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外有哪些食用野生动物管理立法可以借鉴?

作者:向温暖而行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月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的决定》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规范食用野生动物。 那么,国外关于食用野生动物的规定有哪些值得借鉴呢?

基于生态安全理念考虑立法

国外对野生动物的直接食用关注较少,而是将其作为渔猎法规、食品安全法规或动物福利法规的一部分进行监管。 这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有吃野味习惯的人少;二是有吃野味习惯的人少。 其次,取得狩猎许可证需要通过动物保护伦理审查,狩猎野生动物后需要报告和检疫。

食用野生动物只是导致接触野生动物危险源的行为之一,避免这种危险源首先需要全面的立法。 一些国家基于生态平衡、生态文明理念,制定了全面、系统的法规。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法律主要将动物保护法改为动物福利法,以合理控制野生动物的数量,避免虐待动物。 通过控制野生动物的合理数量,可以实现动物种群之间的合理平衡,减少人类对危险源的接触。 如果动物之间的生态被打破,动物危险源之间的平衡也会被打破,所以法律需要人为措施来保护和控制野生动物的数量。 如果对野生动物的处理不够文明,就会增加接触野生动物危险源的机会。 因此,法律需要规定文明对待动物,避免虐待动物。

此外,基于生态安全理念,要全面避免饲养、狩猎、生态游览、遗弃病伤动物等与野生动物危险接触的行为,并将这些规定汇总并予以公布。 例如,美国纽约州就制定了所有与动物相关的法规。 这方便地引导人们避开所有相关的危险源。

对狩猎、贸易、繁殖和占有都有规定

虽然表面上非法食用野生动物是一种危险行为,但由于公共卫生风险的增加,尤其是食用蝙蝠、果子狸、穿山甲等没有狩猎或收购资质的野生动物,影响了其他成员的生命安全。公众健康安全以及相关经济社会保障将受到威胁。 因此,一些国家对野生动物的狩猎、出售、饲养、收购和食用等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英国法律规定非法狩猎、出售、繁殖或拥有以及控制野生动物。 控制野生动物的流通可以确保如果出现感染问题,主管部门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病原体。 同时,英国对犯罪行为有专门的禁止制度。 如果法官认为某种行为极有可能扰乱社会,可以发布禁令。 违反该规定即构成犯罪。 这可以用来针对风险更大的野生动物的消费。

爱尔兰野生动物法规定,任何餐饮经营者不得从无证野生动物商人处购买受保护的野生动物; 合法购买者还应保存记录。 违规者将根据第一次、第二次或三次以上处以相应的罚款。 虽然本文只是针对餐饮提供者的行为,并不直接针对食用行为,但这些允许交易的野生动物需要经过登记和检疫手续,以降低前端食用野生动物的安全风险。 该法还规定,部长可以制定法规,以部长认为合适的方式在指定期限内禁止或控制受保护野生动物的销售或购买。

美国规定,接受、获取或购买任何违反美国法律获取、拥有、运输或出售的野生动物,将导致每次事件最高 10,000 美元的民事处罚。 这里不仅打击购买行为,而且打击无偿收受、获取行为。 例如,纽约州禁止未经许可收购、运输、拥有和参与秃鹰交易。 对于美国法规来说,购买和食用的行为可以解释为购买,而免费食用的行为可以解释为接受或获取。 《加州渔猎法》规定,任何人为谋取私利非法获取、拥有、购买或交换鱼类、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或其部分,应处以 5,000 美元至 40,000 美元的初始罚款,或 1监禁不超过一年,或两者并罚,对于后续犯罪,处以 10,000 美元至 50,000 美元的罚款,或不超过一年的监禁,或两者并罚。

配套措施和行政手段要同步

“规范”野生动物消费,还需要详细立法和完善配套措施。 对于白名单内的野生动物或黑名单外的野生动物,在涉​​及食品安全问题时,应注意通过详细立法来协调行政手段和教育措施。

欧盟于2004年出台相关法规,要求对猎物及其内脏进行检查。 当然,为了保持一定的狩猎传统,可以对猎人进行培训,猎人可以在现场进行初步检查,确认没有异常或危险。 欧盟成员国可以要求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来考虑特定风险。

苏格兰 2012 年立法报告提出了即使在提供少量游戏时也应遵守的详细培训标准的建议,并强调了跨部门协调安全标准的重要性。

食用野生动物与狩猎等历史文化利益、休闲等商业利益交织在一起,需要统筹考虑卫生法、动物法、食品法等法规。 意大利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交易、取出内脏和剥皮过程中的不当处理程序,以及动物废物的不正确处理都会带来风险。 因此,无论野生动物的最终用途如何,都应受到平等对待,屠宰场充当加工中心,官方兽医对屠宰场员工的工作进行检查。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国外有哪些食用野生动物管理立法可以借鉴?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