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宣读圣旨时故意读错1字,救下千人性命

作者:长风文史

其实谈到太监,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太好的印象,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张张阴狠的脸庞。

没办法,历史上有太多臭名昭著的太监了,经过各种艺术形式的加工演绎,更是让他们的恶行以及丑恶嘴脸深入人心。

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宣读圣旨时故意读错1字,救下千人性命

按照现代心理学研究来说,生理上残缺的人,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而古时候的太监也叫宦官、阉人,基本上都会阉割下体,这才导致身体不完整,所以太监出现心理问题再正常不过。

他们一旦大权在握,就越想表现要别人看得起,这样下去就容易剑走偏锋了,成为祸国殃民之流了。

当然,这种事也是因人而论的,无论是谁心中都有一个魔一个佛,如果佛控制魔,那就会行好事,做好人。反之就会堕入魔道,成为凶狠之徒。

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宣读圣旨时故意读错1字,救下千人性命

太监当中有十恶不赦之徒,当然也会有行善积德之人。

我们今天要讲述的故事主人公,就是一个好太监。

这个太监为了救人假传圣旨,最后救下了数千条人命,被称为历史上“最可敬”的一位太监,让人们至今还在歌颂他。

他的名字叫做张居翰。

张居翰,字德卿,主要活跃在晚唐和五代初期。

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祸乱朝纲之事一直都存在。也不是没有皇帝想解决这件事,结果一番操作下来,解决的方式只是用宦官,除宦官,好像没有啥变化。

由于宦官没有生育的能力,所以特别流行认“干爹”、收养“干儿子”,达到巩固自己权利的目的。

张居翰在唐懿宗时期被掖庭令张从玫收为义子,也是靠义父他才走上历史舞台的。由于他办事认真可靠,为人识进退,所以得上峰赏识,先后为学士院判官,迁枢密承旨、内府令。

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宣读圣旨时故意读错1字,救下千人性命

唐昭宗其实内心还是有点志气的,所以他继位以后,励精图治,希望恢复大唐荣光。可大局已经烂透了,形势根本无法改变了。

后来昭宗在军阀朱全忠(朱温)等人的胁迫下,对宦官、监军大开杀戒,很多太监都死于乱军之中。

张居翰由于与幽州节度使刘仁恭有旧谊,刘仁恭接到中央命令后,并没有听令杀他,反而将张居翰藏匿起来,张居翰这才幸运的躲过一劫。

当时朱温的势力很大,罔顾法度,杀完宦官之后,连昭宗都被他杀了,尽显他想当皇帝的野心。

朱温如此乱成贼子,当然不得人心,于是各方发生了战斗。906年,朱温攻刘仁恭,刘仁恭不敌,便向李克用求救,最终朱温败退。

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宣读圣旨时故意读错1字,救下千人性命

在这次战斗中,张居翰表现非常突出,有运筹帷幄之大才,于是被李克用看中,成为了李克用的麾下之将,他也正式从太监变成了军人了。

张居翰在军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军事能力和治国谋略,多次击败朱温的军队,深受李克用重用。李克用去世以后,张居翰又跟随了他的儿子李存勖。

李存勖是五代十国时期最能打的人了,有了张居翰辅佐如虎添翼,李存勖实力越来越大,最后还当上了皇帝。

张居翰是一个聪明的人,也不想参与朝堂的勾心斗角和权谋之争,尽管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是懂得明哲保身,不与他人争斗,唯唯诺诺,十分低调。

但他看见不平该出手时还是会出手。

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宣读圣旨时故意读错1字,救下千人性命

同光三年(925)年,李存勖发兵出征蜀国,在后唐强大兵力面前,蜀王最终兵败投降。然而李存勖杀红了眼,发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将蜀主一家全部杀光。

当时蜀王一行人有千多人,而且他们已经投降了,李存勖作法实在有欠妥当,张居翰苦劝无果,所以他得到圣旨以后不顾自身安危,偷偷将圣旨改动了。

其实张居翰只是改了一个字,就是将蜀主“王衍一行”改成了“王衍一家”。

料谁也想不到有人敢擅自修改圣旨,就这样上千被牵连的人口得以逃过一劫。

事后自顾无暇李存勖也没有追责此事,张居翰因此闻名天下。

历史上“最可敬”的太监,宣读圣旨时故意读错1字,救下千人性命

在秩序混乱、礼乐崩坏的五代十国时期,张居瀚却能从始至终保持一颗善良、公正的心,坚持做人的底线,真是非常难得。

从张居翰平生所作所为来看,他还真的能担得起“最可敬太监”五个字。

晚年时期的张居翰,因为不想混政治场了,于是向皇帝请求辞官,获得批准后他就隐居山林了,最后在山林中安然度过余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