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文创灯光第一村”安吉蔓塘里,凭什么?

作者:特色地产智囊

安吉蔓塘里火了,因独具特色的灯光秀而闻名,被誉为“文创灯光第一村”。

“文创灯光第一村”安吉蔓塘里,凭什么?

回顾蔓塘里从“烂塘里”到“夜塘里”的历程,我们能看到乡村振兴政策给这个古村落带来的变化:蔓塘里修复潘氏古宅、新建仿古戏台、扩建水塘,并打造了3700平方米的集中式茶叶加工点......

“文创灯光第一村”安吉蔓塘里,凭什么?

而蔓塘里文创灯光改造项目成了其从美丽乡村建设到美丽乡村运营的转折点,一个村就是一个景区,运营商大地之光艺术公社以“灯光、美景、音乐、文化”来吸引游客,平均每晚游客能达到3千人。

在政策引导与夜游消费蓝海挖掘之外,安吉蔓塘里是如何用灯光秀吸引游人,实现艺术赋能、打破“千村一面”魔咒,成为文创灯光第一村的呢?蔓塘里“一村一景区”的文旅发展模式,又能给乡村文旅项目带来怎样的启发?

“文创灯光第一村”安吉蔓塘里,凭什么?

造景独特:以灯光技术,激活了古村落文旅资源禀赋

蔓塘里灯光秀造景独特,采用3D全息投影等数字化技术,充分挖掘蔓塘里白墙黑瓦的古建筑、古戏楼、老街、园林、竹文化等在地文化元素,并融合音乐等听觉感知,从而打造了独具个性的“萤火虫山谷”、“墙之溢彩”、“三思迷境”、“仙竹锦道”等沉浸式夜游项目,成功用灯光激活了古村落文旅资源禀赋。

现代与传统的碰撞:围绕地势、园林等禀赋造景

蔓塘里借助装饰灯、光影技术,为其园林老街、古戏台等资源完成了传统文明的现代化改造,让光融入古村落,也令普通乡村元素的观赏性大大增强。

蔓塘里以灯带、天空、地貌的生态优势,为游人打造了一幅山村宁静美景: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不夜村”蔓塘里逐渐呈现在眼前。远处是灵峰山,装饰灯延着高低起伏的地势攀延而上,并在高处设有“摘星天台”,供游人登高望远、观赏村落全貌,感受日出、日落、夜幕星空的壮美。

“文创灯光第一村”安吉蔓塘里,凭什么?

△蔓塘里艺术公社主场景

同样的布景思路,也体现在“萤火虫山谷”项目中:宁静的山村与闪烁灯光将园林打造成萤火虫的国度。这里有着乡村的静谧,也有都市的绚丽,在蔓塘里得以交融。

“文创灯光第一村”安吉蔓塘里,凭什么?

△萤火虫山谷

在听月楼项目中,则直接利用仿古戏台这一凝固的乐章建筑特征来呈现戏曲的魅力。通过投影设备这一桥梁,将流动的越剧名角表演与古戏台的连接起来,为游人提供身临其境听戏场景。

“文创灯光第一村”安吉蔓塘里,凭什么?

△听月楼

在文化美之外,景区还将乡村随处可见的草地、树木、竹子与池塘,利用灯光打造成了“以天为幕,以地为席,河水为邻,清风做伴”的剧场,用灯光技术来上演一场场光影秀,沉浸式感受到现代与传统的碰撞美。

“文创灯光第一村”安吉蔓塘里,凭什么?

△乡show水剧场

江南水乡美景:白墙黑瓦古建筑的充分利用

蔓塘里人家不多,老宅、民房却很有江南建筑的特色:白墙黑瓦。

不少灯光秀项目便利用上了这白墙黑瓦,通过全息投影的场景变化造就了一幅幅江南水乡美景。

在“墙之溢彩”项目上,以0.85-1.01:1投射比来适配投影距离,拼融投影出了一幅工笔画长卷,荷花、蜻蜓、小鱼、池塘等元素跃然而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诗句有了直观的感知。

“文创灯光第一村”安吉蔓塘里,凭什么?

△墙之溢彩

而在蔓塘里美术馆,灯带闪烁着温暖的光,白墙则在投影机的作用下一次次变动,令一座历时200多年的潘氏老宅焕发新的生机,体验“坐船”越过山峰的水乡之景等一幅幅江南美景图成了白墙黑瓦新的归属。

“文创灯光第一村”安吉蔓塘里,凭什么?

△蔓塘里美术馆

其中,“三思迷镜”项目则将白墙黑瓦用到了极致。

该项目将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凝结“福”字注入其中,并与其他字相辅相成铺满整个墙面,通过多媒体照明的技术手段,实现如活字印刷术般的旋转变换,在趣味性、文化性与技术性中走向统一,成就了科技与人文的相合之美,尽显磅礴之势。

“文创灯光第一村”安吉蔓塘里,凭什么?

△三思迷境

蔓塘里将常见的江南元素以灯光投影的方式呈现,让人们对江南水乡的想象落成了实景。白墙黑瓦的古建筑,与造景营造的古村落情思,共同成就了灯光秀出彩的感知。

竹艺灯IP:用设计美感守护千年竹文化

蔓塘里文创灯光改造项目得到了白玉兰照明奖认可,获2019年室外工程设计类优秀奖。该奖项始创于2018年,是由上海市照明学会设立的照明行业权威科技奖项。

这份来自行业的认可,恰恰是蔓塘里将现代艺术融通村落文化传统的结果:以艺术赋能乡村,造就了具有设计美感的蔓塘里。

安吉有“中国第一竹乡”的美誉,竹文化传统绵延六千年,竹子种类达到了389种,竹制品艺术化加工的表达也随处可见。如何令这份上千年的文化,经由光影重新被世人感知?

蔓塘里选择了竹编制品的艺术化与竹子装饰化表达两个路径。

在竹编制品艺术化方面,竹艺灯是特色。竹艺灯造型美观,竹编灯光则熠熠生辉,为其锦上添花。由竹艺灯铺满的“仙竹锦道”项目,不仅体验拉满,出片效果也极好,引得游人驻足,成了网红路。

“文创灯光第一村”安吉蔓塘里,凭什么?
“文创灯光第一村”安吉蔓塘里,凭什么?

△竹与光的交织

而竹子的装饰化表达,则集中表现在“竹间迷雾”、“竹海情书”这两个项目中。竹林空间是核心,用灯光变化来唤醒着人们对于竹林的古老记忆,传递着蔓塘里世代与竹子相伴的情怀。竹子曾经是蔓塘里村民满足生存需求的载体,如今成了精神文明的象征。

“文创灯光第一村”安吉蔓塘里,凭什么?

△竹间迷雾

就这样,蔓塘里用灯光成就了县域文化的个性表达,因地制宜用艺术赋能竹文化,破除了“千村一面”的相似性,呈现空间美感中又带有蔓塘里的独特印记。

取点成线:以灯光秀特色,成就“一村一景区”文旅发展

蔓塘里通过灯光找到了为古村落赋能、凸显特色的方式:充分将蔓塘里古村落地理地貌优势、竹文化、白茶等诸多特色,与戏曲音乐、汉字文化等元素融合,塑造出“亦诗亦画”灯光水墨画与奇幻瑰丽的光影秀,令人耳目一新,打破“千村一面”的魔咒。

在此基础上,蔓塘里还延伸开发了热气球、艺术跷跷板等装置来吸引游客,发展了露营帐篷等多业态。2023年,成功入选第二批浙江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如今,蔓塘里推陈出新,叠加全息互动、3D成像全息舱、数字人等科技元素,打造AI与传统乡村碰撞的百态光影秀。光影秀发展的背后,是以技术融通乡村的文化表达。

“文创灯光第一村”安吉蔓塘里,凭什么?
“文创灯光第一村”安吉蔓塘里,凭什么?
“文创灯光第一村”安吉蔓塘里,凭什么?

就此,我们能发现蔓塘里成为乡村夜游文旅优秀项目的原因所在:不仅仅是文创灯光秀的炫酷奇幻,还在于场景搭建不乱改,不做千篇一律地现代化改造,而是用艺术融入乡土,在保留原住民习俗文化基础上做出了独树一帜的文化表达,并持续优化适应新需求,逐步形成了以灯光秀为核心,竹文化展示、当代艺术展、亲子研学、帐篷营地等业态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

从这个意义上,打破“千村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只是乡村文旅发展的起点,决定了其文旅发展能走多远的是如何牢牢围绕这一特色发展成新业态,蔓塘里提供了一种实践路径。

结 语

古村落蔓塘里,在酷炫灯光的点亮下活了起来。借由灯光激活夜间经济的蔓塘里,通过贯彻“最小干预”的改造原则,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村容村貌,用艺术的眼光看待寻常的事物,最终通过灯光造景,令人耳目一新。

在将本地元素“变旧为新”之外,蔓塘里还将村民长期赖以生存的竹子融入灯光秀中,做起了竹艺灯等特色IP。这给乡村文旅项目带来了新的启发:

要想打破“千村一面”、文旅型乡村景观审美同质化现象,就需要充分挖掘本地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通过在地文化与新技术的融通令古老文明重新年轻化,方能吸引更多人看见乡村、走进乡村。

文章来源:文化产业评论

特色地产诸葛亮-飙马中国,20余年专业、专心、专注为地市县房地产企业转型特色小镇、商业地产&产业地产项目提供全程保姆化菜单式服务:

1、拿地顾问,联合国际国内机器人、科创名校、智慧医院、文化创意、养老产业资源,为特色小镇、特色商业街等特色地产项目战略策划顶层设计;

2、策划设计一体化,携手国家甲级建筑设计院,为房地产企业转型商业地产如综合体、购物中心、商业街、专业市场、社区商业;产业地产如商旅、文创、科创、农创、大健康、运动休闲、养老教育、新经济园区开发,提供定位策划、概念规划、建筑设计方案;

3、租售代理,携20余年千万方地市县菜单服务经验,为商贸物流地产、特色商业街等产业地产&商业地产项目招商销售;

4、项目诊断,为地市县问题项目提供解决之道;

5、全程顾问,以20余年积累的菜单服务经验为项目全程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