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身是“胆”——从中医的视角告诉你关于胆的奥秘

作者:上洋中医宛医生

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器官。

它不仅仅是一个贮藏和排泄胆汁的囊状物,还是一个决定我们人生态度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有人说,胆大包天,有人说,胆小如鼠,有人说,胆怯如兔,有人说,胆识过人。

这些都是对胆的不同评价,反映了胆在中医学中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那么,胆到底是什么呢?

它在我们身体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它又与我们的健康和心理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就让我们从中医的视角来认识一下这个神奇而又神秘的器官吧!

胆的解剖与生理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胆在解剖上是怎样的。胆位于右胁下,附着于肝。肝与胆互为表里关系,中医认为人是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五官、九窍、四肢百骸,通过经络系统相联,构成一个整体。胆的工作需要肝的协调,而肝的工作又需要胆的协助。

西医解剖上,胆是一个中空的囊状器官,主要负责贮藏和排泄胆汁。胆汁是一种清亮的黄色液体,味苦,能促进人体的消化,所以也称为中精之府。

当肝的疏泄功能失职时会影响到胆汁的异常出现,两种情况:一个是疏泄不及,一个是疏泄太过,都会出现那些病症,平时都有什么表现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谈谈您的看法。

胆在中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胆在中医学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和作用。《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这句话说明了两点:

一是胆是一个居于中正位置的器官;

二是胆主决断能力。

为什么说胆是一个居于中正位置的器官呢?

这是因为在五脏六腑中,只有胆具有两重身份:既属于六腑之一,又具有藏精气的特性功能像脏。

所以也被称为奇恒之腑。这样的身份使得胆能够在各方面都保持一个平衡和协调的状态,并且有着自己的立场和原则。

为什么说胆主决断能力呢?

这是因为在中医学中,胆与心相表里,心主神明,胆主志。

志是人的意志、决心、勇气等心理品质的总称。

胆能够影响人的志向、志气、志趣等,使人能够有着坚定的信念和目标,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惧失败和风险,敢于创新和突破。

所以,有句俗话说:“有胆才有识。”

意思是说,只有有了胆量,才能有了见识和智慧。

一身是“胆”——从中医的视角告诉你关于胆的奥秘

胆与其他脏腑的关系:

胆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器官,在中医学中,它既属于六腑之一,又属于奇恒之腑之一。

它的主要功能是贮藏和排泄胆汁,并参与消化和吸收饮食物。胆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主决断,影响人的意志、勇气、判断等心理品质。

胆与肝:

胆与肝互为表里,经脉相互络属。肝主疏泄,调节气血运行,生成胆汁并输送到胆中。

胆贮藏和排泄胆汁,需要肝的协调和控制。肝与胆都属于木气,主春生升发之气。

肝失疏泄,会导致胆汁郁结,影响消化功能,产生胁痛、口苦、黄疸等症。胆失决断,会导致肝气郁结,影响情志变化,产生闷闷不乐、易怒、恐惧等症。

胆与心:

胆与心相表里,心主神明,胆主志。

志是人的意志、决心、勇气等心理品质的总称。

心藏神,控制人的意识、思维、记忆、判断等精神活动。

心与胆都盛精汁三合,经脉相通贯。

心对精神活动起主宰作用,而胆起决断作用。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为用。

心失神明,会导致胆气上扰心神而出现心悸不宁、惊恐畏惧、嗜睡或不眠等症。

胆失决断,会导致心气下陷而出现怔忡不安、悲观自卑、健忘疲倦等症。

胆与小肠:

胆与小肠为表里关系,小肠属阳明之腑,主受纳水谷,并将其分清浊。清者上升于脾以化气血;浊者下传于大肠以化粪便。

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需要胆汁的帮助。

胆汁是一种清净味苦的精汁,能够促进饮食物的分解和吸收,并有清热解毒之功。

胆通过管道将胆汁排泄到小肠中,并随着小肠的蠕动而进入大肠或回流到胃中。

如果胆汁排泄不畅或过多过少,会影响小肠的功能,产生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症。

胆与其他脏腑:

《内经》说:“凡十一脏取决于胆”,意思是说体内十一个脏腑都和胆的升发有关。如果肝的气机运行不正常,胆气就不能得到正常的升发。

肝血得不到濡养,则会肝气郁结,表现为脾气暴躁,两胁胸疼,甚至导致肚子里长包块,且包块有恶变的可能,所以人不能太忧郁;

肝气不舒,肝气就会犯胃,出现胃疼、嗳气、打嗝的症状;肝气克脾;

人就会消化不好,拉肚子;肝气犯肺,就会胸疼、咳嗽;

肝用太过,肝阴不足,肾精不足,肝用则肾虚。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如果胆不能够升发,不仅会与肝有关系,还可以牵连到很多的脏器。

胆与健康的关系

再次,让我们来看看胆与健康的关系。

由于胆与肝相表里,所以胆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肝的功能。

肝主疏泄,在中医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肝能够调节气血的运行,使之畅达无阻,从而保证脏腑功能的正常和协调。

肝也能够调节情志的变化,使之平和适度,从而保证心理的稳定和舒适。

当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时,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或过度,情志变化不平或过激,从而引发各种疾病。

这些疾病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于肝气郁结所致,如胸闷不舒、两肋疼痛、腹胀嗳气、没有原由的闷闷不乐等;

另一类是由于肝阳上亢所致,如头晕目眩、眼目干涩视力减退、胁肋胀痛、脘腹胀闷、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燥结等。

这些疾病都与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胆汁的分泌和排泄都需要肝的协调和控制。

当肝气郁结时,胆汁分泌减少或停滞,导致消化不良或胆结石等;当肝阳上亢时,胆汁分泌过多或急剧,导致消化不适或胆道感染等。

所以,在治这些疾病时,要注意调理肝胆功能,使之恢复正常。

胆与心理的关系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胆与心理的关系。

由于胆与心相表里,所以胆的状态也会影响到心理。

心主神明,在中医学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能够控制人的意识、思维、记忆、判断等精神活动,使人能够清醒和理智。

心也能够调节人的情感、情绪、性格等心理特征,使人能够快乐和和谐。

当心的功能失常时,就会导致精神活动混乱或迟钝,情感情绪失控或抑郁,性格变化偏激或软弱,从而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也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于心火亢盛所致,如焦虑、恐惧、暴躁、失眠、多梦等;

另一类是由于心血不足所致,如忧郁、悲观、自卑、健忘、疲倦等。

这些心理问题也与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胆能够影响人的志向、志气、志趣等,使人能够有着坚定的信念和目标,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惧失败和风险,敢于创新和突破。

当胆的功能失常时,就会导致人的志向低落、志气衰退、志趣缺乏等,使人变得胆怯、犹豫、优柔寡断等,从而影响人的心理健康。所以,在治疗这些心理问题时,要注意调理胆的功能,使之恢复正常。

如何保护和培养我们的胆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如何保护和培养我们的胆。在中医学中,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

调节饮食:饮食要适量适时,不要过饱或过饿,不要过于油腻或辛辣,不要过于甜或苦。要多吃一些有利于肝胆健康的食物,如菠菜、芹菜、苦瓜、山楂、枸杞等。

调节情志:情志要适当发泄,不要压抑或激动,不要过于忧愁或愤怒,不要过于懒惰或劳累。要多做一些有利于肝胆舒畅的活动,如听音乐、看书、画画、写作等。

调节运动:运动要适度适宜,不要过于剧烈或缓慢,不要过于频繁或间断。要多做一些有利于肝胆活络的运动,如散步、跑步、打球、跳舞等。

调节睡眠:睡眠要适时适量,不要过早或过晚,不要过多或过少。要多注意肝胆的作息规律,按时起床和睡觉,避免熬夜和午睡。

调节思维:思维要积极正面,不要消极负面,不要自我否定或自我放弃,不要盲目追随或盲目反抗。要多培养一些有利于肝胆开阔的思维方式,如学习新知识、尝试新事物、接受新挑战等。

总之,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在中医学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还影响我们的心理品质。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和培养我们的胆,使之既能够正常地分泌和排泄胆汁,又能够发挥出决断和勇气的作用。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健康而又美好的生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