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绛说和任何人争都不屑,却评价张爱玲貌丑,爱出风头,立意卑下

作者:宁静文史

1943年,杨绛生活陷入困顿,雪上加霜的是,所创作的剧本也沉底了,生活事业的双重打击,让原本乐观的杨绛沉默了。

而此时,张爱玲却风光无限,作品备受追捧,杨绛每天听着张爱玲的名字,心里阵阵刺痛。

杨绛说和任何人争都不屑,却评价张爱玲貌丑,爱出风头,立意卑下

多年后这种感觉她都不忘,在写给友人的信中她说道:“张爱玲貌丑,一脸花生米,文章立意卑下”。

张爱玲出生于传统官宦世家,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母亲黄素琼则是广西盐发道黄宗炎的女儿,可谓是家族显赫。

可这样富贵的家庭并没有给张爱玲带来幸福。父亲阔少遗风,不思进取,母亲瞧不上其做派,在张爱玲四岁时,出国留学。父亲再娶。

俗话说没妈孩子像根草,张爱玲就是在继母治下生活,饱受欺凌,因此张爱玲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严重不合群。

这种不合群让她毁誉参半。

因为不合群,张爱玲有了大把时间用来博览群书,没想到这一举动,激发出了张爱玲的写作天赋。

1932年,张爱玲就读圣玛利亚女校,她在校刊上经常发表作品,没成想,她的文字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为此她成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名字人尽皆知。然而这种盛名并没有给她带来友谊,而是诽谤。

原来张爱玲此时,生活一片狼藉,父母离异,父亲整日沉浸在喷云吐雾中,后母冷酷,家里如同冰窖。

张爱玲穿得永远是后母的旧旗袍,有一件是碎牛肉的颜色,就像生了冻疮一样,这样缺爱的环境给她留下了心理创伤。

张爱玲敏感而又自卑,表现出来的却是孤傲,不搭理人,因而同学们看到的就是张爱玲终日裹着旗袍,拒人千里的高冷。

张爱玲在生活上还不拘小节,经常丢三落四,甚至鞋子左右脚都能穿错,这种外表和行为的割裂感,让她成为同学们眼中的异类。

此时,钱钟书的外甥女实定果就在这所学校读书,石定果是传统女孩,欣赏不来张爱玲的特立独行。

所以两人不仅没有成为朋友,而且实定果心里还有一种对张爱玲莫名的不屑。

有一日,石定果去探望钱钟书和杨绛,谈起学校里的生活,她就把对张爱玲的不屑,如同讲笑话一样说给杨绛:

“张爱玲死要出风头,故意奇装异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难看,一脸“花生米”(青春痘),同学都看不起她。”

杨绛不屑于这些流长非短的闲话,只当是外甥女小女儿的小性子,并不以为意,然而她没想到日后张爱玲会成为她心里的一根刺。让她隐痛了半生。

杨绛出生书香世家,家庭和睦,从小就在爱中滋养,长大了更是一帆风顺,嫁给了清华有名的才子钱钟书,两人恩爱有加,生活给予杨绛的就是顺遂祥和。

然而,再顺遂的人生也会有波折

1943年,钱钟书工作无着落,养家重担落在杨绛肩上,杨绛一边到离家几十公里外的学校教书,一边写剧本贴补家用。

在艰难地生活面前,挣钱糊口成了首要的任务。她尝试创作出了《称心如意》剧本,后续又创作出了《弄假成真》,两部作品公映后反响不错。

杨绛说和任何人争都不屑,却评价张爱玲貌丑,爱出风头,立意卑下

就在杨绛志得意满,想在话剧创作上大展拳脚时,一个新锐女作家横空出世,直接将杨绛的梦想浇灭。

此女作家就是张爱玲,1943年,张爱玲写作潜能大爆发,她先写出了《沉香屑第一炉香》,这篇文章让张爱玲在上海文坛一炮而红。

她乘胜追击,后续又写出了《沉香屑第二炉香》、《倾城之恋》等作品,张爱玲出名了。

一时间上海滩以能读到张爱玲的小说为荣,其他女作家的作品竟然很少有人看了。

杨绛整天听着张爱玲铺天盖地的报道,看着自己无人问津的话剧,心里浮起一种蚂蚁啃噬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又被一件事无限放大。

张爱玲结婚了,而结婚的对象是是胡兰成,此时胡兰成38岁,张爱玲24岁,并且胡兰成已婚,但这些都不是障碍,张爱玲说: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的心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此时爱情蒙蔽了张爱玲的双眼,她全然忘了胡兰成的身份,此时胡兰成为日本人写文章,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化汉奸。

1944年,张爱玲和胡兰成结婚,此消息传出,正统文人纷纷为张爱玲叹息。

杨绛看过报道后,联想起外甥女对张爱玲的评价,再看张爱玲所作所为,一股厌恶感油然而生。她将这种厌恶说给钱钟书听。

在她眼里张爱玲就是一个有点才华的跳梁小丑,貌丑还爱出风头,喜穿奇装异服还假清高,有点才华爱卖弄。

张爱玲万万想不到,她竟然被一个从未谋面的女人厌憎了,而且还言辞犀利刻薄。杨绛大张爱玲9岁,她摆出的就是长辈对晚辈看不惯的架势。

张爱玲浑然不知,多年后,杨绛出版散文集《干校六记》,张爱玲读后,大加赞赏:

“杨绛新近的《干校六记》真好,那么冲淡幽默,而有昏蒙怪异的别有天地非人间之感。”

也许,这是张爱玲对陌生人一贯的客套,但不管怎么说张爱玲都中肯地认可了杨绛的文风。

但杨绛始终没有改变对张爱玲的偏见,也许张爱玲刺痛了她敏感的神经,令她不能释怀,在晚年时,杨绛在给朋友的信件中,将这种情绪一股脑宣泄在纸上:

“我觉得你们都过高看待张爱玲了,我对她有偏见,我的外甥女和张同是圣玛利女校学生,我的外甥女说张爱玲死要出风头,故意奇装异服,想吸引人,但她相貌很难看,一脸‘花生米’(青春豆也),同学都看不起她。她的文笔不错,但意境卑下。”

2016年杨绛先生去世后,她的信被公开,杨绛对张爱玲的评价呈现在世人面前,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怎么都不会相信,那么不屑与任何人争的杨绛怎么会对张爱玲有如此大的偏见,而且还不吐不快。

杨绛说和任何人争都不屑,却评价张爱玲貌丑,爱出风头,立意卑下

但张爱玲此时早已作古,终究是尘归尘土归土了,也许对世俗不屑的是张爱玲。

她一生只按自己心性活着,活得通透,没有伤害过任何人,但她的才情却不可避免的伤到了人。

杨绛先生曾所: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如此活得通透明白的人,怎么会如此评价张爱玲呢?原因有三:

一是在文学上,张爱玲始终都压杨绛一头,杨绛创作的话剧《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

在张爱玲作品问世后就黯然失色,这挫伤了杨绛对自己才华的自信。

二是张爱玲天生丽质,天资聪颖,集美貌和才华于一身,年纪轻轻就名满全国,因此,才引起其他才女的嫉妒。

况且,嫉妒也是女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之一,再多么通情达理的女人也会产生嫉妒之心,只是多少、强弱的问题。

三是年龄上存在差距,导致观念分歧。杨绛有家国情怀,而张爱玲活得自我,尤其是嫁给胡兰成,更让张显得是非不分。

因而杨绛不喜欢张爱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