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和新
偷度金针法
“偷度金针法”是小说《红楼梦》首次出现。小说《红楼梦》甲戌本第八回,侧批王熙凤在一旁帮腔,宝玉请示奶奶贾母,叫秦钟到贾府私塾读书的事,用了“偷度金针法”。
根据秦钟到贾府读私塾这事,侧批“偷度金针法”这个词,啥意思?看侧批原文,就知道了。意思是对于这事,没必要再详细表述了,使用“偷度金针法”解读最妙不过了。
秦钟想占贾府的便宜,沾贾府的光,到贾府私塾读书,怎么成了“偷度金针法”?这有点儿像小说《水浒传》中的王婆“十件挨光计”,又像张竹坡夹批小说《金瓶梅》中说的“十分光”,意思是:实在没必要再细细道来。
“偷度金针法”是“金针暗度法”地演化。脂砚斋在小说《红楼梦》第三十六回前总评中说“‘绛芸轩梦兆’是金针暗度法。”
“金针暗度法”是脂砚斋根据作者“绣鸳鸯梦兆绛芸轩”这一回情节而来的。这一回写薛宝钗来到贾宝玉屋里,见他在午睡,袭人正在给宝玉绣鸳鸯戏莲的肚兜。宝钗见状,没多言,接着帮着袭人绣。正在这时,被林黛玉闯进来看见,顿感不快。
脂砚斋评作者描写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的矛盾冲突与对峙不断,才因此,说了那句“金针暗度法”。
“金针暗度法”,是中国小说创作的一种传统艺术手法。“偷度金针法”和“金针暗度法”中,都有“金针”这个词。
“金针”啥意思?“金针”素有“金针度人”之说。大陆金朝末年文学家元好问曾说“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于人。”意思是,我们可以把绣了的鸳鸯交给他人观赏,不能把“金针”技艺传授给别人。“金针”的寓意就是技艺。
“金针”在这里是比喻某种技能的诀窍。读书写作和绣鸳鸯艺术都是一种艺术创作技巧。这种艺术创作技巧被称之为“金针”。那么,“金针暗度”又是什么意思呢?
脂砚斋在小说《红楼梦》第五十回前总评中,曾评说过:“金针暗度”。这一回题目是“芦雪庭争联即景诗”。
作者运用自己独特的艺术写作手法,写了湘云、宝琴两人联诗,似乎远离了作品的主线,跑了主题。
作者用浓笔写湘云的敏捷,以突出宝琴的聪慧,最终推出宝玉提亲的事。使人看了有种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
脂砚斋评说作者写宝琴出色,其目的,全是为了宝玉提亲所作的引子。对这于这种金针暗度的用心,不可不知啊!在这一回中出现了“金针暗度”。可见,“金针暗度”是小说创作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
“金针暗度法”是通过描绘生动的人物故事情节,使读者不知不觉地、聚精会神地、一口气阅读完。这是一种情节转折、跌宕起伏而巧妙的艺术创作手法。
小说《红楼梦》中出现“偷度金针法”最早,是在第八回。而“金针暗度法”是在第三十六回。“金针暗度”是在第五十回。
读者感到好奇的是:脂砚斋为什么要用“偸度金针”,而不用“金针暗度”呢?
一字之差。“偷”与“暗”,“偷度”与“暗度”,有什么区别吗?
“偷度”有未经许可得意思。“暗度”是暗中转换。
我们再来看小说《红楼梦》第八回故事情节。开始写宝玉约秦钟到他们贾府读私塾。
这事,必须要经过贾母批准。
宝玉找到贾母,请求贾母同意。王
王熙凤看到了,在一旁对贾母说,改日,秦钟还要来拜见老祖宗呢!说的贾母高兴了起来。贾母同意了吗?
我们用小说《红楼梦》第八回情节,比较第三十六回和第五十回情节,可以清楚了。
第三十六回“‘绛芸轩梦兆’是金针暗度法”,重点在讲作者小说创作的艺术手法;第五十回“芦雪庭争联即景诗”,重点也是在讲作者小说创作独特的艺术手法。
唯独第八回情节,讲的是一个故事。宝玉请示贾母,叫秦钟到贾府私塾就读。
这件事,是宝玉和秦钟谈妥了的条件。只要贾母点头,这事就办成了。具体什么条件?脂砚斋评说:“不必繁文再表,故妙。偷度金针法”。
艺术技巧
综上所述,什么叫“偷度金针法”?已很清楚了。这是脂砚斋使用的艺术语言,妙语生花。既揭示了贾宝玉在贪玩这方面的耍心眼的个性,又反映了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用“偷度”替换“暗度”,严格区分了人物与事件的不同性质,使读者一目了然。
作者简介:
和新 原名李敦景 从事文博工作。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会员、中国古生物学会古脊椎动物学会分会会员、山东省考古学会会员、潍坊市文博学会副会长,理事。业余爱好文创。发表、获奖文艺作品若干。为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