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在中国几千年古代史中其实存在感很弱,主要是因为这是一个很短命的朝代,从公元266年到公元317年,传三世四帝,共51年,还没有一番作为就匆匆灭亡了。后世很多人将西晋的灭亡归结于晋惠帝,说晋惠帝是个傻子,最有名的典故就是手底下的大臣报告说民间闹饥荒老百姓没有饭吃饿死了很多人,晋惠帝说“何不食肉糜”?所以很多人就说因为晋惠帝的痴呆导致外戚和亲王夺权,爆发八王之乱,最终导致国力严重衰弱,最后爆发五胡乱华,西晋灭亡。
但是事实真是这样吗?晋惠帝到底是不是一个傻子皇帝?西晋的内乱是因为皇帝是傻子而被外戚和亲王轻易控制而爆发内战吗?真正的史实很可能并不是这样。
首先,晋惠帝并非真是这个傻子。史书上说晋惠帝啥也只是说了“何不食肉糜”这一个典故,这个典故出自《晋书·惠帝本纪》,但是这本史书同样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在八王之乱中的荡阴之战中,东海王司马越挟持晋惠帝与石超激战,司马越大败,败军中晋惠帝的人身安全也受到严重威胁,这时身边的近侍嵇绍挺身而出保护了晋惠帝但嵇绍本人却死了,鲜血甚至溅到晋惠帝的衣服上,后来事件平定左右侍从准备将皇帝的衣服洗了,晋惠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掉”。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晋惠帝并不傻。而之所以会说出“何不食肉糜”这种话则是因为他从小长于深宫之中,未能体会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再加上身边都是一帮阿谀奉承之徒,被蒙蔽了真实情况而已。
其次,西晋的直接灭亡原因是在五胡之乱中被外族所灭,公元316年,匈奴血统的刘曜攻破长安,晋愍帝投降,西晋至此灭亡。主要原因则是八王之乱的长期内耗,实际上西晋后期的皇室几乎全部都参与了内战,根本不止八王,只是这八个王打的最狠而已。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八王之乱呢?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司马家族身上,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再到司马炎,这些西晋的初创者导致了西晋的悲惨结局。
众所周知,司马氏的西晋来源于曹魏,虽说曹魏夺取的也是汉朝的江山,但是最起码曹操曹丕父子还是非常有才能的,而且也善待了汉朝的末代皇帝。司马家族则不一样,司马懿之所以能掌握曹魏后期的政权,并非电视剧里说的什么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像,而是非常简单的身体好。司马懿活到了72岁,生生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曹氏祖孙,要知道这曹氏三代都是很有作为的君主,另外一堆曹魏时期能够抑制司马家族的名臣宿将都被司马懿给熬死了,可以说司马懿是凭着高寿在高平陵之变中轻松搞定曹家的毛头小子曹爽。
司马家族自司马懿后期到司马师司马昭一直牢牢掌控曹魏政权,后来曹魏末期皇帝曹髦无法忍受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之心”决定讨伐司马昭,结果半路上被贾充的部下成济当街捅死。这种公开的弑君行为开了一个恶例,这也直接导致了司马家族在当时的社会舆论和史书上的恶名。司马昭对于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竟然没有作很好的处理,只是简单的拉成济当了替罪羊,对于始作俑者贾充没有作任何处理,这更加加重了司马家族的罪恶。所以司马家族在失去道德制高点的情况下采取了恐怖统治的方法,对于反对者动辄以夷灭三族的方式予以处罚,然后对那些支持者加官进爵,默认他们的贪污腐败和一系列不法行为。虽然这种黑暗的统治方式帮助司马家族成功的取得了天下,但是后来人付出的代价也是非常惨重的。
西晋传到司马炎这一代,国家内部的贪腐和奢侈浪费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但是司马炎并没有做出什么像样的改变。本来按照约定,司马炎应当将皇位传给他的弟弟司马攸,因为当初司马昭的哥哥司马师(追封为晋景帝)没有子嗣,于是司马昭便将自己的儿子司马攸过继给司马师为嗣,本来司马昭准备将皇位直接传给司马攸,但是因为当初司马攸年纪太小,于是就由哥哥司马炎继位,约定司马炎死后皇位传给司马攸。司马攸其实确实也非常有贤名,很有能力。但是后来司马炎反悔了,封了司马攸为齐王并命令他离开国都回到封地,导致司马攸最终忧愤而死。
司马炎驾崩后由他的儿子司马衷继位,就是晋惠帝。晋惠帝继位时,外戚有太后党的杨骏家族,皇后党的贾南风家族,外面还有一堆虎视眈眈的皇室封王,这几大势力完全架空了司马衷,即使他不是个傻子,在这种情形之下,如果不学前辈刘禅装傻估计很难活下来。后来的事情,几大势力互相争斗,最终演变成以八个司马家族的封王杀来杀去的内斗,斗的民不聊生,最终让北方穷的喝风的胡人趁虚而入捡了便宜,由此中国历史也进入了五胡乱华的时代,汉民族也越来越难以在北方生存了。
所以说,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司马家族对当时社会政治道德的严重践踏,严重破坏了社会风气,导致国家内部人心惶惶,好人都躲在竹林里嗑药,坏人则在朝堂中穷奢极欲,这样的国家焉能不忘,完了还怪皇帝是傻子,要傻也是司马家族全员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