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拉着皇帝冒奇险,大难来时我自逃:坑了北魏孝庄帝的利己王爷元徽拉着皇帝冒奇险功成名就掌大权大难临头我自逃误国误君利己者权力欲望壑难填尾声

作者:读史思悟

公元530年,北魏城阳王元徽协助孝庄帝,在帝都洛阳的明光殿内冒险发动了一场"斩首行动",成功诛杀了掌控北魏大权、"功高曹操、祸比董卓"的权臣尔朱荣,并除掉了他的多名亲信党羽。

<h1 class="pgc-h-arrow-right">拉着皇帝冒奇险</h1>

在元徽看来,尔朱荣作为尔朱氏集团的首脑,一旦被诛杀,他的亲族、党羽也将树倒猢狲散。而自己作为孝庄帝非常信赖的宗室大臣,如能在诛杀尔朱荣的行动中起到重要作用,不但可以化解元氏皇族的危机,还能借此机会取代尔朱荣,成为朝中的头号权臣。

因此,此前的他屡屡怂恿孝庄帝元子攸动手对付尔朱荣。"魔音灌脑"之下,孝庄帝每天惦记着除掉尔朱荣,结果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竟然梦见自己挥刀斩掉了十指,急忙跑去找元徽解梦。

面对惶恐不安的皇帝,城阳王元徽怀着私心,把此梦解读为"大吉之兆",坚定了孝庄帝投入身家性命、孤注一掷刺杀尔朱荣的决心。

拉着皇帝冒奇险,大难来时我自逃:坑了北魏孝庄帝的利己王爷元徽拉着皇帝冒奇险功成名就掌大权大难临头我自逃误国误君利己者权力欲望壑难填尾声

古都洛阳见证了无数斗争和阴谋

想要刺杀雄兵在手、党羽众多的尔朱荣岂是易事?孝庄帝、元徽一伙人为此周密策划,甘冒奇险,炮制出皇后、尔朱荣女儿大尔朱氏早产生子的谎言,将放松防备的尔朱荣等人诓入宫中,成功将其一网打尽。

<h1 class="pgc-h-arrow-right">功成名就掌大权</h1>

在这次冒险行动成功后,元徽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然而,此时的他也暴露出了专权跋扈、贪吝财货、刚愎自用等权奸本色。他不允许任何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牢牢掌控着与孝庄帝交流的权限。

面对朝臣们对军政大事的进言献策,元徽不但不认真考虑、参与谋划,反而劝孝庄帝不予采纳。久而久之,众臣难免寒了心,失去了为国尽忠的热忱。

拉着皇帝冒奇险,大难来时我自逃:坑了北魏孝庄帝的利己王爷元徽拉着皇帝冒奇险功成名就掌大权大难临头我自逃误国误君利己者权力欲望壑难填尾声

《木兰诗》中“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是将士们奋战的一大动力

更令人瞠目的是,这位生来富有、绝不差钱的王爷突然变成了抠门的守财奴,在发放赏赐时或是故意发得微薄,或是多发之后中途削减,甚至还出现了发放完赏赐之后再去追讨回来的奇葩行为。这样一来,北魏朝廷的钱花出去了,却没有起到施恩于臣子的效果,反而导致受赏者对此滋生不满,忠诚心大大受损。

对这位王爷,太府少卿李苗评价得好:"城阳本自蜂目,而豺声复将露也!"

历史上,获得过"蜂目豺声"评价的人除了"弑君者兼弑父者"楚穆王,还有逼宫、谋反的东晋权臣王敦。

<h1 class="pgc-h-arrow-right">大难临头我自逃</h1>

此时的尔朱氏集团虽然失去了昔日领袖,隐隐有分裂之兆,但其实力仍然不是北魏朝廷可以比拟的。在北魏朝廷尚有一丝喘息之机时,对于这个近在咫尺的巨大威胁,身为朝廷柱石的元徽竟是丝毫不放在心上,没有采取任何积极主动的作为。

在孝庄帝面前,元徽还常常做出一副智珠在握、成竹在胸的模样,豪言道:"小贼何虑不除?"他在哄骗皇帝的同时,也渐渐麻醉了自己。

就这样,最后的一线希望也从掩耳盗铃的君臣们手中溜走了。等尔朱荣的堂侄尔朱兆大军压境时,元徽才惊觉自己低估了尔朱氏集团的凝聚力。这位此前云淡风轻的权臣在敌人的反扑面前惶然无措,只能每日在忧虑和惊恐之中坐以待毙。

拉着皇帝冒奇险,大难来时我自逃:坑了北魏孝庄帝的利己王爷元徽拉着皇帝冒奇险功成名就掌大权大难临头我自逃误国误君利己者权力欲望壑难填尾声

城高池深的帝都洛阳抵挡不住尔朱兆的进军

最终,尔朱兆率军跨过黄河,一鼓作气攻入了帝都洛阳。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守卫皇城的禁卫军首领、宗室元鸷竟然早与尔朱兆暗通款曲,一见他进城,立刻就率领禁卫军临阵倒戈、一哄而散了。

此时的孝庄帝无助地看着部众叛的叛,降的降,自己却连匹马都找不到。无奈之下,万乘之尊唯有只身跑出云龙门寻找活路。在此千钧一发的时刻,他惊喜地发现元徽正自不远处骑马而来,急忙高声呼救。

然而,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此时的元徽仿佛突然罹患了白内障、戴上了降噪耳机,双眼双耳成了摆设,完全把皇帝当成了空气。这位皇帝眼中最后的"救命稻草"一刻不停地策马飘过,就差说一句"我不认识您"了。

拉着皇帝冒奇险,大难来时我自逃:坑了北魏孝庄帝的利己王爷元徽拉着皇帝冒奇险功成名就掌大权大难临头我自逃误国误君利己者权力欲望壑难填尾声

元徽自顾自地飘然而去,留给了孝庄帝一个潇洒的背影

这时候,孝庄帝才认清元徽的真面目,但为时已晚。不久,他就被尔朱兆擒获,崩于晋阳三级佛寺之中,而他的北魏王朝也随之迅速走向了灭亡。

<h1 class="pgc-h-arrow-right">误国误君利己者</h1>

那么,在大家看来,这位元徽王爷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小悟觉得他是一位权力欲极强,但非常无知、无能的利己主义者。他对尔朱氏集团缺乏深入的了解,自身也没有治国理政、平定叛乱的才能,连禁卫军都无法掌控,可谓是既不知彼,也不知己,空有奸臣之奸,却无奸臣之能。

拉着皇帝冒奇险,大难来时我自逃:坑了北魏孝庄帝的利己王爷元徽拉着皇帝冒奇险功成名就掌大权大难临头我自逃误国误君利己者权力欲望壑难填尾声

元徽的能耐与奸臣后辈们比起来,颇有差距

他鼓动孝庄帝冒着巨大的风险发动对尔朱荣的刺杀,与其说是为了救北魏、救皇族,不如说是为了夺取北魏朝廷中的权臣之位而发起的投机活动。

到了投机成功、掌握权柄时,元徽隔绝中外、独断专行,视国库为私财、不思长久之计;在大难临头之际,他又果断抛下孝庄帝不管,自顾自地选择了逃生,充分表现出了一名利己权奸的丑恶嘴脸。

<h1 class="pgc-h-arrow-right">权力欲望壑难填</h1>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尔朱荣权势滔天、北魏朝廷危若累卵,这位渴望权势、敢于投机的王爷为何不去投靠强大的一方、做个从龙功臣呢?

抛开身为北魏王爷的爱国爱家之心不论,作祟的还是元徽那炽烈的权力欲望。

首先,北魏宗室大臣中,投靠尔朱荣者为数不少,前文所说的元鸷便是其中之一,更不用说尔朱荣在朝廷的代言人、太宰元天穆了。他们身为皇室远支,在投靠尔朱荣前既无爵位,又无盛名,一身荣华富贵尽数来源于靠山尔朱荣,其忠诚显然更受恩主的认可。

拉着皇帝冒奇险,大难来时我自逃:坑了北魏孝庄帝的利己王爷元徽拉着皇帝冒奇险功成名就掌大权大难临头我自逃误国误君利己者权力欲望壑难填尾声

元徽与元天穆、元鸷的家谱世系对比(自制图片)

与这些人相比,元徽的曾祖父乃是太武帝拓跋焘的太子,即文成帝拓跋濬(音"俊")之父拓跋晃,是被追认为皇帝的皇族核心成员。元徽本人身为北魏城阳王、孝庄帝侍臣,也是元氏皇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显然难以令有心代魏称帝的尔朱荣充分信任并委以重任。

同时,元徽在性格、能力、学识等各方面都逊于元天穆,即便想要改换门庭,在名臣辈出、将星云集的尔朱氏集团中也很难显山露水,谈何执掌朝政、显赫庙堂?

作为身世显赫、权力欲极强之人,他绝不会甘心匍匐在尔朱荣怀疑的目光里,屈居于元天穆这样的旁支子弟之下。对他而言,唯有在北魏朝廷一方下注,消灭尔朱荣,方有机会执掌倾国之权柄。

孝庄帝年纪轻轻、阅历太浅,又迫于形势,不得不倚重元徽等少数近臣,以至于被这位貌似忠君、实为利己的王爷连连坑害,一步步走上了败亡的不归之路。

拉着皇帝冒奇险,大难来时我自逃:坑了北魏孝庄帝的利己王爷元徽拉着皇帝冒奇险功成名就掌大权大难临头我自逃误国误君利己者权力欲望壑难填尾声

铁骑纵横的北魏一去不返

<h1 class="pgc-h-arrow-right">尾声</h1>

讽刺的是,逃走的元徽并不懂得"有难不投亲"的道理,投奔了此前的老下属寇弥。上梁不正下梁歪,寇弥也是如元徽一般的利己主义者。他对老上司貌似恭谨,实则内怀诡谋。他先是编造出"官捕将至"的谎言,吓得这位破了胆的王爷急忙跑路。待元徽离开后,他立刻暗中派人在半路将其截杀,并把尸首送给了尔朱兆。想象一下,如果九泉之下的孝庄帝能有幸看到《魏书》和《北史》,读到这一段记载,会不会开怀一笑,吟诗一首: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不信抬头看,苍天饶过谁?

参考资料:《魏书》《北史》《资治通鉴》

欢迎朋友们评论、点赞和转发~

点击右上角关注@读史思悟,随我一起畅游浩瀚的历史星空吧!

想了解孝庄帝和尔朱荣的更多事迹?可阅读以下文章:

皇帝变刺客,手舞千牛刀:孝庄帝为何会亲自刺杀北魏功臣尔朱荣?

仅用7000骑,于百万军中生擒大齐天子:北魏名将的以少胜多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