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全是干货!九机构联合发布儿童呼吸道感染居家用药共识

全是干货!九机构联合发布儿童呼吸道感染居家用药共识

受访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原主任 张思莱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钟财芬

今年冬季,呼吸道感染来势汹汹,全国各地儿科门诊均人满为患。对于绝大多数患人来说,居家用药是疾病治疗的重要一环。为提升儿童呼吸道感染家庭用药管理水平,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哮喘协作组等9家专业机构联合发布《儿童呼吸道感染家庭用药指导专家共识》(下称《共识》),就家长们关切的诸多用药问题给予建议和指导。“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为此特邀著名育儿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原主任张思莱就《共识》主要内容进行解读。

1.儿童呼吸道感染有哪些常见症状?

《共识》总结,根据感染部位,可将儿童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等。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支气管炎、肺炎等。张思莱表示,如果在流感流行期,孩子出现下列情况之一,需高度怀疑感染流感:骤然起病,伴有发热、咳嗽或咽痛等急性呼吸道症状,并在几天内持续性加重;除发热外,还头痛、全身酸痛,婴幼儿表现为精神萎靡或异常烦躁、胃口不好等;婴幼儿突然发热,口服退热药体温下降不明显,且呈持续高热状态。

2.儿童呼吸道感染用药需注意什么?

《共识》提醒,家庭用药需遵循5R原则,即:正确的患儿、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给药时间、正确的给药途径。

全是干货!九机构联合发布儿童呼吸道感染居家用药共识

3.儿童呼吸道感染一定要用抗菌药物吗?

《共识》提醒,儿童呼吸道感染原因有多种,如果是单纯病毒感染,抗菌药物是无效的,当合并或继发了细菌感染才需酌情使用抗菌药物。此外,抗菌药物为处方药,须经医师综合评估后使用,家长切勿擅自应用。张思莱表示,当前输液和抗菌药应用呈泛滥趋势,可能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反而对维持儿童长期健康不利。

4.何时使用抗病毒药物?

引起儿童呼吸系统感染的病毒有多种,除流感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外,其他病毒目前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张思莱介绍,目前对于流感病毒,比较有效的药物就是奥司他韦,该药只针对流感病毒,对普通感冒、疱疹病毒、EB 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无效。在发病48小时之内服用有助于控制病情、缩短病程、防止并发症。

5.什么情况需用解热镇痛药(退热药)?

≥2月龄婴儿,腋温≥38.2 ℃或因发热出现明显不适感和情绪变化时,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发热儿童的舒适度量表,推荐使用国际通用的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见下图)对儿童发热的舒适度进行评估。

全是干货!九机构联合发布儿童呼吸道感染居家用药共识

张思莱介绍,适合儿童的退烧药一般有两种,即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和布洛芬(美林)。其中,对乙酰氨基酚安全性更高,是3月龄以上宝宝的首选药,布洛芬更适合6月龄以上或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效果不好的孩子。具体用药量应综合评估患儿年龄和体重后确定,两种药不可交替使用,也不能与含解热镇痛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同时使用。儿童首选口服剂型,如滴剂或混悬液;低龄儿童(如3岁以下)优选浓度高、体积小的滴剂;胃肠道不适伴发热的,优选对乙酰氨基酚。

6.用药后患儿还发热怎么办?

通常来说,疾病缓解后患儿的体温会逐渐下降,家长切勿因焦虑擅自增加超说明书给药频次或剂量,以免给患儿造成伤害。若用药后仍有发热症状,家长可检查药物使用环节是否正确,确保药物未超过有效期限、混悬液在使用前摇匀、给药剂量准确等。用药同时可联合采用适宜的物理方式降温,如退热贴、温水外敷和温水浴等。张思莱提醒,患儿吃完退烧药最好要少量多次喝水,加快排泄进程有利于带走体内热量;发热超过38.5℃时,退热药是首选,物理降温次之;若高热和持久发热,需要就诊。

7.一咳嗽就要用止咳药吗?

咳嗽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质的保护性反射,儿童呼吸道感染之后的咳嗽,可能在其他感染症状消退后持续数周,无需干预可逐渐消退,50%的儿童与上呼吸道感染相关的咳嗽在10 天内消退。《共识》不推荐常规使用镇咳药物治疗,当咳嗽显著影响患儿睡眠和饮食时,可酌情考虑使用镇咳药对症处理。

8.孩子有痰怎么处理?

祛痰药或化痰药使用需先查明咳痰原因,根据痰的性状有针对性选择药物。《共识》提醒,患有罕见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状的患儿不宜服用含有山梨醇的氨溴索口服制剂,哮喘患儿禁止口服乙酰半胱氨酸,慎用雾化乙酰半胱氨酸。张思莱表示,感染后产生痰液是人体自我保护机制,痰排出体外时也会把粘附其中的尘埃、细菌、病毒,以及坏死的细胞一起排出。目前临床研究没有证据证明呼吸道感染的孩子可以通过服用化痰药获益,因此不建议轻易给有痰的孩子用祛痰药。

不用药的情况下,《儿童气道黏液高分泌管理专家共识》中提到两种适于居家应用的物理祛痰法:一是胸部叩拍。帮孩子从下向上、由外至内用手叩拍痰液附近的胸壁,可使痰液更易从管壁脱落。叩拍适合在晨起、餐前30分钟或餐后2小时进行,每次3~10分钟为宜。二是咳嗽训练。推荐采取坐位咳嗽排痰,先进行深慢呼吸5~6次,后深吸气至膈肌完全下降,屏气3~5秒,身体前倾,从胸腔进行2~3次短而有力的咳嗽,或用手按压上腹部帮助痰液咳出。

9.哪些呼吸道感染可以使用雾化?

《共识》表明,雾化吸入疗法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的适应证包括以下类型:(1)急性喉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急性会厌炎、百日咳或类百日咳样综合征、肺炎等;(2)婴幼儿喘息包括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3)其他如呼吸道感染后咳嗽、闭塞性支气管炎等。

家庭雾化可节省家长时间与交通成本,避免医院交叉感染、弥补医疗资源不足等。《共识》提醒,家庭雾化前需就诊寻求医生指导,使用时应注意:不能将雾化药物长时间存放在雾化器中;每次雾化用量以3~4毫升为宜,避免雾化时间过长影响儿童依从性;雾化前30分钟避免过度进食;激素类药物使用前不要涂抹油性面霜;儿童最好在坐着的安静状态下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可采取半坐卧位;雾化结束后及时清洁面部,用清水漱口3次及以上,小婴儿可用棉签擦拭口腔进行护理。

10.儿童呼吸道感染能用中成药或中药吗?

呼吸道感染常用中成药根据证型分为清热解毒、清肺化痰、辛温解表、辛凉解表、疏风散寒、解热止痛、清暑解表、利咽消肿、止咳祛痰、安神消积等。张思莱强调,中成药或中药应请医师辨证、辨病或辨证辨病结合后合理使用。同时需仔细了解药品成分,避免功能相同或成分重复的中成药联合使用。优先选用药名中含“小儿”“儿童”“娃娃”等字样的儿童专用药。

全是干货!九机构联合发布儿童呼吸道感染居家用药共识

11.感染时鼻塞怎么办?

鼻塞可影响儿童饮水、睡眠,是最令人烦恼的症状之一。《共识》表示,出现鼻塞症状时,可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清洗疗效差的可在医师指导下短期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常用鼻用减充血剂包括羟甲唑啉(2岁以下儿童禁用)、0.05%赛洛唑啉(3岁以下儿童不推荐使用)。鼻用减充血剂使用不宜超过7 天,以免引起药物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及鼻腔干燥者禁用。

12.孩子喂不进药怎么办?

《共识》提出,给儿童喂药需特别注意其情绪和舒适感,尽可能提供安全、温暖、舒适的环境和方式。可选择使用一些专业喂药辅助工具,如量杯、滴管、奶嘴喂药器等。对于婴儿,切勿捏住鼻子灌药,最好抱在大人怀中取半卧位,捏住下巴使其嘴巴张开,再用滴管或针管喂药器少量多次喂药。喂药时需等孩子咽下再继续给药,出现呛咳应立即停止。1岁以上幼儿,可通过适当给予奖励来鼓励服药。

13.可以用果汁或牛奶送药吗?

部分家长可能觉得用果汁或牛奶送服药,孩子不容易排斥,但《共识》提醒,果汁或牛奶可能影响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和药效,最好使用温度适宜的白开水服药。

14.吃药后吐了是否需要补服?

儿童服药后发生呕吐是常见现象。《共识》表示,是否需要补服应根据药物吸收代谢特点、呕吐时间和情况来具体分析。如服用药物后立即呕吐,呕吐物中可见完整的片剂、胶囊剂或全部液体,可考虑补服。如服用时间超过15分钟,需权衡错过一剂的潜在风险和补服后药物过量的危害再做是否补服的决定。

15.家庭用药怎么储存?

《共识》建议,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贮藏】项下的具体要求进行储存,冷处通常指2~10℃,阴凉指不超过20℃,凉暗指不超过20℃且避光,常温为10~30℃。药品存放需注意:与食物、饮料、化妆品等分开,置于儿童不可取处;用药后把瓶盖拧紧,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和质量,出现过期、性状发生改变等变质情况及时清理。

张思莱最后提醒,一般情况下,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应遵循“能不用药就不用药,能口服药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的原则。轻症情况下优先考虑居家护理,避免去医院引发交叉感染。若采用正确方式干预后,发烧等症状持续3天还未改善,再考虑就医诊治。▲

责编:潘子虎

主编:丁文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