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医武同源: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明清的医家气功

作者:言身中医

谢老师的家庭是一座古朴的庭院,位于城市的边缘。这个庭院紧邻一片美丽而宁静的公园,每天早晨,树荫下是一片青翠的花园,各种花卉和植物在微风中摇曳生姿。谢老师都会在庭院里练习太极拳和八段锦。他身穿宽松的中式衣袍,每个动作都从容自若,仿佛融入了自然的流动。太极拳的舒展与八段锦的精妙动作在他的身体中交织出一种奇妙的和谐。

医武同源: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明清的医家气功

早上,练习完太极拳和八段锦后,谢老师回到诊所,正在静心地翻看着医家气功的古籍。小王一大早便来到了谢老师的诊所,一阵微风吹过,携着清新的花香扑面而来,宁静的环境让人感到宽心。今天,小王向谢老师请教医家气功,特别是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明清的气功发展。谢老师欣然同意了他的请求,坐下来与小王开始了深入的探讨。

谢老师微笑着说:“小王,你对医学气功感兴趣的令我非常欣慰。医家气功是中医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用于治病,还可以用于养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医家气功进一步发展。葛洪在《抱朴子》中将气功的医疗作用概括为‘疗未患之疾,通不和之气’,还论述了三丹田位置与作用,提出了功法分类方法,分为引气类与导引类。”

医武同源: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明清的医家气功

中国广东省惠州罗浮山风景区葛洪博物馆

是东晋时期有名的人物,他不但是一位出色的道教学家,同时也是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是汉人,是晋丹阳郡人士,自己称为抱朴子,他是三国时期有名方士葛玄的侄孙。《肘后备急方》是葛洪一本有代表性的医学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也是民间普及中医中药知识的最早教科书之一。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这都是他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

小王非常认真地记录下了这些信息,然后继续问:“还有,谢老师,陶弘景也是这个时期?”

谢老师微笑着解释道:“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首载五禽戏,图文并茂,是该功法最早的文字资料,六字诀则是陶氏将脏腑理论与发音呼吸法相结合所首创的功法。此外,外气疗法始见于晋代,时称布气。”

医武同源: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明清的医家气功

“浙南第一洞天”之称的温州东蒙山

《养性延命录》是陶弘景“略取要法,删弃繁芜,类聚篇题”后的作品,是目的是“庶补助于有缘,冀凭以济物耳”。该书辑录了上自炎黄、下至魏晋之间的导引养生理论与方法,共分上下两卷、六篇:《教诫篇》、《食诫篇》、《杂诫忌让害祈善篇》、《服气疗病篇》、《导引按摩篇》、《御女损益篇》。其中,《教诫篇》讲的是养生的理论,总论养生的必要性;《食诫篇》讲饮食的注意事项;《杂诫忌让害祈善篇》讲日常起居的注意事项;《服气疗病篇》讲行气术;《导引按摩篇》讲导引按摩术;《御女损益篇》讲房中术。

小王的眼睛闪烁着兴奋,他觉得这些知识非常有趣。接着,他问:“谢老师,您还提到了外气疗法,它是什么?”

小王感到自己已经汲取了大量的知识,但他仍然渴望更多。他问:“在隋唐五代时期,医家气功有什么独特的发展吗?”

谢老师微笑着回答:“隋唐五代是医家气功的成熟期,其成就集中反映于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该书不载治病方药,只用气功疗法。作为隋朝太医令的著作,只论气功而不谈方药,甚至针灸和推拿亦未涉及,应该至少可以说明当时气功疗法是受到肯定的,朝野均可接受。”

医武同源: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明清的医家气功
巢元方约生活于隋唐年间,在隋大业年间医事活动频繁,任太医博士,业绩卓著。虽然巢元方的生平事迹缺乏史料记载而混没于历史的尘封中,但巢元方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伟大贡献,却以他殚精竭虑主持编纂整理的中医病因学巨著《诸病源候论》为载,而永垂史册。《诸病源候论》以《内经》的基本理论,对内、外、妇、儿各科67类病的病因与病机、病变与证候作了具体阐述。是大陆现存第一部论述病因证候学的专书。

谢老师思考了一下,又说:“另一部医典《备急千金要方》出于被后人尊为‘药王’的名医孙思邈之手,孙氏是中医学史上顶尖的人物之一,其学术贡献和高尚人格为后人推崇。他重视养生,身体力行,活至百余岁。他对气功的论述别具一格,方法有以静为主的调气法和以动为主的按摩法两大类。之所以提出这一时期是医家气功的成熟期,与这两位杰出人物的著作直接相关。”

医武同源: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明清的医家气功

都江堰青城山镇:药王孙思邈隐居之地药王山药王庙

小王再次记下了这些信息,然后继续问:“那么,在两宋金元时期,医家气功有什么进一步的发展呢?”

谢老师解释说:“在两宋金元时期,《圣济总录》是最具代表的著作,在人物方面,以金元四大家为代表的众多医家,都有相当的气功造诣。宋代形成并流行的八段锦气功功法,编排均以中医理论做指导,每节动作都有明确的医疗作用,堪称辨证施功的典范。”

医武同源: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明清的医家气功

八段锦气功

宋金元时期是中医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称为“新学肇兴”。这一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乱,人民生活贫苦,疾病流行,奠定了产生金元四大家的社会基础。由于实践的丰富,不少医家深入研究古代的医学经典,结合各自的临床经验,自成一说,来解释前人的理论,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刘主寒凉,张主攻下(汗、吐、下三法),李主补土(补脾),朱主养阴,大大丰富了中医理论。金元四大家的学说标志着中医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而且对后来的中医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小王的眼睛闪烁着好奇,他再次感到了深深的敬意。最后,他问:“那么,明清时期,医家气功有什么新的发展呢?”

谢老师答道:“明清时期,医家气功进一步发展,气功被众多医家所掌握、应用。医药学大家李时珍对经络与气功关系的认识尤为深刻。医家张景岳对气功也颇有研究,他有关丹田与命门、医与《易经》关系的论点颇有新意。清代医家叶天士、薛雪、沈金鳌等也都精通气功疗法。由徐文弼于1771年撰写的《寿世传真》,几经他人改编成《内功图说》,专论动功,载有八段锦等多种功法,并配以插图,成为近代有代表性的医家气功专著。”

医武同源: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明清的医家气功

天津民俗:泥人张彩塑一—张钺制彩塑李时珍(天津博物馆藏)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成为当时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一部医药学著作,不仅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它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被称为医圣和药神,李时珍还著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五脏图论》等医书。
医武同源: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到明清的医家气功

档案: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

张景岳主张补益真阴元阳,慎用寒凉和攻伐方药,在临证上常用温补方剂,被称为“温补学派”。时人称他为“医术中杰士”、“仲景以后,千古一人”。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景岳全书》(含《新方八阵》)、《质疑录》等中医学经典著作,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小王感到非常满足,他知道他已经获得了宝贵的知识。他向谢老师鞠躬道谢,并表示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医家气功,以成为一名杰出的中医师。

谢老师慈祥地笑着,鼓励小王说:“小王,你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学生,我相信你将来一定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中医师。记住,医学是一门无止境的学问,不断学习和实践是成为一名优秀医者的关键。”

小王心潮澎湃,他决心在医学道路上不断前行,继续传承和发展医家气功这一珍贵的中医传统。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医生对医学传统的执着和对老师的尊重,同时也传递了医学知识的宝贵性和永不停止学习的重要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