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創燈光第一村”安吉蔓塘裡,憑什麼?

作者:特色地産智囊

安吉蔓塘裡火了,因獨具特色的燈光秀而聞名,被譽為“文創燈光第一村”。

“文創燈光第一村”安吉蔓塘裡,憑什麼?

回顧蔓塘裡從“爛塘裡”到“夜塘裡”的曆程,我們能看到鄉村振興政策給這個古村落帶來的變化:蔓塘裡修複潘氏古宅、建立仿古戲台、擴建水塘,并打造了3700平方米的集中式茶葉加工點......

“文創燈光第一村”安吉蔓塘裡,憑什麼?

而蔓塘裡文創燈光改造項目成了其從美麗鄉村建設到美麗鄉村營運的轉折點,一個村就是一個景區,營運商大地之光藝術公社以“燈光、美景、音樂、文化”來吸引遊客,平均每晚遊客能達到3千人。

在政策引導與夜遊消費藍海挖掘之外,安吉蔓塘裡是如何用燈光秀吸引遊人,實作藝術賦能、打破“千村一面”魔咒,成為文創燈光第一村的呢?蔓塘裡“一村一景區”的文旅發展模式,又能給鄉村文旅項目帶來怎樣的啟發?

“文創燈光第一村”安吉蔓塘裡,憑什麼?

造景獨特:以燈光技術,激活了古村落文旅資源禀賦

蔓塘裡燈光秀造景獨特,采用3D全息投影等數字化技術,充分挖掘蔓塘裡白牆黑瓦的古建築、古戲樓、老街、園林、竹文化等在地文化元素,并融合音樂等聽覺感覺,進而打造了獨具個性的“螢火蟲山谷”、“牆之溢彩”、“三思迷境”、“仙竹錦道”等沉浸式夜遊項目,成功用燈光激活了古村落文旅資源禀賦。

現代與傳統的碰撞:圍繞地勢、園林等禀賦造景

蔓塘裡借助裝飾燈、光影技術,為其園林老街、古戲台等資源完成了傳統文明的現代化改造,讓光融入古村落,也令普通鄉村元素的觀賞性大大增強。

蔓塘裡以燈帶、天空、地貌的生态優勢,為遊人打造了一幅山村甯靜美景: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不夜村”蔓塘裡逐漸呈現在眼前。遠處是靈峰山,裝飾燈延着高低起伏的地勢攀延而上,并在高處設有“摘星天台”,供遊人登高望遠、觀賞村落全貌,感受日出、日落、夜幕星空的壯美。

“文創燈光第一村”安吉蔓塘裡,憑什麼?

△蔓塘裡藝術公社主場景

同樣的布景思路,也展現在“螢火蟲山谷”項目中:甯靜的山村與閃爍燈光将園林打造成螢火蟲的國度。這裡有着鄉村的靜谧,也有都市的絢麗,在蔓塘裡得以交融。

“文創燈光第一村”安吉蔓塘裡,憑什麼?

△螢火蟲山谷

在聽月樓項目中,則直接利用仿古戲台這一凝固的樂章建築特征來呈現戲曲的魅力。通過投影裝置這一橋梁,将流動的越劇名角表演與古戲台的連接配接起來,為遊人提供身臨其境聽戲場景。

“文創燈光第一村”安吉蔓塘裡,憑什麼?

△聽月樓

在文化美之外,景區還将鄉村随處可見的草地、樹木、竹子與池塘,利用燈光打造成了“以天為幕,以地為席,河水為鄰,清風做伴”的劇場,用燈光技術來上演一場場光影秀,沉浸式感受到現代與傳統的碰撞美。

“文創燈光第一村”安吉蔓塘裡,憑什麼?

△鄉show水劇場

江南水鄉美景:白牆黑瓦古建築的充分利用

蔓塘裡人家不多,老宅、民房卻很有江南建築的特色:白牆黑瓦。

不少燈光秀項目便利用上了這白牆黑瓦,通過全息投影的場景變化造就了一幅幅江南水鄉美景。

在“牆之溢彩”項目上,以0.85-1.01:1投射比來适配投影距離,拼融投影出了一幅工筆畫長卷,荷花、蜻蜓、小魚、池塘等元素躍然而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别樣紅”等詩句有了直覺的感覺。

“文創燈光第一村”安吉蔓塘裡,憑什麼?

△牆之溢彩

而在蔓塘裡美術館,燈帶閃爍着溫暖的光,白牆則在投影機的作用下一次次變動,令一座曆時200多年的潘氏老宅煥發新的生機,體驗“坐船”越過山峰的水鄉之景等一幅幅江南美景圖成了白牆黑瓦新的歸屬。

“文創燈光第一村”安吉蔓塘裡,憑什麼?

△蔓塘裡美術館

其中,“三思迷鏡”項目則将白牆黑瓦用到了極緻。

該項目将中國人對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凝結“福”字注入其中,并與其他字相輔相成鋪滿整個牆面,通過多媒體照明的技術手段,實作如活字印刷術般的旋轉變換,在趣味性、文化性與技術性中走向統一,成就了科技與人文的相合之美,盡顯磅礴之勢。

“文創燈光第一村”安吉蔓塘裡,憑什麼?

△三思迷境

蔓塘裡将常見的江南元素以燈光投影的方式呈現,讓人們對江南水鄉的想象落成了實景。白牆黑瓦的古建築,與造景營造的古村落情思,共同成就了燈光秀出彩的感覺。

竹藝燈IP:用設計美感守護千年竹文化

蔓塘裡文創燈光改造項目得到了白玉蘭照明獎認可,獲2019年室外工程設計類優秀獎。該獎項始創于2018年,是由上海市照明學會設立的照明行業權威科技獎項。

這份來自行業的認可,恰恰是蔓塘裡将現代藝術融通村落文化傳統的結果:以藝術賦能鄉村,造就了具有設計美感的蔓塘裡。

安吉有“中國第一竹鄉”的美譽,竹文化傳統綿延六千年,竹子種類達到了389種,竹制品藝術化加工的表達也随處可見。如何令這份上千年的文化,經由光影重新被世人感覺?

蔓塘裡選擇了竹編制品的藝術化與竹子裝飾化表達兩個路徑。

在竹編制品藝術化方面,竹藝燈是特色。竹藝燈造型美觀,竹編燈光則熠熠生輝,為其錦上添花。由竹藝燈鋪滿的“仙竹錦道”項目,不僅體驗拉滿,出片效果也極好,引得遊人駐足,成了網紅路。

“文創燈光第一村”安吉蔓塘裡,憑什麼?
“文創燈光第一村”安吉蔓塘裡,憑什麼?

△竹與光的交織

而竹子的裝飾化表達,則集中表現在“竹間迷霧”、“竹海情書”這兩個項目中。竹林空間是核心,用燈光變化來喚醒着人們對于竹林的古老記憶,傳遞着蔓塘裡世代與竹子相伴的情懷。竹子曾經是蔓塘裡村民滿足生存需求的載體,如今成了公德心的象征。

“文創燈光第一村”安吉蔓塘裡,憑什麼?

△竹間迷霧

就這樣,蔓塘裡用燈光成就了縣域文化的個性表達,因地制宜用藝術賦能竹文化,破除了“千村一面”的相似性,呈現空間美感中又帶有蔓塘裡的獨特印記。

取點成線:以燈光秀特色,成就“一村一景區”文旅發展

蔓塘裡通過燈光找到了為古村落賦能、凸顯特色的方式:充分将蔓塘裡古村落地理地貌優勢、竹文化、白茶等諸多特色,與戲曲音樂、漢字文化等元素融合,塑造出“亦詩亦畫”燈光水墨畫與奇幻瑰麗的光影秀,令人耳目一新,打破“千村一面”的魔咒。

在此基礎上,蔓塘裡還延伸開發了熱氣球、藝術跷跷闆等裝置來吸引遊客,發展了露營帳篷等多業态。2023年,成功入選第二批浙江省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名單。如今,蔓塘裡推陳出新,疊加全息互動、3D成像全息艙、數字人等科技元素,打造AI與傳統鄉村碰撞的百态光影秀。光影秀發展的背後,是以技術融通鄉村的文化表達。

“文創燈光第一村”安吉蔓塘裡,憑什麼?
“文創燈光第一村”安吉蔓塘裡,憑什麼?
“文創燈光第一村”安吉蔓塘裡,憑什麼?

就此,我們能發現蔓塘裡成為鄉村夜遊文旅優秀項目的原因所在:不僅僅是文創燈光秀的炫酷奇幻,還在于場景搭建不亂改,不做千篇一律地現代化改造,而是用藝術融入鄉土,在保留原住民習俗文化基礎上做出了獨樹一幟的文化表達,并持續優化适應新需求,逐漸形成了以燈光秀為核心,竹文化展示、當代藝術展、親子研學、帳篷營地等業态于一體的鄉村旅遊綜合體。

從這個意義上,打破“千村一面”的同質化現象隻是鄉村文旅發展的起點,決定了其文旅發展能走多遠的是如何牢牢圍繞這一特色發展成新業态,蔓塘裡提供了一種實踐路徑。

結 語

古村落蔓塘裡,在酷炫燈光的點亮下活了起來。借由燈光激活夜間經濟的蔓塘裡,通過貫徹“最小幹預”的改造原則,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的村容村貌,用藝術的眼光看待尋常的事物,最終通過燈光造景,令人耳目一新。

在将本地元素“變舊為新”之外,蔓塘裡還将村民長期賴以生存的竹子融入燈光秀中,做起了竹藝燈等特色IP。這給鄉村文旅項目帶來了新的啟發:

要想打破“千村一面”、文旅型鄉村景觀審美同質化現象,就需要充分挖掘本地的自然、曆史、文化禀賦,通過在地文化與新技術的融通令古老文明重新年輕化,方能吸引更多人看見鄉村、走進鄉村。

文章來源:文化産業評論

特色地産諸葛亮-飙馬中國,20餘年專業、專心、專注為地市縣房地産企業轉型特色小鎮、商業地産&産業地産項目提供全程保姆化菜單式服務:

1、拿地顧問,聯合國際國内機器人、科創名校、智慧醫院、文化創意、養老産業資源,為特色小鎮、特色商業街等特色地産項目戰略策劃頂層設計;

2、策劃設計一體化,攜手國家甲級建築設計院,為房地産企業轉型商業地産如綜合體、購物中心、商業街、專業市場、社群商業;産業地産如商旅、文創、科創、農創、大健康、運動休閑、養老教育、新經濟園區開發,提供定位策劃、概念規劃、建築設計方案;

3、租售代理,攜20餘年千萬方地市縣菜單服務經驗,為商貿物流地産、特色商業街等産業地産&商業地産項目招商銷售;

4、項目診斷,為地市縣問題項目提供解決之道;

5、全程顧問,以20餘年積累的菜單服務經驗為項目全程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