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阿骨打篇25 ,一战幽州城

作者:东吴春秋历史侠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阿骨打篇25 ,一战幽州城

种师道

种师道原名种建中,洛阳人,其父种谔和其祖父种世衡都是镇守西北边疆的名将,小说《水浒传》中鲁智深经常提到的“老种经略相公”便是指种谔,而“小种经略相公”则是种师道本人。

种师道向童贯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宋辽已经和平相处一百多年,双方的历代统治者都能很好的遵守双方签订的和平条约,现在我们的做法好比邻居家中来了盗贼,我们非但不去帮助邻居,相反还帮助盗贼,共同瓜分邻居的家产,怎么可以这样做?

种师道的说法其实非常在理,但童贯已经被这个宏伟的复仇计划冲昏了头脑,哪里还听得进任何劝告!

公元1122年四月,赵佶以童贯、蔡攸为北伐军主帅,种师道、辛兴宗为东西两路军都统制,率领十万禁军,向宋辽边境的雄州进发。

面对咄咄逼人的宋朝大军,已经濒临绝境的辽国又将做何反应呢?

在这里就要简单介绍一下同时期辽国的状况。

自从金国攻破辽国中京以后,耶律延禧为了躲避金兵的追击, 一路狂奔,躲进了长城以北大青山的夹山之中,一时间,音讯全无,生死未知。

国不可一日无君,燕京城里的辽国群臣们开始为辽国的命运展开了争论。

首先站出来的是辽国的参知政事李处温,这位仁兄是辽国头号大奸臣萧奉先的好友,能得到这个职务也多亏了萧奉先的帮忙。

自从当了辽国的官员后,李处温唯一做的“正事”便是拼着命的贪污受贿,疯狂敛财,大有超越萧奉先的趋势。

而正值辽国群龙无首之际,李处温觉得自己大干事业的机会来了,于是率先提议,由魏王耶律淳继任辽国皇帝,继续与金国对抗。

从表面上看,李处温是为了辽国的前途和命运着想,实际上李处温和萧奉先是一路货色。

他急于拥立耶律淳,无非是为自己博取政治资本,将来可以以开国元勋自居,说不定还可以把持朝政、权倾朝野。

虽然李处温有着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但这个提议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是挽救辽国的唯一办法。

光李处温一个人站出来还不够,于是他联络了德高望重的文人宰相张琳,要求得到他的响应。

但张琳天生胆小,这种随便更换皇帝的大事他哪里敢做主?他的建议是现在耶律延禧生死未知,最好让耶律淳担任摄政王。

张琳的暧昧态度可把李处温急坏了,得不到大臣们的支持,李处温的计划就无法实现了。

关键时候,有一位辽国皇室的年轻人勇敢站了出来,坚决支持李处温的提议,此人名叫耶律大石。

耶律大石,字德重,是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

虽然是皇家子弟,但这位青年特别好学,同时精通多国语言,在辽国天庆五年还中过进士,由此被封为辽国的翰林学士,目前的职务是辽国兴军节度使。

看到辽国在和金国的对抗中节节败退,耶律大石万分悲痛和失望。

如今自己国家的皇帝都不知所踪,整个国家群龙无首,辽国已经处在亡国的边缘,耶律大石终于挺身而出。

他决心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整个国家的命运。

有了皇室成员的支持,李处温的计划成功的概率大增,奚王萧干(回离保)也站在了耶律大石一边。

而对于魏王耶律淳来说,并非是他不想当皇帝,在六年前耶律章奴派人劝他称帝时,他也曾犹豫不决过。

但当时的时机并不成熟,耶律延禧还掌握着辽国的命运,而此时情况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耶律延禧生死未知,即使活着,也不太可能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于是,这次耶律淳不想再错过机会了,在群臣的拥护下,继位称帝,自称天锡皇帝,改元建福,历史上把耶律淳所建立的国家称为“北辽”。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阿骨打篇25 ,一战幽州城

拥立有功的李处温被封为燕京太尉,萧干封为北院枢密使事,而耶律大石为军事负责人,负责“北辽”所有的军事活动。

“北辽”从一建立便处于宋金两面夹击的困境,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耶律大石提出了与宋朝和好,向金国称臣的策略。

可惜,耶律大石的计划未能实现,宋朝的赵佶看到辽国有难,急于想收复幽云十六州,断然拒绝了辽国的要求。

而金国的阿骨打自然不会放过辽国的残余势力。

于是,耶律淳放弃了幻想,决心以哀兵之势迎战信心十足的宋兵。

实事求是的说,耶律淳确实比他那位白痴侄子强多了,如果耶律淳早点当上辽国老大的话,说不定辽国局面会发生逆转。

耶律淳比耶律延禧厉害的地方在于知人善用,他懂得挖掘人才,前面说过的怨军首领郭药师便是他挖掘的第一位辽国人才。

而这次为了对付宋兵,他挖掘出了辽国末代最厉害的两位军事人才,一位便是耶律大石,另一位是奚王萧干。

公元1122年四月,也就是“北辽”刚刚建立才一个多月,耶律淳便发动了他登基以来的第一场战争,战争的对手是企图入侵燕京的宋朝大军。

事关“北辽”国的生死存亡,耶律淳将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耶律大石和萧干两位年青人身上。

而与此同时,童公公和蔡公子率领的十万宋朝北伐大军也开到了宋辽边境的雄州。

童公公兵分两路,种师道率东路军出兵白沟,辛兴宗率西路军出兵范村。

北辽的耶律淳立即做出了相应的应敌之策,派遣耶律大石和萧干两位重量级名将出战。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阿骨打篇25 ,一战幽州城

童贯

尽管种师道极力反对攻打辽国,但真正上了战场,就没得选择,于是派遣前军统制杨可世出兵白沟,迎击辽军。

杨可世的这支军队来自西北,常年和西夏作战,战斗力并不弱,但对手萧干智勇双全,久经军事,北辽将士为保卫最后的根据地南京,士气十分高涨,居然以少胜多,击退宋军。

萧干渡过白沟乘胜追击,经验丰富的种师道立即下令将士各持大棒,阻止北辽军骑兵的进攻,才算避免了惨败,双方在白沟僵持不下。

但东路军经此战役,士气大落,尽管人数上占优,再也不敢主动进攻。

西路军方面,辛兴宗在范村遇到了耶律大石的阻击。

论军事能力,辛兴宗还不如杨可世,而耶律大石则稍强于萧干,一场硬碰硬的激战后,辛兴宗大败而逃。

两路大军统统失利,童公公消停了,只能下令全军退守雄州。

耶律大石和萧干得知宋军撤退的消息后,乘胜追击,在雄州城下,同宋军再度展开激战,杀得雄州、莫州一带尸横遍野。

但占优势的北辽方面却主动选择了停战,耶律淳见好就收,再次派使者来到宋军营中,极力陈述道:“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今射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谓为得计可乎?救灾恤邻,古今通义,惟大国图之”。

耶律淳言辞恳切,希望能再次同宋朝和平相处。

宋军高级指挥人员中只有种师道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经过同北辽的交手,他深感对手士气高涨、不可猝胜,“北辽”也绝非童公公等人所想象的那么不堪一击。

出于对自己国家的忠心,种师道也劝诫童公公作个顺水人情,乘机与“北辽”和好,耐心的等待时机。

但童贯等人已经被膨胀到极点的自信心充昏了头脑,对于种师道的好言相劝置之不理,不愿同北辽和谈。

宋军北伐失利的消息传到了汴京城内,赵佶这回又显现出了他懦弱胆小的性格,由于生怕北辽会乘机攻打中原,他连忙命令童公公和蔡主持立即从雄州撤军,班师回朝。

宋朝对燕云的第一次北伐以失败而告终。

宋朝这次北伐,虽然占据天时、地利,但在人和方面远远不如北辽。

首先,虽然北辽正处在灭亡的边缘,但在耶律淳和耶律大石的带领下,君臣上下同心,士气旺盛,誓死保卫南京,而我们的赵佶和他的那帮学生们根本没有认真地进行备战,直到金国的阿骨打一再催促,才匆忙上阵,焉能不败。

其次,在将领方面,辽国派出的是同时期最优秀的两位军事人才,而宋朝派出的却是“公公”和“主持人”,明显不是一个档次,怎么能取胜呢?

至于这次北伐失利的责任,童公公很自然地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了不听话的种师道身上,结果种师道被降职留用,其余人等毫发无损。

宋军撤兵的消息并没有给危在旦夕的北辽带来多大的喜悦,因为北辽的最高统治者耶律淳去世了。

这位辽国末期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仅仅在位三个月,便一命呜呼,撒手而去了,这不能不说是辽国的一个重大损失。

在临死前,耶律淳向李处温交待了自己的遗嘱:任命李处温为汉马步军都元帅,耶律延禧之子秦王耶律定为自己的接班人,其妻萧德妃为皇太后,主持军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