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物之何尊

作者:字说文明

今天我们介绍文物,是一件最早出现“中国”一词的青铜器——何尊。现藏于中国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西周时期重器,被誉为该馆“镇馆之宝”。

文物之何尊

何尊,高38.5厘米,口径28.9厘米, 重14.6公斤。圆口棱方体,长颈,腹微鼓,高圈足。腹足有精美的高浮雕兽面纹,角端突出于器表。体侧并有四道扉棱。造型浑厚,工艺精美。

文物之何尊
文物之何尊
文物之何尊
文物之何尊
文物之何尊
文物之何尊
文物之何尊

是不是很大气?很厚重?这还不是她最重要之处!其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残损3字,现存119字,被公认为最早出现“中国”字样的器物。

文物之何尊
文物之何尊

其内容记述成王继承武王遗志,营建东都成周之事,是周成王一篇重要的训诫勉励文告,与《尚书·召诰》《逸周书·度邑》等古代文献相合,是西周的有明确纪年的青铜器。

既然是国之重器,让我们看看她有着什么曲折离奇的故事吧! 1963年,在陕西宝鸡附近的农村,一家农户从雨后坍塌的土崖中发现了这件“国宝”,捡到家后,一直当做“废品”放置。1965年,宝鸡市博物馆的领导在当地废品收购站发现了该件器物,便以30块钱买下了此尊,成为博物馆一件藏品。由于当时铭文尚未发现,工作人员并未引起多大重视,只是觉得器型优美,难得一件西周时期酒器。1975年,国家文物局征调宝鸡市博物馆藏品出国巡展,该件文物送至上海博物馆转机,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国家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发现器物底部有锈蚀,认为该器物精美,应当有铭文。

文物之何尊

(马承源先生) 于是在得到宝鸡市博物馆同意后,对此尊进行了器物底部锈蚀清理,发现大量铭文,并以此给尊命名为“何尊”。于是何尊取消了本次出国之旅,并被国家国务院定为首批禁止出国(境)文物。 现在,大家是否特别想了解最早出现的“中国”一词涵义,那我们讲讲何尊里的“中国”?

文物之何尊

何尊铭文内容非常丰富:成王五年四月,周王开始在成周营建都城,适逢对武王进行丰福之祭,周王在京宫大室中对一个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诫,内容讲到何的先父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武王灭商后则告祭于天,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周王赏赐何贝30朋贝,何因此作尊,以作纪念。 铭文中周王说:“余其宅兹中国(住在中央地区),自兹乂(yì,治理)民。”这是中华文明中第一次出现中国这个概念,很多人以为这个概念是在近代才出现的,其实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但文中的“中国”是古书里的“土中”“地中”,义即“天下之中”,是一种地域概念。这次迁都和《史记》、《尚书》等文献记载相互印证,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文物之何尊

关于”中“字解释众多,主要有以下三种:一说是插个旗杆观察日向,像日晷;二说在有飘带的旗杆中间画一个符号,表明中间的意思;三说像是在一个圆的中间画一条长竖线,并在竖线的上下两端各画两条飘扬的旗带,以此表示旗在圆中,这个圆有学者认为用来表示部落。

文物之何尊

甲骨文没有国字的字形,有或字。它是域的本字,由囗(读音:wéi)和戈组成,表示用戈守护着城。金文中出现了在或外面加囗(读音:wéi)的写法,后简化字时将或简写为玉。最早时的国指首都都城,域泛指领土疆域。后来国扩大了表示范围,也用来指领土疆域,因此就将域的字义合并到了国字里,便成为了用武力捍卫的领土和城邦。

尊,古代酒器,用于盛酒。也是青铜器之中的重要器物之一,为古代王公贵族所拥有,展现的是至尊气象,是主人尊贵的地位的象征。西周成王五年“何”姓贵族所作的尊,器型厚重,制作精美。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铭文,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更是显示她身份高贵,无愧于国之重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