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一对父子,父亲是魏国的死忠粉,儿子却为了司马家族颠覆魏国

作者:历史百家争鸣

三国时期有这么一对父子,父亲忠实于魏国,至死不渝,曹操对其非常认可,史书对他的评价也非常的高,在关键时刻他还维护了曹丕的世子之位,避免了内乱,而他的儿子虽然出生于东汉末年,入仕时就在魏国,但却忠于司马家族,还亲手导演了高贵乡公曹髦之死,是西晋的开国功臣,这对父子就是贾逵和贾充,为什么两个父子会有如此大的差距呢?难道贾逵忠诚于曹操是假的?还是贾充遇到了什么特别的事情,导致两个人做出截然相反的决定?

出生年代不同,对两人的影响很大

贾逵出生于东汉末年,此时天下大乱,军阀割据,战乱纷繁,军阀们为了争夺地盘,需要足够多的兵以及人才,而贾逵正是在这个时候被曹操启用,当然贾逵一开始并没有进入曹操的视线,而是从郡吏开始做起,后来升任县令,贾逵虽贫穷且出生于乱世,但他有自己的信念,爱民如子,因此得到下辖老百姓的拥护。

三国一对父子,父亲是魏国的死忠粉,儿子却为了司马家族颠覆魏国

再加上贾逵刚正不阿,逐渐得到了曹操的赏识,成为曹操的近侍,不管是打仗,还是治理州县,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可以说贾逵并不是一开始就忠于曹操,他爱护自己的子民,慢慢地了解到后期的曹操也是爱护子民的,而且曹操也是一个非常有政治才干的人,于是贾逵才开始慢慢忠于曹操,加上曹操的赏识,让贾逵对曹操的知遇之恩更加感激,而后期的魏国也是三国中最强大,贾逵忠实于曹操,忠实于魏国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而贾充不同,贾逵老来得子,对于贾充非常喜爱,贾充的出生是充闾的喜庆事,因此才有了贾充这个名字。很不幸的是贾逵在贾充11岁的时候就驾鹤西游了,而贾充则凭借为父亲守丧而颇有孝名,在古代孝可是仅次于忠,是一个很好的品质,而贾充还世袭了贾逵的爵位,可以说是标准的官二代。

三国一对父子,父亲是魏国的死忠粉,儿子却为了司马家族颠覆魏国

有了父亲的加持,贾充进入官场起点就很高,先任尚书郎,典定法律法令,兼任度支考课,后来任黄门侍郎、汲郡典农中郎将,此时三国鼎立已经成型,三国之间虽然有战争,但已经不是军阀混战时期的战乱频繁,政治环境相对稳定,而此时的魏国政权正在被司马家族一步步的蚕食,如果想要在官场上走得更远,就必须投靠司马家族,所以贾充自然的就走向了司马家族,而不是像其父亲一样凭借自己的实力去做出选择。

父子二人价值观不同

贾逵和贾充两父子成长环境不同,也导致了两人的价值观不同,虽然两个人都是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但贾逵的成长环境更加恶劣,而贾逵也因为家里比较穷,能够体恤穷苦老百姓的疾苦,因此在贾逵的政治生涯中,始终把老百姓放在首位,也正因为如此贾逵获得老百姓的爱戴,并且籍此多次化险为夷,从而有了后来的成就。

三国一对父子,父亲是魏国的死忠粉,儿子却为了司马家族颠覆魏国

贾逵的政治生涯虽然一直在曹操属下,但曾经被俘虏,贾逵之所以没有投靠敌方,也是因为后期的曹操能够爱民如子,并且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曹操对贾逵也有知遇之恩,因此贾逵对曹魏是非常忠诚的,可以说曹魏给贾逵带来了一切。

贾充跟贾逵不一样,贾逵进入官场由于都在招揽人才,贾逵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获得官位,但贾充进入官场的时候已经进入到了存量时代,三国鼎立政治环境相对稳定,想要升职要么有战功,要么有政治才干,还得职位空出来才行,因此贾充的认知是以利益为先的,谁能让他获得政治地位,他就跟随谁,而此时的朝廷上下已经被司马家族把持,贾充投靠司马家族那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三国一对父子,父亲是魏国的死忠粉,儿子却为了司马家族颠覆魏国

虽然贾逵忠于曹魏,但由于贾逵死得早,对于贾充价值观的形成没有带来很大的作用,再加上贾充入仕的时候,就已经是在司马家族下面了,或者说如果不投靠司马家族,就只能坐冷板凳了,说的不好听一点,贾充是唯利是图。而这也正是身为父子俩的贾逵和贾充在政治上会有如此截然相反的行为的原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