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阿拉法特的錯誤,造成巴勒斯坦的苦難,中國曾勸告未果

作者:世海瞭望
阿拉法特的錯誤,造成巴勒斯坦的苦難,中國曾勸告未果

1962年,阿拉法特成功競選為巴勒斯坦學生聯合會主席,很快便表現出卓越的上司才能,創辦了巴勒斯坦人自己的第一份刊物,還結識了另一位巴勒斯坦上司人傑哈德。

阿拉法特有膽有識,他向埃及當局提出建立獨立的巴勒斯坦國,但遭到了拒絕,但他毫不氣餒,在參加世界青年代表大會上,又站在國際舞台向全世界宣布巴勒斯坦人民的建國心願,開始展露峥嵘。

1964年時,巴勒斯坦的反抗組織成立了人民解放集團,并采取了遊擊手段,與以色列展開了一場戰争,而法塔赫也以代表團身份對中國進行了通路。

當時中國政府對巴勒斯坦人民的反抗表示了解,也對其行了物質上的援助,但同時做出提醒,務必要停止恐怖活動,要争取和平。

但激進的阿拉法特正血脈偾張,哪能聽進中國的勸告,他很快帶頭掀起血雨腥風的一場場恐怖運動,并被世人冠以“恐怖之王”的稱号。

1969年,阿拉法特出任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執委主席,并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裝力量總司令,從此開始他叱咤風雲的革命鬥争曆程。

當巴勒斯坦淪陷之後,約旦伸出橄榄枝,允許巴解在約旦修整度日,這讓阿拉法特有了喘息的機會,很快組織勢力開始擴大。

可是有些極端分子卻忘恩負義,他們甚至試圖通過暗殺約旦的國王來控制約旦,以此來對抗以色列,于是在約旦肆無忌憚,目無法法,搞得約旦雞犬不甯。

阿拉法特的錯誤,造成巴勒斯坦的苦難,中國曾勸告未果

盡管約旦國王表現出寬容,但這更讓極端分子得寸進尺,他們不但設定關卡剝削難民,甚至還占領約旦的石油資源,于是國王讓阿拉法特出面調停,但最終無果,這讓約旦忍無可忍,最終雙方鬧掰。

随後法塔赫成立了一個名為“黑色九月”的恐怖團體,開始對以色列、約旦等敵對勢力展開瘋狂的攻擊,阿拉法特越來激進。

不過,随着局勢的複雜多變,阿拉法特也開始意識到,戰争解決不了問題,于是在國際社會的斡旋下,巴以雙方開始尋找政治解決的途徑。

1993年,時任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的阿拉法特與以色列總理拉賓進行了秘密會晤,并在美國簽署了《臨時自治安排原則宣言》,也就是所謂的“奧斯陸協定”。

阿拉法特的錯誤,造成巴勒斯坦的苦難,中國曾勸告未果

這一協定在當時看來是巴以和平程序中具有曆史意義的裡程碑,協定規定,巴勒斯坦承認以色列國,并為未來真正意義上“獨立建國”做好準備。

然而好景不長,兩年後拉賓突然被猶太激進分子刺殺身亡,巴以和平的夢想随即被粉碎。此後巴以關系走上了持續惡化的道路,并最終釀成了巴勒斯坦第二次大起義。

2002年春天起,以色列大舉進攻約旦河西岸,阿拉法特随即被圍困在一個狹小空間内,過了兩年多近乎囚禁的生活。

當時以色列試圖讓他動身前往某個阿拉伯或西方某個國家。可阿拉法特知道這個就意味着死亡,于是他甯願留在令人窒息的掩體裡經受磨難。

以色列将阿拉法特稱為“和平的障礙”,也就是說隻有阿拉法特死了,巴以才能和平。

阿拉法特的錯誤,造成巴勒斯坦的苦難,中國曾勸告未果

然而,當阿拉法特真的去世後,巴以關系不僅沒有緩和,反而更是陷入了一種惡性的循環中,此後,曆屆美國政府都試圖推動巴以和平的程序,但最終都是無果。

2013年7月,美國國務卿克裡在一番努力後終于巴以重新開機和談,然而,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與阿拉法特創立的法塔赫達成“和解協定”,以色列随後單方面宣布中斷和談,并随之加沙發動了大規模的襲擊,由此巴以關系急劇惡化,雙方的仇視情緒愈演愈烈。

如今十年過去了,巴勒斯坦人的“建國大業”依然遙遙無期,依舊能看到隔離牆以及火箭彈的亂飛。

其實巴勒斯坦最大的災難并不是以色列的沉重打擊,而是禍起蕭牆。

阿拉法特的錯誤,造成巴勒斯坦的苦難,中國曾勸告未果

阿拉法特死後,法塔赫武裝可謂一盤散沙,沒有了先前的凝聚力。而另一個激進勢力哈馬斯卻異軍突起,哈馬斯始終堅持“解放以色列占領下的巴勒斯坦”,也就是說企圖在包含今天以色列、約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帶的地區建立一個“伊斯蘭國家”。

于是長期以來,哈馬斯與以色列不共戴天,并對以色列軍經常進行事打擊,以至于美國、歐盟都将其列為“恐怖組織”。

然而,哈馬斯的強硬作風卻赢得越來越多巴勒斯坦人的支援。

阿拉法特的錯誤,造成巴勒斯坦的苦難,中國曾勸告未果

終于在2006年1月25日的巴勒斯坦舉行立法委員會選舉中,哈馬斯戰勝法塔赫,而也就是從那時起,雙方勢力結下梁子,最終爆發了一系列暴力沖突。2007年6月,哈馬斯奪取了對加沙地帶的控制權,法塔赫退守約旦河西岸,從此兩派水火不容。

阿拉法特有句名言:“我帶着橄榄枝和自由戰士的槍來到這裡,請不要讓橄榄枝從我手中落下。”

可以說是時代選擇了阿拉法特,阿拉法特人生的高潮和低落随着時局而變動。他是一個複雜的人,作為強者,與命運抗争,永不屈服,但他又是一個失敗的悲劇英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