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对中东产油国真正影响的不是和苏联的政治关系,而是和苏联石油对西欧市场的争夺,苏联在摩萨台时代还是一个石油净进口国,二战将

作者:智史通鉴

对中东产油国真正影响的不是和苏联的政治关系,而是和苏联石油对西欧市场的争夺,苏联在摩萨台时代还是一个石油净进口国,二战将苏联高加索地区的石油设施摧残殆尽,苏联本身恢复经济,需要大量的石油维持运转,特别是第四个五年计划,苏联兴建了一大批重工业设备,国内石油生产就供不应求,但是到了50年代后期,发现了伏尔加-乌拉尔油田,巴库油田和秋明油田生产不断恢复和扩大,苏联的原油年均增长12%,到了1955年以后苏联的石油生产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势头,带动了出口的高峰。1950年苏联出口为2.65亿桶,1955年增加了2.35亿桶,1958年增加了7.35亿桶,苏联的石油从1948年开始5年间增加了788.4万桶,增长了近14倍,由于苏联是计划经济国家,油价完全都是政府来定价,缺少市场调节,苏联为了打入欧洲市场往往制定较低的价格,油价平均比国际市场油价低10%-12%。

苏联的石油往往带有一定的政治目的,通过低油价可以增强对欧洲的影响力,增加西欧对苏联的石油依赖,改善苏联和西欧各国的外交关系。苏联出口石油方式相当灵活,可以通过以货易货方式,苏联提供石油,西欧国家提供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制成品,其中有很多是军民两用的设备,其中西德、日本、意大利是苏联石油主要的进口国。

苏联的石油出口对中东产油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中东产油国多半是市场经济,往往生产成本、劳动力工资等物质成本是考虑的首要因素,政治因素屈居第二位,中东产油国如果保持和苏联一样的价格,只能是赔钱;由于60年代产油国油田多数都被英美石油公司控制,他们要求英美政府通过政治手段来限制苏联石油对欧洲原油市场的干扰,经过英美两国政府的协商,欧共体在布鲁塞尔通过一项决议,要求成员国将苏联的石油进口限制在10%以下,虽然在欧洲市场上,遏制了苏联石油的干扰,但是在世界其他地区,苏联依然凭借低价抢占了原来属于中东国家的市场份额,苏联对国际石油出口的倾销,造成国际原油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导致了60年代国际原油油价不断下跌,这让英美石油公司和中东产油国政府都蒙受了很大的损失。

小结:本章着重描述了伊朗、伊拉克和海湾石油国家在英国中东石油政策中的地位,在1958年以前,两伊成为英国石油政策的重点。伊朗一直在英国石油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和美国联合镇压了摩萨台国有化运动,和巴列维国王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虽然英国重新夺回了石油租让权,但是英国独霸伊朗石油的情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美国凭借强大的实力已经取代了英国在伊朗的地位,巴列维和美国在60年代达到了蜜月期。

对于伊拉克而言,在1958年革命以前,英国和伊拉克王国关系密切,英国通过伊拉克石油公司在伊拉克南北都发现了油源,并且顺利的取得了石油租让权益,虽然王国时代的伊拉克政权数次提出了提高石油权益的要求,但是都没有触及英国在伊拉克石油的根本利益,伊拉克革命却改变了英国在中东的石油战略地位,新政府提出了条件让英国最后逐步放弃了租让权,进而开启了伊拉克石油国有化的进程;在政治上英国通过修改条约内容,逐步将空军基地等政治性的事务都转给了伊拉克政府,和伊朗一样,在伊拉克英国也碰到了美国的挑战,美国由于伊拉克战略地位也要进行资金援助,在英国的建议下,英美经过谈判,进行了妥协,英美在伊拉克达成了共识。

1958年以后,伊拉克爆发革命以后,英国的石油政策开始向海湾酋长国转移。和两伊相比较,海湾酋长国人口少,都是扼守海湾通往外海的重要通道,是英国石油航道上最为重要的一环。英国对海湾酋长国的直接控制更为长久一些,英国帮助海湾酋长国建立了现代的司法、行政等体系,维持运营,并且承担了海湾国家的治安等职能,调整了海湾国家内部和海湾国家与沙特之间的边界纠纷。

对中东产油国真正影响的不是和苏联的政治关系,而是和苏联石油对西欧市场的争夺,苏联在摩萨台时代还是一个石油净进口国,二战将
对中东产油国真正影响的不是和苏联的政治关系,而是和苏联石油对西欧市场的争夺,苏联在摩萨台时代还是一个石油净进口国,二战将
对中东产油国真正影响的不是和苏联的政治关系,而是和苏联石油对西欧市场的争夺,苏联在摩萨台时代还是一个石油净进口国,二战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