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阿拉法特的错误,造成巴勒斯坦的苦难,中国曾劝告未果

作者:世海瞭望
阿拉法特的错误,造成巴勒斯坦的苦难,中国曾劝告未果

1962年,阿拉法特成功竞选为巴勒斯坦学生联合会主席,很快便表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创办了巴勒斯坦人自己的第一份刊物,还结识了另一位巴勒斯坦领导人杰哈德。

阿拉法特有胆有识,他向埃及当局提出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但遭到了拒绝,但他毫不气馁,在参加世界青年代表大会上,又站在国际舞台向全世界宣布巴勒斯坦人民的建国心愿,开始展露峥嵘。

1964年时,巴勒斯坦的反抗组织成立了人民解放集团,并采取了游击手段,与以色列展开了一场战争,而法塔赫也以代表团身份对中国进行了访问。

当时中国政府对巴勒斯坦人民的反抗表示理解,也对其行了物质上的援助,但同时做出提醒,务必要停止恐怖活动,要争取和平。

但激进的阿拉法特正血脉偾张,哪能听进中国的劝告,他很快带头掀起血雨腥风的一场场恐怖运动,并被世人冠以“恐怖之王”的称号。

1969年,阿拉法特出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主席,并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从此开始他叱咤风云的革命斗争历程。

当巴勒斯坦沦陷之后,约旦伸出橄榄枝,允许巴解在约旦修整度日,这让阿拉法特有了喘息的机会,很快组织势力开始扩大。

可是有些极端分子却忘恩负义,他们甚至试图通过暗杀约旦的国王来控制约旦,以此来对抗以色列,于是在约旦肆无忌惮,目无法法,搞得约旦鸡犬不宁。

阿拉法特的错误,造成巴勒斯坦的苦难,中国曾劝告未果

尽管约旦国王表现出宽容,但这更让极端分子得寸进尺,他们不但设置关卡剥削难民,甚至还占领约旦的石油资源,于是国王让阿拉法特出面调停,但最终无果,这让约旦忍无可忍,最终双方闹掰。

随后法塔赫成立了一个名为“黑色九月”的恐怖团体,开始对以色列、约旦等敌对势力展开疯狂的攻击,阿拉法特越来激进。

不过,随着局势的复杂多变,阿拉法特也开始意识到,战争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

1993年,时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主席的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拉宾进行了秘密会晤,并在美国签署了《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也就是所谓的“奥斯陆协议”。

阿拉法特的错误,造成巴勒斯坦的苦难,中国曾劝告未果

这一协议在当时看来是巴以和平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协议规定,巴勒斯坦承认以色列国,并为未来真正意义上“独立建国”做好准备。

然而好景不长,两年后拉宾突然被犹太激进分子刺杀身亡,巴以和平的梦想随即被粉碎。此后巴以关系走上了持续恶化的道路,并最终酿成了巴勒斯坦第二次大起义。

2002年春天起,以色列大举进攻约旦河西岸,阿拉法特随即被围困在一个狭小空间内,过了两年多近乎囚禁的生活。

当时以色列试图让他动身前往某个阿拉伯或西方某个国家。可阿拉法特知道这个就意味着死亡,于是他宁愿留在令人窒息的掩体里经受磨难。

以色列将阿拉法特称为“和平的障碍”,也就是说只有阿拉法特死了,巴以才能和平。

阿拉法特的错误,造成巴勒斯坦的苦难,中国曾劝告未果

然而,当阿拉法特真的去世后,巴以关系不仅没有缓和,反而更是陷入了一种恶性的循环中,此后,历届美国政府都试图推动巴以和平的进程,但最终都是无果。

2013年7月,美国国务卿克里在一番努力后终于巴以重启和谈,然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与阿拉法特创立的法塔赫达成“和解协议”,以色列随后单方面宣布中断和谈,并随之加沙发动了大规模的袭击,由此巴以关系急剧恶化,双方的仇视情绪愈演愈烈。

如今十年过去了,巴勒斯坦人的“建国大业”依然遥遥无期,依旧能看到隔离墙以及火箭弹的乱飞。

其实巴勒斯坦最大的灾难并不是以色列的沉重打击,而是祸起萧墙。

阿拉法特的错误,造成巴勒斯坦的苦难,中国曾劝告未果

阿拉法特死后,法塔赫武装可谓一盘散沙,没有了先前的凝聚力。而另一个激进势力哈马斯却异军突起,哈马斯始终坚持“解放以色列占领下的巴勒斯坦”,也就是说企图在包含今天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地区建立一个“伊斯兰国家”。

于是长期以来,哈马斯与以色列不共戴天,并对以色列军经常进行事打击,以至于美国、欧盟都将其列为“恐怖组织”。

然而,哈马斯的强硬作风却赢得越来越多巴勒斯坦人的支持。

阿拉法特的错误,造成巴勒斯坦的苦难,中国曾劝告未果

终于在2006年1月25日的巴勒斯坦举行立法委员会选举中,哈马斯战胜法塔赫,而也就是从那时起,双方势力结下梁子,最终爆发了一系列暴力冲突。2007年6月,哈马斯夺取了对加沙地带的控制权,法塔赫退守约旦河西岸,从此两派水火不容。

阿拉法特有句名言:“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

可以说是时代选择了阿拉法特,阿拉法特人生的高潮和低落随着时局而变动。他是一个复杂的人,作为强者,与命运抗争,永不屈服,但他又是一个失败的悲剧英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