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考古惊现真相!商朝为何频繁换都,隐秘的敌人竟非洪水?

作者:大帅点评

商朝的都城迁移频繁,人们对此感到困惑。都城是国家的中心,频繁迁移必然会影响政权的稳定。那么,为什么商朝会频繁迁都呢?我们跟随商人的脚步,解开历史的谜团。一个已经稳定建立的王朝,为何要不断更换都城?这种看似随意的举动,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考虑呢?

考古惊现真相!商朝为何频繁换都,隐秘的敌人竟非洪水?

商朝从建立到迁都至殷都,共迁都了十几次。《西京赋》中的“前八后五”记载,已经能够看出其迁徙的频繁。

如此频繁的迁都,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商王一定有深意。

然而在历史上,关于这一点,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更多的人认为,商朝频繁迁都是为了躲避洪水。

根据《尚书·盘庚》中的记载,当时,“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面对洪水给人们生计带来的巨大威胁,商王频繁迁都也就不难理解了。

然而,仔细考察一下,这个观点并不能成立。因为根据考古发现,伊洛平原在商朝时期几乎没有遭受洪水侵袭,而在有灾害的武丁时期,商朝都城也没有发生过迁移。

考古惊现真相!商朝为何频繁换都,隐秘的敌人竟非洪水?

然而也有许多人认为,商朝迁都是为了躲避夏朝的残余势力的骚扰。夏朝早已灭亡,残余势力微不足道,根本构不成什么威胁。当时商朝国力强盛,根本不会把这些人放在眼里。

既不是洪水,也不是夏人,究竟是什么力量驱使商王频繁迁都呢?也许真正的原因,隐藏在统治阶级内部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之中。

根据《史记》所载,自仲丁以来,商朝王位继承紊乱,诸侯关系时紧张时松弛,国力也时强时弱。考古发现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早商遗址中的兵器较少,而殷墟的兵器数量则高达郑商遗址的数倍,早商时人牺牲数量很少,而殷墟则发现了数以百计、种类繁多的人牺牲。

考古惊现真相!商朝为何频繁换都,隐秘的敌人竟非洪水?

可以推测,历代商王为了巩固统治,不惜发动战争,大力扩张国土。为了更好地控制新占领的边疆地区,他们需要频繁迁都,确保边疆地区对统治中心的效忠。同时,都城的迁移也有助于化解朝中派系斗争,稳定君主的地位。

即便是商朝兴盛时期的盘庚,也计划将都城迁至故都毫地,希望通过迁都来实现国家的振兴。后来发现毫地条件不佳,盘庚又决定迁都至殷地。这些决策的背后,都是统治阶级基于国家利益和政权稳定的考虑。

因此,商朝频繁迁都,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自然灾害,更是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斗争的结果。都城的选择变动,既满足了商王朝不断扩张的需要,也帮助稳定了统治集团的地位。

商朝的衰落与政权内部的纷争和治国方略的缺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非天灾民变等外部因素。我们希望中华民族的后代能够从历史教训中吸取教训,不断完善治国理政,避免重蹈覆辙。那么,商朝到底是怎样一个国家呢?

在中国历史上,商是第一个世袭制王朝,也是最早有文字记录的王朝之一。商王朝的兴衰与商民族的崛起有着密切的联系。

商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契。据传,契的母亲吞食了一颗神鸟的蛋怀孕,因此他被视为商族的祖先。

契曾在舜帝统治时期辅佐治理水患,因功被封为商邑的伯爵,奠定了商族的地位。在夏朝时期,契的后代冥担任夏朝的水官,但在处理水患时殉职。冥的两个儿子王亥和王恒继承了王位,其中王亥是商族首领中首位被称为“王”的人。

王亥曾进行规模庞大的祭祀活动,用了50头牛,其中一部分牛羊被邻近的河伯家族占据,而王恒成功夺回并击败了河伯家族,从而扩大了商族的势力。在上甲微时期,商族吞并了有易氏,人口迅速增长,实力大大增强,开始与夏王朝对抗。

在经历了几代商族领导人的发展后,商汤时期到来。在伊尹、仲虺等大臣的帮助下,商汤训练军队,联合各氏族,约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消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商汤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夏朝灭亡后又西迁到亳(今河南偃师)。

商朝一共传承了17世31代君王,可以分为先商、早商和晚商三个阶段。在先商时期,约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还没有相应的文字记录,主要依据传说描绘。

然而,在商代早期,出现了较多的甲骨文记录,也出现了历史人物如妲己、帝辛等。商王朝曾经多次迁都,但在盘庚迁都至殷(今河南安阳)之前,已经过去了273年的时间,商王朝的都城才确定下来。因此,商朝又被称为“殷商”。

考古惊现真相!商朝为何频繁换都,隐秘的敌人竟非洪水?

商朝的王权是至高无上的,商王拥有最高权力。商朝设有宰相、卿士、地方官等官职,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备的官僚体系,还制定了包括《汤刑》、《禹刑》等法典,政体可称为专制君主制。

商王不仅掌握国家大权,还承担着祭祀等宗教职责。商朝社会的等级制度非常严格,王族地位最高,其次是各级贵族和士族,平民和奴隶处于社会的最低层。不同阶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几乎无法跨越。

商朝完善了中国最早的历法《殷历》,同时创造出了独特的甲骨文,用兽骨、龟甲记录了丰富的历史事件。现今甲骨文成为研究商朝的重要资料。此外,商朝还遗留下来许多精美的青铜器、玉器和陶器等,彰显了商人们高超的工艺技巧。

考古惊现真相!商朝为何频繁换都,隐秘的敌人竟非洪水?

商朝在医学、算术等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算术》就是中国最早的数学典籍之一。商朝还与周边各国保持广泛的贸易往来。

考古惊现真相!商朝为何频繁换都,隐秘的敌人竟非洪水?

然而,晚商时期,最后一位统治者纣王的腐败和暴政引发了民变和西方周人的反抗。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击败了纣王,商朝灭亡。那么,夏朝和商朝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夏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帝喾和炎帝时期。帝喾曾经成功击败炎帝,成为华夏部落联盟的领袖。

然而,帝喾后来被炎帝的后裔禹王打败,他的子孙只能四散流亡到各地,其中一支来到了济水流域,被称为“子姓”。

随着时间的推移,子姓部落逐渐发展壮大成为商部落。商部落在少康时期被派去治理黄河的水患,由于居住在水边,他们擅长运用船只。

他们还得到了河伯部落的帮助来解决一个仇杀事件。到了夏朝后期,商部落的实力大幅增强,秉承着祖先的荣光,积极与华夏南方的百越、三苗等族系进行互动和贸易,默默积累财富。到了夏朝晚期,商部落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势力。

相比之下,夏王孔甲的荒淫和无道导致夏朝国力衰落。

在姒发继位后,关龙逄的辅佐使夏朝国力稍有恢复。但当夏桀继位后,他重新陷入沉湎享乐之中,并杀害了关龙逄。伊尹利用夏桀的贪欲来释放被囚禁的商汤,秘密积蓄实力。

伊尹曾经伪装身份潜入夏都刺探军情,掌握了“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的内部动态。因此,商汤采取了“先弱后强”的策略,先后征服夏朝的属国葛、韦、顾等部落,削弱了夏朝的势力。

夏桀非常愤怒,将商汤囚禁,但伊尹通过贿赂让夏桀释放了商汤。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强烈的反夏情绪。

最终,商汤多次发动战争,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彻底推翻了夏朝。在最后的决战前,伊尹通过梦境得知了夏桀军队的实力,并采用了迂回战术,从西面出其不意突袭了夏朝的都城。在鸣条之战中,夏桀统帅的九夷部队也发生内变,真诚归附给了商汤,夏军溃败了。

商汤在西亳召开盟会,得到了众多诸侯的支持,建立了商朝。由于商汤的三个儿子先后去世,所以商朝由商汤的孙子太甲继承。商朝自称为"商",而后世的周人却贬低地称其为"殷"。在当时的语境中,“殷”一词带有贬义,反映了周人试图贬低商朝的心态。

商汤的起义推翻了夏王朝的统治,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变。他在伊尹等臣子的帮助下,经过一系列军事和政治策略,最终实现了夏商交替的伟大事业。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推翻前朝统治者的民变领袖,商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这一段历史既扣人心弦又充满传奇色彩。

考古惊现真相!商朝为何频繁换都,隐秘的敌人竟非洪水?

商朝的兴衰历程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广泛影响。在强盛时期,商朝统一了中原地区,建立了严格等级制度的奴隶制国家,但其衰落也显示出腐败专制带来的危害。作为第一个文明王朝,商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给后世历史留下了深刻烙印。

古代国家的迁都,如同大树寻找新的土壤,不断更新枝干,在风雨中挣扎成长。商朝频繁迁都必定有其深层意义。

或许正是通过不断移植,这棵幼树才能够快速生长,最终茂盛成林。都城的迁移看似轻率,实际上孕育了新的生机。

每一次搬迁都带来新的希望。尽管历经风雨,商国依然延续了千年。迁都是国家的重大决策,商人一定具备睿智和远见,经过深思熟虑。当时江山尚未完全稳固,搬迁首都激发了人民的心弦,旨在实现长治久安。

迁都对一个国家的影响既深远又复杂,我们不能简单地下结论。商朝频繁迁都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不同时期的迁都动机可能各不相同。

历史永远在发展,回顾历史时,我们应持有开放和反思的态度。

#古籍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