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在中國幾千年古代史中其實存在感很弱,主要是因為這是一個很短命的朝代,從公元266年到公元317年,傳三世四帝,共51年,還沒有一番作為就匆匆滅亡了。後世很多人将西晉的滅亡歸結于晉惠帝,說晉惠帝是個傻子,最有名的典故就是手底下的大臣報告說民間鬧饑荒老百姓沒有飯吃餓死了很多人,晉惠帝說“何不食肉糜”?是以很多人就說因為晉惠帝的癡呆導緻外戚和親王奪權,爆發八王之亂,最終導緻國力嚴重衰弱,最後爆發五胡亂華,西晉滅亡。
但是事實真是這樣嗎?晉惠帝到底是不是一個傻子皇帝?西晉的内亂是因為皇帝是傻子而被外戚和親王輕易控制而爆發内戰嗎?真正的史實很可能并不是這樣。
首先,晉惠帝并非真是這個傻子。史書上說晉惠帝啥也隻是說了“何不食肉糜”這一個典故,這個典故出自《晉書·惠帝本紀》,但是這本史書同樣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在八王之亂中的蕩陰之戰中,東海王司馬越挾持晉惠帝與石超激戰,司馬越大敗,敗軍中晉惠帝的人身安全也受到嚴重威脅,這時身邊的近侍嵇紹挺身而出保護了晉惠帝但嵇紹本人卻死了,鮮血甚至濺到晉惠帝的衣服上,後來事件平定左右侍從準備将皇帝的衣服洗了,晉惠帝說“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掉”。能說出這樣的話,說明晉惠帝并不傻。而之是以會說出“何不食肉糜”這種話則是因為他從小長于深宮之中,未能體會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再加上身邊都是一幫阿谀奉承之徒,被蒙蔽了真實情況而已。
其次,西晉的直接滅亡原因是在五胡之亂中被外族所滅,公元316年,匈奴血統的劉曜攻破長安,晉愍帝投降,西晉至此滅亡。主要原因則是八王之亂的長期内耗,實際上西晉後期的皇室幾乎全部都參與了内戰,根本不止八王,隻是這八個王打的最狠而已。那麼是什麼導緻了八王之亂呢?根本原因還是在于司馬家族身上,從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兄弟再到司馬炎,這些西晉的初創者導緻了西晉的悲慘結局。
衆所周知,司馬氏的西晉來源于曹魏,雖說曹魏奪取的也是漢朝的江山,但是最起碼曹操曹丕父子還是非常有才能的,而且也善待了漢朝的末代皇帝。司馬家族則不一樣,司馬懿之是以能掌握曹魏後期的政權,并非電視劇裡說的什麼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像,而是非常簡單的身體好。司馬懿活到了72歲,生生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曹氏祖孫,要知道這曹氏三代都是很有作為的君主,另外一堆曹魏時期能夠抑制司馬家族的名臣宿将都被司馬懿給熬死了,可以說司馬懿是憑着高壽在高平陵之變中輕松搞定曹家的毛頭小子曹爽。
司馬家族自司馬懿後期到司馬師司馬昭一直牢牢掌控曹魏政權,後來曹魏末期皇帝曹髦無法忍受路人皆知的“司馬昭之心”決定讨伐司馬昭,結果半路上被賈充的部下成濟當街捅死。這種公開的弑君行為開了一個惡例,這也直接導緻了司馬家族在當時的社會輿論和史書上的惡名。司馬昭對于這種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情竟然沒有作很好的處理,隻是簡單的拉成濟當了替罪羊,對于始作俑者賈充沒有作任何處理,這更加加重了司馬家族的罪惡。是以司馬家族在失去道德制高點的情況下采取了恐怖統治的方法,對于反對者動辄以夷滅三族的方式予以處罰,然後對那些支援者加官進爵,預設他們的A錢腐敗和一系列不法行為。雖然這種黑暗的統治方式幫助司馬家族成功的取得了天下,但是後來人付出的代價也是非常慘重的。
西晉傳到司馬炎這一代,國家内部的貪腐和奢侈浪費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但是司馬炎并沒有做出什麼像樣的改變。本來按照約定,司馬炎應當将皇位傳給他的弟弟司馬攸,因為當初司馬昭的哥哥司馬師(追封為晉景帝)沒有子嗣,于是司馬昭便将自己的兒子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為嗣,本來司馬昭準備将皇位直接傳給司馬攸,但是因為當初司馬攸年紀太小,于是就由哥哥司馬炎繼位,約定司馬炎死後皇位傳給司馬攸。司馬攸其實确實也非常有賢名,很有能力。但是後來司馬炎反悔了,封了司馬攸為齊王并指令他離開國都回到封地,導緻司馬攸最終憂憤而死。
司馬炎駕崩後由他的兒子司馬衷繼位,就是晉惠帝。晉惠帝繼位時,外戚有太後黨的楊駿家族,皇後黨的賈南風家族,外面還有一堆虎視眈眈的皇室封王,這幾大勢力完全架空了司馬衷,即使他不是個傻子,在這種情形之下,如果不學前輩劉禅裝傻估計很難活下來。後來的事情,幾大勢力互相争鬥,最終演變成以八個司馬家族的封王殺來殺去的内鬥,鬥的民不聊生,最終讓北方窮的喝風的胡人趁虛而入撿了便宜,由此中國曆史也進入了五胡亂華的時代,漢民族也越來越難以在北方生存了。
是以說,西晉滅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司馬家族對當時社會政治道德的嚴重踐踏,嚴重破壞了社會風氣,導緻國家内部人心惶惶,好人都躲在竹林裡嗑藥,壞人則在朝堂中窮奢極欲,這樣的國家焉能不忘,完了還怪皇帝是傻子,要傻也是司馬家族全員癡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