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区块链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与法律问题如何深层次研究?

作者:周律鸣法
区块链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与法律问题如何深层次研究?

文|周律鸣法

编辑|周律鸣法

«——【·前言·】——»

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的不断发展,大陆对物流的需求逐渐趋于多样化,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大量的冷链物流信息表现出冗杂、难整合、利用率低的特点。

与此同时,多次出现物流信息泄露等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建立安全可信的物流信息沟通、溯源、监管体系发挥着重大作用。

区块链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与法律问题如何深层次研究?

更进一步来说,发展区块链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大陆各界对冷链物流的探索与讨论主要集中在科技领域,而关于区块链技术在冷链物流中应用的研究却较少。

区块链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与法律问题如何深层次研究?

创作不易,麻烦您在观看之前点个“关注”

食品冷链物流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发达国家,食品冷链运输技术于1908年就初步形成。随着电商经济的发展,大陆对各类新鲜食品的物流需求激增。冷链物流不仅与消费紧密相关,更涉及社会民生、消费安全等问题。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以现有食品冷链物流为出发点,找出其发展薄弱及隐患之处。

区块链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与法律问题如何深层次研究?

大陆食品冷链物流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其缺陷也逐渐凸显,既难以形成“链”,也无法确保“冷”。从冷链物流的角度来讲,“链”强调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能够环环相扣,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同时提高效率。

大陆冷链物流一直以来主要通过中心化、集中化管理,但信息不对称、涉及利益主体多等问题是导致其无法形成“链”的最主要原因。

区块链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与法律问题如何深层次研究?

无法确保“冷”的问题是因为不同主体的水平、诚信和标准不同,同时食品在冷链物流中的装卸环境也无法保证。

从冷链物流的监管角度看,由于信息沟通不畅、立法模糊、执法混乱等问题的存在,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后,消费者难以获得事后补偿。

物流环节多引发两个主要问题,其一是各主体之间信息交换不及时。

区块链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与法律问题如何深层次研究?

即使社会经济与以大数据、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但目前大陆物流企业仍较多采用中心化管理的方式,尤其是大陆冷链物流企业为寻求个体利益最大化,故意切割信息流,导致大陆冷链物流信息生态实质上成为不同企业引领的以物流链为中心的“信息孤岛”。

物流环节中的某一主体即使上传篡改过的信息,也难以进行验证,还将影响物流的其他环节,最重要的是无法进行后续追责。

区块链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与法律问题如何深层次研究?

同时,若中央服务器受到不法攻击或服务器本身出错,就意味着其存储的信息将面临难以恢复、可信度差的局面。

食品冷链物流面临的一大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均衡。通过往年《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可知,大陆冷链物流企业与冷藏车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南、华北地区。

区块链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与法律问题如何深层次研究?

企业的独立与区域发展不均衡导致物流过程漏洞百出。除此之外,食品冷链运输还存在食品装卸时的环境温度常被忽略、运输司机为节省成本擅自调整温度等情况,这些将导致质量有问题的食品流入餐桌的可能性增大,严重则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各物流企业的技术水平、诚信各不相同,存在门槛低的问题,因此对冷链物流进行严格监管是食品安全的重大保障。

目前,大陆对冷链物流的监管主要依靠部门进行,然而由于冷链物流过程复杂、涉及领域众多,导致监管部门繁杂且监管混乱,极易出现监管上的重复或没有部门监管的问题。

区块链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与法律问题如何深层次研究?

该问题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第一,大陆的冷链物流体系虽然发展快速,但配套的法律规范并未及时完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下文简称《食品安全法》)存在许多规定仅停留于纸面的现象,其中第二章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测评和评估作出了规定,但这些规定因为现实中信息共享机制的不完善而无法实施。

关于食品安全标准,大陆还存在法律法规之间相互冲突、相关规范性文件多为倡导性规定、文件效力低、标准制定区域间不平衡等问题。第二,监管主体单一。食品冷链物流多依托于多部门的监管。

区块链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与法律问题如何深层次研究?
根据《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加强国家食品控制体系导则》,大陆同大多数国家一样,由不同部门和机构负责监管食品安全,但各部门、各机构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重复监管、监管缺位、监管脱节等现象时有发生。
而《食品安全法》中规定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组织和个人等主体在食品冷链物流中被边缘化。

区块链运用于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优势

区块链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与法律问题如何深层次研究?

“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区块链技术作为发展重点,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这其中就包括建设“智慧物流”重点示范,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建设。

可见区块链技术和食品冷链物流是大陆当前发展的重点,并且区块链技术这一新兴技术能够重构食品冷链物流体系,使冷链物流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智慧链”。

区块链去中心化系统具有计算能力强、成本低、可靠性高等特点,同时系统中的任意一个节点都可以提供信息、使用信息。

区块链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与法律问题如何深层次研究?

也就是说,当物流中的某一主体上传信息时,其他节点能够及时获取并存储信息,这有利于提升物流过程中信息的整合能力,避免出现对接错误、交通路线选择不恰当等问题。

因此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食品冷链物流中,能够建立物流信息共享机制,从而更好地保障食品的质量与运输效率。

区块链技术运用时间戳将数据按照顺序存储,并且采用哈希算法和哈希引用连接区块,因此具有极高的完备性。

区块链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与法律问题如何深层次研究?

“区块链技术+食品冷链物流”的法律问题

无论是信息共享还是溯源机制,都需要以高透明度、信息安全与信息流通为基础。区块链信息平台是智慧物流生态体系的核心,是连接客户与智慧物流市场的中间平台。

因此应打破信息壁垒,建立“点到点”的信息共享机制,并在此基础上确保物流过程中的信息监测与查询。

区块链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与法律问题如何深层次研究?

信息共享机制不仅能够提高食品冷链物流的效率,同时合法合理的数据收集也能为企业决策、食品安全标准提供支撑。溯源机制是食品冷链物流的一大热点问题,不仅涉及技术层面,而且也与法律有关。

一方面,溯源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在物流过程中及时剔除出现安全问题的食品,消费者也能更放心地购买冷链物流运输的食品;另一方面,若消费者购买到不安全食品,则能够通过溯源机制查询食品运输的各个环节,明确责任主体。

区块链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与法律问题如何深层次研究?

大陆对食品安全的规定较为松散,除《食品安全法》外,还存在大量管理条例、管理办法、地方立法、规章、文件等,相关规定冗杂且矛盾。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首先应当细化《食品安全法》,对各环节和主体作出纲领性规定,并以此为中心,逐步对各类食品做出标准规定,从而形成完备、协调的标准体系。需要强调的是,应当改变目前以倡导性为主的规定,对食品安全提出刚性的要求。

区块链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与法律问题如何深层次研究?
《食品安全法》第三条强调,食品安全工作的监督管理制度应当是科学、严格并且由社会共治的。

大陆食品冷链物流主要依靠行政部门监管,这是导致监管困难的重要原因。因此,建立主导的多元监管体系迫在眉睫。建立多元主体监管体系需要从两个方面出发,即企业内部约束与外部监管。

企业内部约束强调实现实时信息监控,如在冷链运输车上加装GPS定位和温度湿度监控设备,以及时确定冷链食品的位置和环境,从而避免冷链运输车司机中途关闭制冷设备的情况发生。

区块链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与法律问题如何深层次研究?

同时,冷链物流信息还可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实时上传,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数据溯源。

尤其当下食品冷链物流高速发展、涉及环节与主体众多,加之大陆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措施尚未明晰,行政主导监管的模式并不合理。

部分发达国家较早时期就开始建立食品冷链物流系统,到目前为止在该方面已经较为成熟,值得大陆物流行业借鉴,如美国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交由行业协会和第三方负责,日本则通过复杂的检测流程确保食品安全。

区块链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与法律问题如何深层次研究?

食品冷链物流行业本身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等特征,建立以行政部门为主导,以行业协会、第三方监测、消费者监督为辅的多元监管机制尤为重要。

区块链作为一个数据信息平台,基于分布式数据库建立底层平台,能够使冷链物流的所有参与方都通过数据库底层平台建立信任关系,并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

结语

区块链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与法律问题如何深层次研究?

随着市场对冷链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冷链运输得以高速发展,其通过低温运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人们提供新鲜的食品。

长期以来,大陆食品冷链物流发展较为粗放,如今已到需要重构的关键节点,该行业肆意生长带来的不合理现象,如信息不对称、溯源困难、监管混乱等问题已成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隐患。

区块链的食品冷链物流,发展与法律问题如何深层次研究?

在区块链技术渗透各个领域的现在,“区块链+”也能为食品冷链物流带来机遇。借鉴域外经验,通过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法律的规范作用,保障物流的效率与食品的安全是食品冷链物流的宗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