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2岁之前,这样给孩子立规矩,孩子早晚会感激你(特别家教1472期)

作者:金东媒体中心

以下文章来源于钱志亮工作室 ,作者钱志亮

12岁之前,这样给孩子立规矩,孩子早晚会感激你(特别家教1472期)

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老师主办的家庭教育平台。每周一至周五,每天推送一篇原创文章,致力于为家长提供专业、实用的育儿知识和理念。

一谈到立规矩,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对自由的限制,束缚了孩子的天性,剥夺了孩子的快乐。

然而,适当的规矩是孩子成长必需的养分。

只有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孩子的成长之路才不会迷失方向。

01被“立规矩”的孩子拥有了更高的安全感和自由

我们给孩子立规矩,实际上就是在生活中给孩子设立不能碰的红线。

通过规矩,孩子渐渐明白所有的行为都应有度,以免触犯规则而受到伤害。

很多“熊孩子”就是因为无视规则、不守规矩而吃苦头,他们在集体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比父母想象中要多。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安全感来自确定性。

栏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的孩子会有安全感,相反,没有界限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里。”

规矩还能带给孩子更大的自由。

如果说自由是每个人的权利,那么守规则就是责任,如人有开车的自由,那必然包含了需要遵守交通安全法规的限制。

孩子的世界也是一样。

在只有一个滑梯的情况下,每个孩子都需要排队,不插队、不争抢,这样才会有一个安全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滑梯上玩。

如果有的孩子选择了霸占滑梯,不仅会失去同伴和友谊,也可能遭到指责和驱赶。

这里的规则便成了自由的保证。

12岁之前,这样给孩子立规矩,孩子早晚会感激你(特别家教1472期)

给孩子立规矩,恰恰是给孩子更高层次的自由。

02给孩子立规矩,到底要立哪些?

经常有家长问我们,我们应该给孩子立什么样的规矩?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家庭不一样,每个孩子也不一样,家长只能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实际情况决定。

我们大致分成了以下三类:

第一类:关于生命安全的底线规矩

这类规矩是孩子最先需要接受和理解的,最常见的比如有交通规则:不可以闯红灯、不要乱穿马路、车子行驶时,不能将头露出窗外等等。

避免意外没有任何捷径,唯有父母把安全问题当成底线教育,严格执行。

除了交通安全外,还有防拐安全、食品安全、防溺水、防火灾、防触电.......此类规则真的和孩子怎么重复强调都不过分。

第二类:那些帮助孩子更好地与世界相处的规矩

让孩子更好地与世界相处,永远是教育中的重点。

比如前文所说的“不影响别人”:

外出就餐不能大吼大叫;

没有经过别人允许,不擅自拿别人东西;

乘坐公交车别用脚踹前排座位;

做了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一定要当场道歉;

12岁之前,这样给孩子立规矩,孩子早晚会感激你(特别家教1472期)

还有一些基本的礼貌、礼仪:

别人帮助了你,记得说声“谢谢”。

不要对别人的外表品头论足;

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

别人款待你吃东西,可以说“我吃饱了”,不能说“很难吃”;

这些人与人相处的规矩上,父母的引导以身作则为主,如果尽早教给孩子,他会受用一生。

第三类: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的规矩

最常见的就是生活习惯,比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早睡早起不熬夜;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电视再好看也要遵守约定的时间;每天有阅读习惯等等。

其次就是父母希望孩子拥有的品质,比如守时、乐于助人、承诺的事要兑现等等。

有的家庭甚至还有一些家风、家训,《朱子家训》开篇提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这些家规往往能润物细无声,影响着孩子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态度。

03如何帮助孩子立规矩,把握三原则

给孩子立规矩有三大原则:有温度、趁早、一致性。

立规矩,虽然需要一定程度的坚定,但应该以爱为基础。

12岁之前,这样给孩子立规矩,孩子早晚会感激你(特别家教1472期)

规矩,从来不是靠逼迫就能立起来的,而是靠理解和坚定的态度赢得孩子的合作。

如果我们建立规则的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孩子感受到的是羞耻和控制,规则感也就无法内化。

另外,父母与孩子关系越是融洽,孩子也越乐意响应规矩。

立规矩也要趁早。

12岁前,是孩子最难带的时候,也是最好教育的时候。

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我们很容易将最根本、最重要的东西教给他们,绝大部分孩子都是在这个时期由不懂事变得懂事的。

很多过了12岁的孩子,诸多行为问题依然没有改变,甚至随着年龄增长而升级。这时,爸爸妈妈想纠正他,想重新给他立规矩,难度也大大提高。

给孩子立规矩,宜早不宜迟。

最后,规矩要讲究一致性。

一致性体现在两方面,在执行上,全家尽量一致遵守。建议给孩子立下的规矩,父母最好也这样遵守。

一个守规矩的孩子,一定需要有榜样依循。

其次,大人们的态度要一致。

很多孩子不守规矩的原因之一,是父母只是单纯把规则强加给孩子,实行时却不坚定,为了换取片刻的和谐而对孩子妥协,朝令夕改的情况时常发生。

“一致性”是立规矩的前提,我们总是做出让步的时候,也是需要提高警觉的时候。

用规矩帮助孩子摸索到行为的边界,是父母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来源:钱志亮工作室

图片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