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秦始皇(第三章·下)

作者:黑桃某运

二 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

  秦灭六国之后,进一步统一了西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两广地区等等,开始建立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这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的。因为当时各族人民都要求进一步加强民族间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解除国内各民族之间战争所带来的灾难。

秦始皇(第三章·下)

  大陆从来是个多民族国家,在奴隶制阶段,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已不断加强,中原地区的各族除了个别以外,已逐渐融合成为华夏族,即汉族的前身。到战国时期,由于封建制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各族之间商业和交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当时美味的食品,有猩猩的嘴唇,牦牛和大象的尾巴,越骆的竹笋等等。猩猩、牦牛、大象都出产在大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越骆也叫骆越,是西南边区的一个部族。根据李斯《谏逐客书》,当时输入中原的贵重商品有昆山的玉。昆山即今新疆西南的昆仑山,从来就是著名的产玉地区。所有这些,充分说明战国后期大陆中原地区和周围少数民族地区商业和交通都有了发展。

秦始皇(第三章·下)

  战国时期的著作《伊尹朝献》(《逸周书·王会篇》附录),所讲的各族向商王进献的故事中,南方各族所献的有珠玑(小珠)、玳瑁(音代妹 dài mèi 海龟的一种)、象牙等物,都是大陆南方沿海和西南边区部族的特产;北方各族所献的橐驼(即骆驼)、陶除(音陶徒 táo tú 马的一种)、等物,都是北方边区部族的特产。《逸周书·王会篇》所讲各族向周成王贡献的故事中,讲到在今长白山以北、直到黑龙江流域的稷(音记jì)慎(即肃慎)献了大麈(音主 zhǔ大鹿的一种),在今蒙古高原的匈奴献了狡犬,在今辽河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的东胡献了黄黑(音皮 pí 熊的一种),在今甘肃敦煌和祁连山一带的禺氏(音支 zhī即月氏)献了,在今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康人(即康居)献了桴苡(音浮以fú yǐ果树的一种),在今大陆西部广大地区的氐羌(音底枪dǐ qiāng)献了鸾鸟(鸟的一种),在今云南东北部的州靡(即靡莫)献了费费(即狒狒,猴子的一种),在今广西南边的路人(即骆越)献了大竹。这些故事反映了当时大陆各族人民政治上经济上的密切联系的情况。

秦始皇(第三章·下)

古代分布于今四川西南和云南、贵州一带的部族,总称西南夷,从秦代起,已成为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时西南夷的部族很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有的还处于氏族社会阶段,有的已进入阶级社会。夜郎、且(音居 jū)兰、靡莫、滇、邛都等族已经定居,兼营农耕和畜牧;巂(音髓 suǐ)、昆明从事畜牧;徙、催(音昨 zuó)都、冉、驼等族有的定居,有的不定居。在今贵州省的有夜郎和且兰。夜郎是西南夷中最大的部族,分布在今贵州西部。且兰在夜郎的东面,在今贵阳一带。在今云南省的有滇、靡莫、巂、昆明,其中以滇为最大,分布在滇池周围的广大地区。靡莫在滇东北,在今云南东北部。巂在今云南西部的云龙一带,昆明分布于云南的西部及北部。在今四川省西部和西南部的有笮都、邛都、徙、冉、骁、僰(音柏bó)等族。其中以筰都为最大。笮都也叫做笮(“笮”也写作“笮”),分布在今大渡河和雅砻(音龙lóng)江流域,他们善于用竹索和藤索作桥,叫做“笮”。这个地区在战国时期就叫做“篇笮之川”,这个部族就是以此得名的。筰都又以产马著名,叫做“筰马”,向巴、蜀等地输出。徙也是个大部族,它的中心在今四川中部偏西的天全县。冉和眬是两个邻近部族,有时也连称为冉眬。骁在今四川北部茂汶县一带。僰人在今四川宜宾一带,常被别族掠去或转卖到各地做奴隶,称为“僰僮”。白马氐是氐的一支,在今甘肃南部武都一带。

秦始皇(第三章·下)

  上述这些西南夷中的大部族,在战国时代已成为楚国和秦国的一部分。约在公元前二九○年左右,楚顷襄王派将军庄蹻沿着沅江向西南进发,经过且兰,平服了夜郎,攻到了滇池。后来因为秦攻取了楚的黔中郡,庄,所和楚本国失去了联系,就在滇称王,王都在今云南晋宁县。到秦汉时代,这个地区已成为统一国家的一部分,但是庄蹻后裔(音亿yì)还保留有“滇王”的封号。公元前二八五年,秦昭王派蜀郡太守张若攻取了筰都以及江南地(金沙江以南地区),从此这一带就归入秦的版图之内。秦始皇在战国时代秦、楚两国经营的基础上,把西南夷全部统一了,在那里设官统治,成为秦帝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秦为了加强西南夷和中原的联系,还曾开辟一条“五尺道”(五尺宽的道路)以发展交通。

秦始皇(第三章·下)

  古代分布于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一带的部族,总称越族。因为分部众多, 又称百越。从这时起,经过秦的统一,也都已成为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的一个组成部分。

  越族中著名的支族,有于越、瓯(音欧ōu)越、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族。于越在今浙江省,以绍兴一带为中心,很早就建立越国,战国时期为楚所灭亡,有些于越部族散居于江南沿海地区,在秦灭楚后,就成为秦版图的一部分。瓯越也叫东瓯,在今浙江南部瓯江流域,以温州一带为中心。闽越在今福建省,以福州一带为中心。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接着就统一了瓯越和闽越,设置了闽中郡。南越分布在今广东、广西一带,西瓯在今广西贵县一带。南越和西瓯,当时多数部族还处于氏族社会阶段.从事渔猎和幼稚的农业生产,他们的社会组织是氏族部族和部落联盟。秦始皇在统一瓯越和闽越的同时,就开始对南越和西瓯进行战争,到公元前二一四年,就把南越和西瓯统一了,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下一年,移居中原一部分人民和一部分有罪的官吏到这三郡去,从事开垦和防守。从此两广地区就和祖国的其它部分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南越族也就逐渐和汉族相融合。

秦始皇(第三章·下)

  南越族和华夏族的融合同化的过程,远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近年来的考古发掘结果,在广东清远发现了春秋时代的遗址和墓葬,出土了两批青铜器,从其造型和花纹来看,具有一定地方色彩,有别于中原地区,其中以兵器最为突出,但是,乐器和容器的形制,基本上和中原相同。说明当时南越族和华夏族在文化上已有密切的联系。在广东增城、始兴发现了战国时期遗址,出土的有铁器、青铜器和陶器,说明当时文化已很发展。清远离广州不过七十多公里,增城就在广州东北。当秦始皇分五路出兵进攻南越的时候,一路就到了番禺,即今广州市,这说明秦统一以前,在今广州周围地区已经有了高度文化。秦统一以后,由于中原文化和南越文化的进一步交流,特别是由于秦把内地人民大量迁移到西南地区,带去了进步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和南越人民劳动生活在一起,更加加速了两地经济、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秦统一南越的过程中,在今广西兴安县北开凿了一条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桂江的交通,使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结了起来,大大发展了中原和西南地区的水上交通,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起着重大作用。

秦始皇(第三章·下)

  东胡是大陆东北的大部族,主要分布在今辽河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一直到辽宁省朝阳、锦西、旅大一带。他们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近年来,在朝阳、锦西、旅大出土了一批东胡使用的青铜器,都是兵器、工具、马具和装饰品。遗物证明,从战国以来,东胡和匈奴及中原华夏族都有密切交往。斧、凿等青铜工具,形式和匈奴遗物类似,这显然是相互交往的结果。锦西乌金塘出土的战国式铜戈,更是东胡和中原华夏族密切联系的物证。

秦始皇(第三章·下)

  匈奴是大陆古代北方的一个大部族。主要分布在蒙古高原,南边到达阴山一带,北边到今苏联贝加尔湖附近。他们也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也使用青铜器。以内蒙古鄂尔多斯为中心,出土过许多青铜器,考古学上叫做“鄂尔多斯式铜器”,正是匈奴用的,其中有兵器、工具、马具、铜饰、铜镜、铜器皿等。多数铜饰透雕着生动的家畜和野兽,反映了他们游牧生活的情况。其中一些铜镜、铜剑的造型和铜器皿中爵(饮酒器)、盉(音和 hé温酒器)的仿制品,十分明显是受到了中原华夏族文化的影响,说明匈奴和华夏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秦始皇(第三章·下)

  当战国后期,匈奴正处于家长奴役制过渡到奴隶制阶段,从部落联盟中产生了第一个单(音蝉 chán)于,就是他们的首领,叫做头曼单于,统治中心在阴山之北的头曼城。从阴山向南没有多远就是黄河的河套,河套以南的地方古称“河南”。这一带从战国后期起,就成为匈奴奴隶主贵族的掠夺目标。赵武灵王曾在河套以及今包头市一带设立九原郡加以防守,并下令把大夫的奴隶迁到九原去开垦。到战国末年,因为赵国忙于和秦国战争,匈奴乘机占有河套及河南地方。公元前二一五年,秦始皇派将军蒙恬(音甜 tián)率军夺回河南,接着又夺回了黄河以北到阴山一带地区,设置了三十四个县,重新设置九原郡。公元前二一一年,又迁三万户人家到北河、榆中(今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以北地)垦殖,这是继赵武灵王之后又一次移民开垦。当时人们把这个新开垦地区叫做“新秦”。匈奴奴隶主对河套地区的掠夺,发动民族战争,是违反匈奴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愿望的。两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从公元一世纪中叶起,一大批匈奴人民陆续徙居到中原,逐渐同汉族及其它部族融合在一起了。

秦始皇(第三章·下)

  长城的建筑,原是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称雄的产物。七雄在相互兼并的战争中,都根据战争需要筑有长城。楚在北边为了防韩、魏,在今南阳盆地以北筑有“方城”,齐在南边为了防越、楚,沿泰沂山区筑有“齐长城”,魏在西边为了防秦,沿洛水筑有“魏长城”,赵在南边为了防齐、魏,沿漳水筑有一条“赵长城”,在北边为了防匈奴,也筑有一条“赵长城”,同样燕在南边为了防赵、齐,沿易水筑有一条“燕长城”,在北边为了防东胡,也筑有一条“燕长城”,秦灭义渠之后在北边也筑有“秦长城”。秦统一了六国,为了防止匈奴奴隶主的扰乱,把秦、赵、燕原来的北边长城连结起来,建成了一条长达五千多里的长城,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它是古代世界历史上伟大建筑工程之一,是古代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和高度智慧创造的结晶。

秦始皇(第三章·下)

 秦朝适应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历史趋势,建立了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祖国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