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万亿级大产业 五部门出手 应急装备产业规模提升 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作者:中研普华研究院

关注头条号“中研普华研究院”,私信“行业报告”,即可获取报告节选,速来研讨!

万亿级大产业 五部门出手 应急装备产业规模提升 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中研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日前联合印发,提出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对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行动计划》提出,聚焦自然灾害和数字灾难的十大重点场景,明确了100余项重点发展的安全应急装备。从技术创新、应用推广、生态建设等方面,部署了10项重点任务。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广一批高水平安全应急装备。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在安全应急的产业规模、产品质量、装备应用深度和广度等方面显著提升,预计重点领域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形成10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50家以上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重点骨干企业,对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长 巩天啸: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赋能安全应急装备会形成新的发展动能,包括一些应急救援机器人等新的产品设备。这些设备将进一步提升安全应急的保障能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

应急产业是国家重点支持的综合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应急产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将其分类归纳出来,可以分为事前的监测预警、预防防护,事中的应急救援、应急服务以及事后恢复重建。

应急产业以满足应急管理的资源需求为导向,以提供应急管理事前事中事后多个阶段所需的应急资源为核心,并以应急资源体系的核心能力建设为重点。

通过核心应急资源及其相关产业的建设,带动整个国家应急产业的发展,进而提升国家应急资源的综合供给能力。

应急装备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在应急全过程中所必需的特定装备,是应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应急产业是国家应急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应急装备分类角度来看,目前应急救援装备主要分为三类:搜索、营救、通信。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发布,其中提出,总体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安全应急装备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对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通知提出,聚焦重点应用场景,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广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显著应用成效的安全应急装备,形成10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50家以上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重点骨干企业,涌现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50家左右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含创建单位),打造竞争力强的安全应急装备先进制造业集群。

应急装备产业链上游主要为钢铁、橡胶、塑料、电子元器件等,下游应用于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领域。

大陆在应急装备的制造和研发方面,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专业的生产企业,包括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新兴际华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和部分民营企业,它们利用自己长期积累的技术及生产优势,投身应急装备制造业。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显示:

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应急产业具有多行业交叉和服务公共安全的属性,处于产业链上游的应急装备产业融智能、科技、制造于一体,是唐山壮大转型新动能、建设智慧城市的又一强大引擎。

在地域分布上,大陆目前已经形成珠三角区域、长三角区域、京津冀等制造业发达地区的应急产业集群和自然灾害较为频发的四川、福建、湖北、湖南等地的产业聚集区。

其中,珠三角地区是大陆制造业种类全、产业链完整的区域之一,发展应急产业具有较好的基础,已经形成以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为中心的集群效应,年产值约 4,000 亿元。

在大陆,应急装备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孕育着巨大商机。据统计,大陆每年由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300万人,经济损失超GDP总量的7%。与发达国家相比,大陆安全事故总量、伤亡人数仍处高位,做大、做强应急和安全等相关产业势在必行。

随着中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受各种自然和社会的风险、矛盾影响,应急管理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自2020年起,大陆自然灾害导致直接经济损失情况持续下降。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为2386.5亿元,直接经济损失同比下降25.3%,2023年上半年大陆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下降至382.3亿元。

对一个国家而言,防灾减灾、“未雨绸缪”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

无人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与发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据统计,2021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应急救援领域市场规模达23.98亿元,2022年增至35.17亿元,同比上浮46.37%,未来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024年,大陆民用无人机应急领域市场规模将达80.29亿元。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无人机技术日新月异,其在应急救援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可以执行侦查、勘测、指挥调度、通信中继、应急照明、消防灭火、输送抛投、搜寻救援等任务。

《“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提出“推动产业集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安全应急产业集聚区,加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形成区域性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

充分发挥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作用,提升重大突发事件处置的综合保障能力,形成区域性安全应急产业链,引领国家安全应急技术装备研发、安全应急产品生产制造和安全应急服务发展。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应急装备产业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等方面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更多行业详情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关注头条号“中研普华研究院”,私信“行业报告”,即可获取报告节选,速来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