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身是“膽”——從中醫的視角告訴你關于膽的奧秘

作者:上洋中醫宛醫生

膽,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器官。

它不僅僅是一個貯藏和排洩膽汁的囊狀物,還是一個決定我們人生态度和品質的重要因素。

有人說,膽大包天,有人說,膽小如鼠,有人說,膽怯如兔,有人說,膽識過人。

這些都是對膽的不同評價,反映了膽在中醫學中所具有的獨特地位和作用。

那麼,膽到底是什麼呢?

它在我們身體中起着什麼樣的作用呢?

它又與我們的健康和心理有什麼關系呢?

今天,就讓我們從中醫的視角來認識一下這個神奇而又神秘的器官吧!

膽的解剖與生理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膽在解剖上是怎樣的。膽位于右脅下,附着于肝。肝與膽互為表裡關系,中醫認為人是以五髒為中心,配合六腑、五官、九竅、四肢百骸,通過經絡系統相聯,構成一個整體。膽的工作需要肝的協調,而肝的工作又需要膽的協助。

西醫解剖上,膽是一個中空的囊狀器官,主要負責貯藏和排洩膽汁。膽汁是一種清亮的黃色液體,味苦,能促進人體的消化,是以也稱為中精之府。

當肝的疏洩功能失職時會影響到膽汁的異常出現,兩種情況:一個是疏洩不及,一個是疏洩太過,都會出現那些病症,平時都有什麼表現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談談您的看法。

膽在中醫學中的地位與作用

其次,讓我們來看看膽在中醫學中有着怎樣的地位和作用。《素問·靈蘭秘典論》曰:“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

這句話說明了兩點:

一是膽是一個居于中正位置的器官;

二是膽主決斷能力。

為什麼說膽是一個居于中正位置的器官呢?

這是因為在五髒六腑中,隻有膽具有兩重身份:既屬于六腑之一,又具有藏精氣的特性功能像髒。

是以也被稱為奇恒之腑。這樣的身份使得膽能夠在各方面都保持一個平衡和協調的狀态,并且有着自己的立場和原則。

為什麼說膽主決斷能力呢?

這是因為在中醫學中,膽與心相表裡,心主神明,膽主志。

志是人的意志、決心、勇氣等心理品質的總稱。

膽能夠影響人的志向、志氣、志趣等,使人能夠有着堅定的信念和目标,敢于面對困難和挑戰,不畏懼失敗和風險,敢于創新和突破。

是以,有句俗話說:“有膽才有識。”

意思是說,隻有有了膽量,才能有了見識和智慧。

一身是“膽”——從中醫的視角告訴你關于膽的奧秘

膽與其他髒腑的關系:

膽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器官,在中醫學中,它既屬于六腑之一,又屬于奇恒之腑之一。

它的主要功能是貯藏和排洩膽汁,并參與消化和吸收飲食物。膽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主決斷,影響人的意志、勇氣、判斷等心理品質。

膽與肝:

膽與肝互為表裡,經脈互相絡屬。肝主疏洩,調節氣血運作,生成膽汁并輸送到膽中。

膽貯藏和排洩膽汁,需要肝的協調和控制。肝與膽都屬于木氣,主春生升發之氣。

肝失疏洩,會導緻膽汁郁結,影響消化功能,産生脅痛、口苦、黃疸等症。膽失決斷,會導緻肝氣郁結,影響情志變化,産生悶悶不樂、易怒、恐懼等症。

膽與心:

膽與心相表裡,心主神明,膽主志。

志是人的意志、決心、勇氣等心理品質的總稱。

心藏神,控制人的意識、思維、記憶、判斷等精神活動。

心與膽都盛精汁三合,經脈相通貫。

心對精神活動起主宰作用,而膽起決斷作用。

二者相輔相成,互相為用。

心失神明,會導緻膽氣上擾心神而出現心悸不甯、驚恐畏懼、嗜睡或不眠等症。

膽失決斷,會導緻心氣下陷而出現怔忡不安、悲觀自卑、健忘疲倦等症。

膽與小腸:

膽與小腸為表裡關系,小腸屬陽明之腑,主受納水谷,并将其厘清濁。清者上升于脾以化氣血;濁者下傳于大腸以化糞便。

小腸的消化吸收功能需要膽汁的幫助。

膽汁是一種清淨味苦的精汁,能夠促進飲食物的分解和吸收,并有清熱解毒之功。

膽通過管道将膽汁排洩到小腸中,并随着小腸的蠕動而進入大腸或回流到胃中。

如果膽汁排洩不暢或過多過少,會影響小腸的功能,産生消化不良、腹瀉或便秘等症。

膽與其他髒腑:

《内經》說:“凡十一髒取決于膽”,意思是說體内十一個髒腑都和膽的升發有關。如果肝的氣機運作不正常,膽氣就不能得到正常的升發。

肝血得不到濡養,則會肝氣郁結,表現為脾氣暴躁,兩脅胸疼,甚至導緻肚子裡長包塊,且包塊有惡變的可能,是以人不能太憂郁;

肝氣不舒,肝氣就會犯胃,出現胃疼、嗳氣、打嗝的症狀;肝氣克脾;

人就會消化不好,拉肚子;肝氣犯肺,就會胸疼、咳嗽;

肝用太過,肝陰不足,腎精不足,肝用則腎虛。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如果膽不能夠升發,不僅會與肝有關系,還可以牽連到很多的髒器。

膽與健康的關系

再次,讓我們來看看膽與健康的關系。

由于膽與肝相表裡,是以膽的健康與否直接影響到肝的功能。

肝主疏洩,在中醫學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肝能夠調節氣血的運作,使之暢達無阻,進而保證髒腑功能的正常和協調。

肝也能夠調節情志的變化,使之平和适度,進而保證心理的穩定和舒适。

當肝的疏洩功能失常時,就會導緻氣血運作不暢或過度,情志變化不平或過激,進而引發各種疾病。

這些疾病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由于肝氣郁結所緻,如胸悶不舒、兩肋疼痛、腹脹嗳氣、沒有原由的悶悶不樂等;

另一類是由于肝陽上亢所緻,如頭暈目眩、眼目幹澀視力減退、脅肋脹痛、脘腹脹悶、口苦咽幹、小便短赤、大便燥結等。

這些疾病都與膽有着密切的關系。因為膽汁的分泌和排洩都需要肝的協調和控制。

當肝氣郁結時,膽汁分泌減少或停滞,導緻消化不良或膽結石等;當肝陽上亢時,膽汁分泌過多或急劇,導緻消化不适或膽道感染等。

是以,在治這些疾病時,要注意調理肝膽功能,使之恢複正常。

膽與心理的關系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膽與心理的關系。

由于膽與心相表裡,是以膽的狀态也會影響到心理。

心主神明,在中醫學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心能夠控制人的意識、思維、記憶、判斷等精神活動,使人能夠清醒和理智。

心也能夠調節人的情感、情緒、性格等心理特征,使人能夠快樂和和諧。

當心的功能失常時,就會導緻精神活動混亂或遲鈍,情感情緒失控或抑郁,性格變化偏激或軟弱,進而引發各種心理問題。

這些心理問題也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由于心火亢盛所緻,如焦慮、恐懼、暴躁、失眠、多夢等;

另一類是由于心血不足所緻,如憂郁、悲觀、自卑、健忘、疲倦等。

這些心理問題也與膽有着密切的關系。因為膽能夠影響人的志向、志氣、志趣等,使人能夠有着堅定的信念和目标,敢于面對困難和挑戰,不畏懼失敗和風險,敢于創新和突破。

當膽的功能失常時,就會導緻人的志向低落、志氣衰退、志趣缺乏等,使人變得膽怯、猶豫、優柔寡斷等,進而影響人的心理健康。是以,在治療這些心理問題時,要注意調理膽的功能,使之恢複正常。

如何保護和培養我們的膽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如何保護和培養我們的膽。在中醫學中,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做到這一點:

調節飲食:飲食要适量适時,不要過飽或過餓,不要過于油膩或辛辣,不要過于甜或苦。要多吃一些有利于肝膽健康的食物,如菠菜、芹菜、苦瓜、山楂、枸杞等。

調節情志:情志要适當發洩,不要壓抑或激動,不要過于憂愁或憤怒,不要過于懶惰或勞累。要多做一些有利于肝膽舒暢的活動,如聽音樂、看書、畫畫、寫作等。

調節運動:運動要适度适宜,不要過于劇烈或緩慢,不要過于頻繁或間斷。要多做一些有利于肝膽活絡的運動,如散步、跑步、打球、跳舞等。

調節睡眠:睡眠要适時适量,不要過早或過晚,不要過多或過少。要多注意肝膽的作息規律,按時起床和睡覺,避免熬夜和午睡。

調節思維:思維要積極正面,不要消極負面,不要自我否定或自我放棄,不要盲目追随或盲目反抗。要多培養一些有利于肝膽開闊的思維方式,如學習新知識、嘗試新事物、接受新挑戰等。

總之,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官,在中醫學中有着獨特的地位和作用。它不僅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還影響我們的心理品質。我們應該好好保護和培養我們的膽,使之既能夠正常地分泌和排洩膽汁,又能夠發揮出決斷和勇氣的作用。這樣,我們才能擁有一個健康而又美好的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