天天看点

起诉新华字典,是为毒教材吹哨,还是为带货铺路

作者:正观世相

#文章首发挑战赛#

起诉新华字典?不会又是团队炒作,自媒体的套路,先博流量后带货吧?

这个话题放在后面再讨论,先来看一看这两天非常恶心人的一件事儿。

起诉新华字典,是为毒教材吹哨,还是为带货铺路

国家公祭日当天,在浙江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儿。一男子在自己衣服后背贴上日本国旗标志,在大街上招摇过市,引来众多市民纷纷围观与指责,有人当场让其把日本国旗摘下来,可男子说:

我爱日本,我就戴日本国旗怎么了?

有人问:今天是什么日子,你竟然戴日本国旗?

男子说:国家公祭日跟我有啥关系?

连续在街上溜达了两天,群众实在看不下去选择了报警,警察耐心劝说男子摘掉国旗,然而男子根本不当一回事;最后在警方的压力下勉强摘掉日本国旗图片,但他说:过几天我还要戴!

这反映的是什么问题?难道不正是我们的爱国教育出问题了吗?

而学生教材,新华字典,正是爱国教育出问题的关键,所以当钱老师和刘老师们起诉新华字典的时候,迅速冲上了热搜。

起诉新华字典,是为毒教材吹哨,还是为带货铺路

不管是为毒教材吹哨,还是为毒字典呐喊,这样的人和行为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正如有些网友说的那样:你们配享太庙!

起诉新华字典,是为毒教材吹哨,还是为带货铺路

我也大致看了下网络上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可以说大家是一边倒的支持钱老师起诉,有人声援,还有人希望为他们捐款助力。

不过,也有一些人,认为起诉新华字典这事儿,纯属小题大做,甚至还有人诋毁,谩骂和攻击,具体是如何攻击的,你稍后在我评论区大概也可以看见。

起诉新华字典,是为毒教材吹哨,还是为带货铺路

笔者认为,新华字典里存在的问题造成的负面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种:

当然,以下仅代表我个人观点,并非过度解读

第一,仇恨国家。

我们看到原告所列举的“别”字,其例句为:腰里别着一把手枪。

起诉新华字典,是为毒教材吹哨,还是为带货铺路

昨天,我特意问了我读3年级的孩子,对“腰里别着一把手枪”怎么看?

孩子问我:谁的腰里可以别枪呢?

我说:我们国家是禁止普通老百姓持枪,所以只有军警士兵等特种人员,才可以持枪。

孩子又问:他们为什么要别枪?老百姓又没有枪,坏人又没有枪,为啥要用枪打他们?

我回答:用枪就是在犯罪分子犯罪,坏人作恶的情况下,采取的紧急措施。

孩子:犯了错,改正就可以了啊,老师不是教我们,改正错误还是好孩子吗?打死他们,是不是太残忍了?

起诉新华字典,是为毒教材吹哨,还是为带货铺路

当然,我无法跟她解释更多更深层次的原因,她也听不懂。

但是从简单的对话可以看出,通过“腰里别着一把枪”这句话,让孩子联想的不是军警队伍的英勇,而是恃强凌弱的形象!

那么假如肯本插图上解放军腰里别着一把枪,孩子们会不会问:解放军叔叔到底想打谁呢?

如果再加上不良文化氛围的影响,很容易让孩子误会我们的士兵是在侵略别人,我们的警察是在欺负老百姓,进而仇恨我们的国家。

所以,不要忽略这种极小的文化侵入,一个眼神,一句话,一张图片,都有可能就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这样的案例不少!

起诉新华字典,是为毒教材吹哨,还是为带货铺路

第二,仇恨父母

作为两个孩子的家长,我是举双手赞成钱老师起诉新华字典的,就是因为“累”字的组词。

孩子小,成了累赘!

起诉新华字典,是为毒教材吹哨,还是为带货铺路

这是什么?这不就是赤裸裸的让孩子仇恨自己的父母吗?造成孩子冷漠,亲情隔绝吗?

要知道,这些工具书,使用者不是父母,而是孩子啊?

当孩子知道父母觉得他们是累赘时,他们幼小的心灵该如何面对?

是更加努力学习上进争取不成为父母的累赘?还是破罐子破摔,成为真正的累赘?亦或是逃离父母?

我想,这几种情况都是有的。

起诉新华字典,是为毒教材吹哨,还是为带货铺路

父母既然能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就不会将他们视为累赘,而是希望,是未来!

如此挑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意欲何为?

不认同父母,仇恨父母,甚至跟父母唱反调,最后成为别人利用的工具!

看看现实中多少青少年犯罪,不就是家庭关系不好造成的吗?

一句话,就可以决定孩子的一生,这不用怀疑!

第三,摧毁三观

最可恶的是,“玩弄女性”竟然出现在儿童工具书上,这跟曹文轩的黄色儿童读物有什么区别?

起诉新华字典,是为毒教材吹哨,还是为带货铺路

在释义中显示,“玩弄”的意思是“戏弄”,可戏弄的意思不就是戏耍,捉弄的意思吗?这不是两个完全相反的词儿吗?

难道我说“我戏弄了字典编辑的妹妹”,可以说成是“我玩弄了字典编辑的妹妹”吗?一字之差,结果截然相反,可能就造成人命官司!

说轻了这是误导,严重点说这就是在暗中摧毁国人的三观。

当男孩子问妈妈,玩弄女性是什么意思?

这不是不是对女性的侮辱?

当女孩子问爸爸,玩弄女性是什么意思?

这是不是引起孩子对男性的痛恨?

我们看到一些字典的组词,都有褒义和贬义的区分,然而这个词,根本就没有标注?

那么对于女孩来说,会不会造成人格上的侮辱?当今女拳的盛行,不就是因为这些文化的侵袭吗?

所以,作为广大女性同胞来说,必须支持起诉新华字典的行为,维护我们的尊严和权益。

第四、遗忘历史

我查看了好几个版本的字典,都没有倭寇这个词。

倭这个字,其实就是日本的代名词;而寇有三种解释:1. 强盗或外来的侵略者(也指敌人) (入侵的敌寇)。2. 敌人来侵略3. 姓。

很明显,在倭寇一词中,寇就是指强盗,侵略者的意思。

起诉新华字典,是为毒教材吹哨,还是为带货铺路

毫无疑问啊,不管是大明朝还是清朝,中华民族的祖先,没有去日本烧杀抢掠,是他们跑到我们的领土上,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说白了就是渗透,然后占领啊?这不是强盗是什么?

当然,现在和平年代,倡导全球一体化,我们不应该搞敌对和歧视,但是对于历史,我们不应该遗忘,遗忘不就等于背叛吗?我们有什么资格替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前辈遗忘历史呢?

不都在提倡正视历史吗?怎么轮到我们了,就企图让我们忘记世仇?这不是伤害中华儿女的民族感情吗?

当然,靠教材让我们遗忘历史过程太慢,效果太差,所以有些人直接在课堂上给学生灌输遗忘历史,甚至歪曲历史的现象。

上海震旦学院的老师,公然在课堂上对学生说

“当年的侵华日军到底在南京屠杀了多少人,30万人是没有数据支持的。30万人是从一个人的笔记里大概估计的,也有估计三千的,有估计两万的,有估计五十万的,有估计七万的。”
起诉新华字典,是为毒教材吹哨,还是为带货铺路

湖北大学教授梁艳萍公开否定南京大屠杀,说

“南京大屠杀根本没有30万人,没有名单,我不会承认!”
起诉新华字典,是为毒教材吹哨,还是为带货铺路

人民日报主编马立诚公开发布新书《日本不必向中国谢罪》,一个地地道道的南京知识分子,数典忘祖,公开否定抗日战争,否定南京大屠杀,并且说:战争不可避免的就会有人牺牲!

小日本不侵略我们,哪来的战争?

起诉新华字典,是为毒教材吹哨,还是为带货铺路

这样的人,我想不会是个别现象,网络中一抓一大把!

第五、文化侵入

有一说一,除了倭寇这个词从字典去除的案例,其他几个我都没有发现,因为我家里没有新华字典,孩子的字典都是从书店购买的。

那么就更加说明了事情的严重性!

为何市面上流通的读物里面,没有涉及这些毒教材的现象,而偏偏是学校指定和发放的字典,出现这样的情况?

起诉新华字典,是为毒教材吹哨,还是为带货铺路

一是文化侵袭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核心机构;作为孩子工具书的编辑和审核,不可能连这么简单的错误都看不出来,所以发生这样的现象,绝非偶然!

二,作为盈利的出版社,连他们都知道哪些能用,哪些词不能用,都可以规避这样的错误。只能说明,文化侵袭,不单单是钱的问题,而是屁股坐到那一边的问题!

所以,更应该严查背后的黑手!

以上,你可以说我是过分解读,但是这里面涉及的问题,不可能不存在,否则这些“一眼错”的错误,绝对不可能出现在教材上!

起诉新华字典,是为毒教材吹哨,还是为带货铺路

起诉新华字典,他们能胜诉吗?

关于新华字典的问题,其实她们不是第一个关注并且行动的,当初有网友指出问题的时候,桂林检察院就曾自行联合教育局,市场监督管理局,教育体育局等针对问题读物和字典,去检查过当地的书店等。

可不幸的是,因为桂林检察院涉嫌履职不当被迫向社会公众道歉!

起诉新华字典,是为毒教材吹哨,还是为带货铺路

这里请注意,文书中使用了“自行”一词,意思就是没有通过上级部门批准,而擅自去检查书店。

履职不当,到底是因为检查的事不应该由检察院出面?还是检察院工作过程中出现错误?或者是没有走流程?

不必去深究这个问题,把这件事儿列出来,就是想给钱老师提前打个预防针。

起诉新华字典,是为毒教材吹哨,还是为带货铺路

现在回头来讨论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个问题,钱老师起诉新华字典,到底是为毒教材吹哨,还是为带货铺路?

我想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但是不管结果如何,她们都为爱国主义教育打响了第一枪!

起诉新华字典,是为毒教材吹哨,还是为带货铺路

写在最后:

看到最近中日交流北京香山的论坛上,日本学者增田雅之公开表达其观点:

抱紧美国大腿,抓紧扩军备战,继续拉帮结派,遏制中国崛起!

在中国的北京,竟然如此猖狂,这是谁给的底气?

再看看我们的一部人,崇洋媚外,讨好献媚,无耻之极!

2024年1月1日爱国主义教育法就要事实了,我想首要的就是先从学校教育开始,不要让毒教材,毒字典,毒老师,再来影响我们的教育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