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是什么把孩子困在“爱”里:少年不得之物,一生都在追寻

是什么把孩子困在“爱”里:少年不得之物,一生都在追寻

刚看完电影《涉过愤怒的海》,够生猛、够刺激,不愧是需要在预告片里标注“建议18岁以上观看”的电影。

故事讲的是中年男子金陨石(黄渤饰)靠出海打渔为生,省吃俭用供女儿在日本留学。然而噩耗传来,女儿小娜在日本遇害。

老金和警方交流得知,小娜身中17刀,但却不是当场死亡,而是被关在酒店隔间里四五个小时,最终流血过多而亡。更可怕的是,小娜生前还疑遭多人性侵。

而凶杀案的最大嫌疑人,就是小娜的男朋友,李苗苗。

是什么把孩子困在“爱”里:少年不得之物,一生都在追寻

图片来源:《涉过愤怒的海》预告片

发生这样的事,任何做父母的,都势必要将凶手绳之以法。然而,李苗苗的母亲景岚(周迅饰)却利用警方调查的时间差,将儿子送到了欧洲,以图帮儿子逃避法律的制裁。

对此,日本警察也无能为力,于是孤立无援的老金决定跨过法律的界限,亲手为女儿报仇。

是什么把孩子困在“爱”里:少年不得之物,一生都在追寻

图片来源:《涉过愤怒的海》海报

在电影路演现场,有位观众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金真的爱女儿吗?

在她看来,老金没有那么爱女儿,而是把女视为自己的所有物。有人侵犯了他的所有物,因此他疯狂的复仇只是为了他自己。

黄渤也回答说:“老金自以为很爱女儿。”

所以说,对于这个问题,从导演到演员到宣传,其实已经下定论了。影片里,所有角色都明晃晃地质问老金:“你是真的爱女儿吗?”“其实你一点都不爱她。”

是什么把孩子困在“爱”里:少年不得之物,一生都在追寻

图片来源:《涉过愤怒的海》预告片

但是,一句简简单单的“不爱”,其实并不能解释老金所有的行为。

“爱”这个东西之所以诱人,之所以会引发那么多人讨论,就是因为它足够复杂,又足够神秘,各花入个眼,每个人的理解都可能会不同。

爱就一个字,意蕴千万层。在我看来,老金对女儿的感情,至少有三层含义。

第一层,也是最粗浅的表征,老金对女儿一定是有爱的。

爱的反义词是不爱、是恨,说一个辛苦打渔供女儿读书、为了复仇上刀山下火海的人不爱孩子?是不是对爱的要求有点太苛刻了。

不爱孩子的表现,应该是冷漠、不在乎,是“你死在大洋彼岸跟我有什么关系”,是“女儿因家暴自杀,还要拿她来配阴婚”,而不是跨洋追凶、以暴制暴,把自己从一个老实巴交的渔民变成无法无天的恶魔。

愤怒是需要感情基础的,面对不在乎的人,连看他一眼都嫌浪费,更遑论不管不顾自己的安危与前路,一心只想着复仇。

因此,对于老金来说,爱女儿的主观动机是不容质疑的。

是什么把孩子困在“爱”里:少年不得之物,一生都在追寻

图片来源:《涉过愤怒的海》预告片

那么,为啥总有人说老金不爱女儿呢?

很简单,因为老金对女儿的感情,不是父亲对女儿应有的爱,甚至不是两个独立自由的个体之间应该有的爱。

老金对女儿的爱,就是一个人爱自己的所有物,爱自己的尊严和占有欲,是一种变态的爱。这便是影片为“老金的爱”赋予的第二重含义。

电影里,很多细节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为了让女儿拥有强健的身体,老金教她学游泳、带她跑步,却不知道女儿害怕大海,更是对女儿运动时的疲惫熟视无睹。

得知女儿被人侵犯后,老金的第一反应不是替女儿揪心,而是说,“都知道娜娜是我老金的女儿,发生这样的事,让我脸往哪里搁。”

女儿发高烧时,老金用湿毛巾盖在她脸上降温,女儿的口鼻被盖住没法呼吸,都快要窒息了,却不敢叫亲爹一声。

正如景岚所说,老金能这么大喇喇地给所有人看自己女儿受辱的视频,证明他根本不爱她,不关心她的尊严和人格。

是什么把孩子困在“爱”里:少年不得之物,一生都在追寻

图片来源:《涉过愤怒的海》预告片

有人说,爱或者不爱,孩子说了才算。

这个说法也有点偏颇,因为把父母之爱的定义权完全交到孩子手中,对父母来说实在是太过残忍了。爸妈付出再多,只要孩子不领情,就不算爱吗?当然不是。

但是“中国式家庭”的问题恰恰就在于,爱或者不爱,有且仅有父母说了算,不给孩子任何表达的空间,这样的后果比让孩子说了算更危险。

正是这样的“爱”,让女儿小娜变成一个不知爱为何物的人。

在课堂上,老师让她用“爱”造句,她造不出来,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可以爱的人。

面对人渣男朋友,她用自残的方式,不惜毁掉自己的一切,也要换别人的一丝丝关注。

另一边,男友李苗苗也出生在一个扭曲的家庭。父母离异,母亲对明目张胆作恶的他百般纵容,父亲又对他不管不顾,甚至心存恨意。

是什么把孩子困在“爱”里:少年不得之物,一生都在追寻

图片来源:《涉过愤怒的海》预告片

要不怎么说,缺爱的人和控制狂是绝配。爱自己的人不会轻易被人控制,有人爱就不会被肤浅的示好所迷惑。

只有从来没被爱过的人,才会把别人的占有当成爱,并且甘之如饴。

看到这里,老金和景岚就是最糟糕的父亲和母亲,用自以为是的爱,毁了孩子的一生。

是什么把孩子困在“爱”里:少年不得之物,一生都在追寻

图片来源:《涉过愤怒的海》预告片

但是,电影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看到女儿日记的老金悲痛万分,发现自己才是导致女儿悲剧的那个“凶手”,决定放走李苗苗,独自留在灯塔上。

歇斯底里的复仇就好像是一场梦,起得突然,落得也突然。

这一刻,老金从“自以为爱”的幻觉中惊醒,开始后悔了,也看清了自己和女儿的关系。

于是,他拼命想找到被前妻隐瞒的女儿的墓地,“小娜,你在哪,我得找着你,有些话我得当面说……”

要知道,不爱女儿的父母不会知道何为忏悔,他们没有反思的能力。面对和自己的想法存在冲突的真相时,掩盖真相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然而,老金却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女儿的痛苦,还把女儿对自己的恨意放在心上。

只有爱过的人,才看得到自己身上的问题。

是什么把孩子困在“爱”里:少年不得之物,一生都在追寻

图片来源:《涉过愤怒的海》预告片

因此,拨开极端情绪的迷雾,老金最底层的情感,依然是爱。

它被夸大过,也被掩盖过,最后在一声声忏悔中,回归到一个朴素的父亲身上。

现在,很多人仿佛抓住了“老金不爱女儿”的小尾巴,便对老金的教育方式、行为举止,甚至人格品行极尽批判,觉得他不配当父亲。

电影营销也在极力渲染两个原生家庭的矛盾,用代际之间的冲突引导互联网人的情绪,吸引观众走进影院。

但是我们也可以想一想,如果生活中有这样一位想要爱女儿却不知道如何去爱的父亲,是不是在情感上也没那么难以理解?

我相信这部电影的目的,绝不是审判一位底层的父亲,而是呼吁大家做出对亲子关系的反思。

正如影片最后,老金“涉过愤怒的海”,对自己的反思一样。

悲剧本可以避免,别让电影里老金的泪,变成现实中父母眼里的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