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诞生农民总理陈永贵的大寨,现在怎么样了?

作者:小元正能量

“农业学大寨”20世纪60年代,因为毛主席的这句口号,位于山西晋中市昔阳县的一个贫瘠的小山村——大寨村,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集体农业的全国典范和富裕村庄。

诞生农民总理陈永贵的大寨,现在怎么样了?

周总理曾三次前往大寨视察,郭沫若选择这里作为最后的归宿,还有不少外国领袖也慕名而来,到此学习、取经。

大寨的成功,党支部书记功不可没。他以大寨为起点,凭借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坚定的信念,一路晋升至国务院副总理。

如今,60年过去了,曾经的辉煌的农业老大哥,现在怎么样了呢?

01.农民总理陈永贵和大寨

在历史上,大寨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地方,直到宋元时期有一小支官兵屯兵于此,才渐渐有了零星的居民。

这个位于太行山下的小村落,正如“愚公移山”的传说一般,是个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的地方。

解放初期,全村仅有800多亩土地,被天然分隔得零零散散的,即使是最平整的地,面积也不超过0.2亩。

地里石头多,本来就不肥沃,还因为地势高地起伏太大,保不住肥,一场暴雨就把地里的肥土冲走,甚至还会把泥土冲走,只剩下光秃秃的石头。

诞生农民总理陈永贵的大寨,现在怎么样了?

1952年,陈永贵担任大寨村党支部书记时,底子就是这么薄。

可是中国人是一群能创造奇迹的人,这一切都得益于人的力量。陈永贵书记将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带领一群勤劳的农民创造一个奇迹。

为了解决土地不保肥的问题,陈书记和村民们齐心合力,开创了一种叫“海绵田”的土地。顾名思义,就是一种能够像海绵一样,把肥土紧紧吸附住的土地。

海绵田的理论不难。首先,把高低不平的土地用铁锹、锄头给它平整出来;其次用石头筑起高高的田坎;最后就是引水灌溉、勤施肥。

可是"知易行难",“海绵田”的理论理解起来容易,但真正将其付诸实践却相当具有挑战性。

当时大寨村只有200多人,没有好用的农具更没有机械,全靠陈书记和村民们的一双双手和一把把锄头铁镐,才终于把坡地变成了梯田,把贫地变成了肥田,工程量之巨大,堪称当代版的“愚公移山”。

诞生农民总理陈永贵的大寨,现在怎么样了?

从1953年至1963年,他们用了整整10年的时间才改造完成独具特色的“海绵梯田”,成熟的“海绵田”的亩产能够达到七八百斤。

大寨在50年代末就解决了温饱,并且还有余粮,交售给国家粮食数量远远超过其他村寨。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63年夏天的一场特大洪灾把他们十年的心血化为乌有。

当时,公社的梯田部分被冲毁,部分流失,地里庄稼损失大半,社员的房屋也被大雨严重破坏。

诞生农民总理陈永贵的大寨,现在怎么样了?

然而,天道无情人有情,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向大寨等受灾地区发放救济粮和救济金。

可陈书记和大寨社员商议后决定:“谢绝国家的救济,把有限的资源让给其他受灾地区的人民。”

接下来,大寨全体人员团结一心,赶在秋收之前,抢修梯田、重种庄稼、重建房屋。最终,在大灾之后的这一年,他们仍然取得了粮食大丰收,不仅让社员的口粮得到了保障,还向国家上交了24万斤粮食。

诞生农民总理陈永贵的大寨,现在怎么样了?

在60年代全国的经济尤其困难的大环境下,大寨能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其离不开陈永贵书记的领导和社员们的团结一心、艰苦奋斗。

1964年,毛主席提出“农业学大寨”的口号,周总理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概括了大寨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此,大寨精神成为了“集体农业合作战线的一面旗帜”,影响全国。

陈永贵书记也因此成为了时代的典范,他代表着共产党员干部的公正、务实和担当。他的能力和精神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一路从昔阳县委书记、山西省委书记晋升到国务院副总理。

诞生农民总理陈永贵的大寨,现在怎么样了?

大寨是一个时代的典范,可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新时代的大寨又该何去何从呢?

02.“铁姑娘”郭凤莲和改革开放的大寨

在集体经济时代,大寨被誉为农业的典范,然而,它的荣耀也像硬币的两面,国家对大寨精神的过度赞扬和人民对大寨致富模式的期望,一同构成了它沉重的负担。

诞生农民总理陈永贵的大寨,现在怎么样了?

陈永贵,尽管已经卸任大寨村务,升任国务院副总理,但是他的身份仍然是农民,并且仍然肩负着和大的责任。

然而,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集体制的生产效率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明确以“包产到户”为核心的农业改革方向,大

更为糟糕的是,大寨作为最后一个实施包产到户的村庄,经济已经陷入了困境。

1980年,陈永贵请求辞去国务院副总理的职位,6年后,他在北京逝世。大寨人民含泪将他接回了他抛洒一生汗水和热爱的土地——大寨。

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但大寨的未来在哪里?

郭凤莲,早在1968年就开始担任大寨公社党委副书记,是陈永贵的得力助手。虽然她当时只有不到20岁,但她的坚毅和拼劲却超过了任何人。

为了激发村民们的积极性,她瘦弱的肩膀挑起了140多斤的石头,一天来回无数趟,这样的重活她坚持了十年。

诞生农民总理陈永贵的大寨,现在怎么样了?

不仅是陈永贵最好的助手,也是大寨人民最信任的领导。1991年,在大寨人民的强烈呼吁下,郭凤莲重新担任了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

在她面前摆着的是无比艰巨的任务,大寨的经济状况糟糕,人均收入不足五百元,村民们住在破旧的砖泥混合房里,衣服满是补丁。郭凤莲看到这一切,内心充满了心疼和无奈。

诞生农民总理陈永贵的大寨,现在怎么样了?

但郭凤莲并没有被打败,她决定改变这一切,带领大寨人重新找回富裕的道路。然而,道路并不平坦。

村民们迷茫地地说:“郭书记,从前我们跟着集体干,干成了全国的模范,可现在却成了拖后腿的,哎丢人哪。”

郭凤莲也曾经迷茫过,她想要找回大寨的辉煌。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她明白了大寨的问题所在:

他们身上的包袱太重了。作为曾经的致富模范,全国的目光都集中在大寨身上,这让他们既不敢落后又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于是,郭凤莲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大寨需要丢掉包袱。

郭凤莲说:“我们要走出去!从前是全国学大寨,现在大寨要学全国!尤其要向模范村庄学习!”

诞生农民总理陈永贵的大寨,现在怎么样了?

于是,郭凤莲拿出自家仅有积蓄5000元,组织了一个130多人的队伍到外地考察学习。经过一个多月的学习,他们得出了结论:

我们大寨的精神,就是团结一心、艰苦奋斗,这样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寨是集体农业的旗帜,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大寨人仍然可以走在前面。

回来后,郭凤莲开始带领大寨人民开始二次创业。

他们成立了经济开发总公司,发展多元化的产业,包括煤炭开发、草编厂、水泥厂等。

从农民向商人转变的过程是辛苦异常,郭凤莲作为董事长,不仅要到处去招商引资,而且还要到处去推荐他们的商品。

铁姑娘也磨去了硬朗的菱角,练就了在商场游刃有余的本领。原本滴酒不沾的她,到后来一提起跟她喝酒就怕。郭凤莲也学会了上网,后来又引入了电商,把大寨的农产品销往全国。

诞生农民总理陈永贵的大寨,现在怎么样了?

进入新世纪后,考虑到青山绿水源远流长,郭凤莲对大寨再次进行了产业升级转型。

关停了重污染的重工业,重点发展旅游业和新农业,着重。融合了大寨精神、周恩来纪念馆、郭沫若纪念馆等文化优势使旅游业成为大寨的一大经济支柱。

诞生农民总理陈永贵的大寨,现在怎么样了?

如今的大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体经济组织的总产值达到了2.6亿元,集体经济收入也增加到了23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更是高达2.6万元,这还不包括旅游业带来的个人副业收入。

大寨的老人如今安享晚年,领着丰厚的退休金,孩子们在家门口接受优质的教育,年轻人们不再背井离乡,而是在家乡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诞生农民总理陈永贵的大寨,现在怎么样了?

时光荏苒,大寨也在变迁,“铁姑娘”郭凤莲的形象也在岁月的洗礼中焕发出新的光彩。昔日,她头戴草帽、肩挑扁担,阳光下的身影让人难以忘怀。

如今,郭凤莲的身份已转变为集团公司的董事长,她以时尚的卷发、淡妆示人,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与干练。尽管年过古稀,她的精神依然矍铄,对于公司的重大决策,人们依然习惯于向她请教。

诞生农民总理陈永贵的大寨,现在怎么样了?

她的两个孩子都是成功的企业家,身价过亿。他们都以大寨为荣,热爱这片土地。大儿子更是慷慨捐献3000万,为家乡修建了一座寺庙。

03.尾声:人不能与历史赌气

郭凤莲常说:“人不能与历史赌气。”无论是曾经的苦难还是辉煌,都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翻涌的浪花,早已成为过去。

过去的辉煌和荣誉,虽值得铭记,但如果放不下它,它就会成为今天的包袱,成为明天前进的阻碍。

放下过去的荣耀,接受当下的平庸,我们才能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创造更好的明天。

作者:小元正能量

参考资料:

《我的爷爷陈永贵》;陈春梅;作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