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中国空间站耗资80亿美元,国际空间站却要1000亿美元

作者:思思lls

自中国的神舟十六号成功升空后,全球对中国的航天技术再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即便是众所周知的亿万富翁特斯拉CEO马斯克也不吝赞美之词。然而,《纽约时报》却突然发表文章称中国的天宫空间站是一项“低质量”工程,这一言论立刻在国际范围内引发了轩然大波。

为什么中国空间站耗资80亿美元,国际空间站却要1000亿美元

究竟真相如何?为了了解这一问题,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国际空间站的历史。自1998年启动以来,国际空间站已经存在了二十多年。原本的预算仅为500亿美元,但这个数字逐渐增加,现已超过1500亿美元。这个增加的成本不仅仅是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更主要的原因是科学家们在估算成本时过于乐观。当项目刚刚启动时,美国科学家们希望未来的技术进步能够显著降低成本。然而,事实证明,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空间站建设技术的进展并没有达到他们最初的期望。由于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空间站项目,没有可供参考的先例,前瞻性的预算估算存在缺陷。此外,有十多个国家参与项目,标准和程序不统一,这也增加了协调的复杂性。

为什么中国空间站耗资80亿美元,国际空间站却要1000亿美元

在合作过程中,各参与国之间的理念和目标存在分歧,争执不断,有些国家甚至多次威胁要退出项目。为了解决这些分歧,各国不得不花费大量外交资源进行协调。即使在建成后,国际空间站每年仍需要投入大约20亿美元用于维护和运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数额还在不断增加,直到2020年已经达到了30亿美元。由于外太空的恶劣条件,空间站的设备在运行十年后就开始老化,需要进行昂贵的更新。美国航天局曾公布数据显示,到去年底,空间站内的老化设备已经达到了146项之多。仅仅是更换这些老化设备就花费了数十亿美元,加剧了财政压力。而当空间站的使用寿命结束时,预计还需要10亿美元将其送回地球轨道以进行退役。因此,从建成到退役,国际空间站的生命周期成本保守估计已经达到了2000亿美元,相当于特斯拉CEO马斯克的身价。

为什么中国空间站耗资80亿美元,国际空间站却要1000亿美元

这说明了航天项目的高昂成本,除了技术难题之外,参与国家的利益纠葛也显著增加了成本。相比之下,中国的天宫空间站从设计到建成的总成本不超过80亿美元,仅为国际空间站成本的1/15左右。这个成本差距让人们非常羡慕。

为什么中国空间站耗资80亿美元,国际空间站却要1000亿美元

为什么中美空间站造价如此悬殊?首先,中国的天宫空间站采用了一系列创新设计和前沿技术,大幅降低了成本,但却没有损害功能。相反,国际空间站由美国和俄罗斯等16个国家参与建设,总重量高达45万公斤,内部空间广达929立方米。由于空间站的巨大体积需要更多的发射任务来将组件送入轨道,这也导致了更高的维护和后续运营成本,每年用于维护和后勤支持的费用高达约21亿美元。

为什么中国空间站耗资80亿美元,国际空间站却要1000亿美元

而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则坚持了“小而精”的设计理念。天宫空间站由核心舱天和两个实验舱组成,总重量仅约100吨,是国际空间站的四分之一左右。然而,中国利用了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和材料,使天宫空间站的功能和性能不逊于国际空间站。例如,天宫空间站配备了高效的三结砷化镓薄膜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约为30%,远高于普通硅基太阳能电池的15-20%。与硅基太阳能电池不同,中国空间站使用的柔性太阳能翼转换效率更高、损耗更低,这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大大提高了光电转化效率,增强了耐用性,大幅降低了能源成本。这对于保障空间站的持续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为什么中国空间站耗资80亿美元,国际空间站却要1000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还率先实现了空间站内WiFi网络,通过自主研制的北斗导航系统,保证了空间站与地球之间高速稳定的无线信号传输,这为航天员的通讯和科研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相比之下,美国空间站使用的技术并不算先进。它的太阳能电池效率较低,转换损耗严重,还需要大量的燃料用于调整姿态,通信系统也较老旧,存在速率不足的问题。更关键的是,多个国家参与研发,项目协调难度大,效率不高,很难形成系统化的技术优势。

为什么中国空间站耗资80亿美元,国际空间站却要1000亿美元

中国的天宫空间站内部实验舱可满足11个空间科学实验需求,包括空间生命科学、微重力流体物理学等,共有16个独立的实验舱室和7个标准化设备舱,功能与设备不亚于国际空间站。此外,伴飞望远镜的视野是著名的哈勃空间望远镜的300倍,可进行高效的天文观测。这种以“小而精”的设计理念,使中国能够利用更少的发射次数来建造功能齐全的空间站,大大降低了制造和运营成本。专家估计,天宫空间站的年运营成本仅为国际空间站的14%左右。

为什么中国空间站耗资80亿美元,国际空间站却要1000亿美元

中国坚持自主研发空间站技术,而国际空间站则由多个国家共同研制,各自为营,成本难以控制。中国空间站的设计、制造、发射和运维等环节都是由国内单位完成,这增强了对空间站技术的控制力,可以按需定制和优化,以最低成本实现需求。这也是成本更低的重要原因。中国坚持自主创新,专注于关键技术突破,注重轻量化和模块化设计思想,因此在相似的功能下,成本大幅降低。这充分展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进步和创新,也让全世界见识到了中国的科技实力。

面对质疑,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天宫空间站的质量和性能,这才是最好的回应。新兴国家如中国正在迅速崭露头角,用创新和高效率挑战传统航天强国,这对于全球太空探索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竞技场上,不仅仅是太空站,还有一系列的计划和项目,科技的进步将继续推动太空领域的发展,激发我们对未知的好奇心,也将改变我们对太空探索的看法。这个新时代注定充满了挑战,但也充满了机遇。我们可以期待看到更多的创新和探索,不仅仅是在太空站领域,还在更广泛的太空探索领域。这将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未来。

为什么中国空间站耗资80亿美元,国际空间站却要1000亿美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