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驻村第一书记丨王成刚:“三色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最美画卷

作者:海报新闻

编者按:

从今年6月开始,山东省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工作专班在全省3.1万名驻村干部中组织开展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擂台比武”活动。最终,来自全省35个省派第一书记派驻县(市、区)的35名第一书记,同台竞技、现场过招,讲述驻村故事,展示帮扶成果,分享心得体会,畅谈思路打算,展示了省派第一书记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激发了广大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舞台上建功立业的热情斗志。为此,大众网、海报新闻特别推出《驻村第一书记》专题报道,充分展现35名山东优秀驻村干部的帮扶事迹和典型经验。

海报新闻记者 董昊骞 报道

山东省委政研室(省委改革办)王成刚被派驻的村子是平邑县卞桥镇唐刘村。唐刘村地处蒙山脚下,全村共640户1832人,耕地1800余亩。2021年10月,王成刚到唐刘村任职后,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总要求,以“党建红”绘就队伍强,找准找实产业发展“金点子”,蹚出共同富裕“宽路子”,推动乡村振兴亮底色、增成色、显亮色,绘就宜居宜业最美画卷。

一面旗帜映红心,乡村振兴亮底色

刚到唐刘村,王成刚就建好党支部、选好带头人,以“党建红”绘就“队伍强”,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他结合临沂市委“四雁”工程,选优配强村班子,强健头雁队伍。抓住关键少数,带领村两委先后到浙江湖州、平邑九间棚、费县大田庄等地参观学习10多次,提升工作信心和能力。

同时,王成刚努力壮大党员队伍,坚持把能人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发展成党员,培养入党积极分子9名,发展正式党员和预备党员各1名,补选支部委员1名。开展好教育管理,把“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制度抓在经常、融入日常,通过标准化党内政治生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发挥出“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作用。

“农民不愿种地、土地大量闲置、产业发展滞后是唐刘村面临的最大困境。”王成刚介绍,村两委带领党员群众反复研究、攻坚克难,围绕撂荒土地和产业车间做文章,聚焦特色种植和招商引资两个发力点,制定“一产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二产打造箱包加工基地、三产发展电商服务和观光旅游”的融合发展规划,成立晓敬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村办企业平邑县泽蒙缝纫制品有限公司,确定了村庄发展的“四梁八柱”。

此外,他还派出单位先后8次现场办公、解决实际困难,并用活结余党费、协调省红十字会资金等近10万元,购买慰问,品走访党员群众168户、600多人。自费1万多元为广场舞队购买舞蹈服60多套,从工作经费中挤出资金为群众购买防疫物资,用实际行动践行“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让党建更有温度。

一个“中心”聚民心,乡村振兴增成色

王成刚争取整合各类资金1000多万元,建成“乡村振兴服务中心”,实施10项民生工程,解决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能力不足问题,优化了环境,凝聚了人心,为唐刘村增色添彩。

首先是建阵地,栽下梧桐引凤凰。唐刘村投资350万元,建成高4层、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乡村振兴服务中心,设置文化大礼堂、农家书屋、便民超市,形成集党群服务、企业孵化、仓储物流、电商中心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阵地,不但是村里的服务中心,更是洽谈、培育项目的“富民中心”。

其次是补短板,唐刘新生美如画。王成刚以“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为圆心,规划建设了滨河生态公园、文化健身广场,延伸全村路网、电网、水网,亮化绿化美化村庄,先后新修排水沟6300米,铺设村内沥青路2000平方米、硬化路面30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200盏。真金白银的投入,一改过去脏乱差,呈现出环境宜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景象,这里也成为全村最热闹最具人气的地方。

再次是树新风,乡村良治聚人心。“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也是乡村治理新平台,这里设置了矛盾调解办公室、网格员管理平台、“平安风铃”积分超市,建设了部署数字乡村管理系统,成立了唐刘双文明建设模范团,定期开展优秀党员、唐刘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等典型评选活动,推动德治、自治、法治、智治建设,营造共建共享良好氛围。

一批产业惠民生,乡村振兴显亮色

按照村两委规划,王成刚破解要素制约,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一条头雁带动、支部领办、群众受益、集体增收的“三产融合”之路。

他摸清全村种植情况及撂荒土地底数,流转土地250多亩,引入“西瓜红”和“烟薯25”两个蜜薯品种,并开展黑花生、谷子和糯玉米等特色农产品种植。2022年,亩产纯收益可达2000元,实现村集体收入10万元,种植能手和社员收入超60万元。今年,各类种植长势喜人,通过新拓展的上海销售渠道,可以进一步提高价格,增加收入。

此外,王成刚全力经营村办企业,引入箱包加工项目,把“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三、四楼作为生产车间,吸引社会投资260多万元,购买缝纫机100多台,配置印染机、裁剪机等大型设备,实现箱包全流程生产加工,填补村内加工业空白,破解了村内闲置劳动力就业难题。目前,已解决80名妇女就业,预计可创造就业岗位约130个,按月工资3000元计算,每年可增加老百姓收入近500万元,并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

在唐刘村,王成刚非常注重农业链条和工业、商业链条协同推进,除探索特色种植、引进手工项目外,还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在银线河两岸规划建设莲藕种植产业园、打造休闲民俗,发展集种植、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高效观光农业。同时,积极适应新业态发展趋势,利用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一楼,打造电商综合服务中心,2022年,与“网红”合作,通过抖音、京东、美团等多种途径,线上销售蜜薯20多万斤,让农产品不仅种得好、产得多,更卖得好、赚得多。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