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解放军在西太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实战化演训,展示了他们在远洋作战能力方面的进步。这次行动引起了西方情报部门的关注,他们开始对解放军的作战能力进行新一轮的评估。
我们都知道,虽然解放军在过去的十年里逐渐发展成拥有远洋航行能力的蓝水海军,但一直缺乏航空母舰这一关键作战舰艇。因此,西方普遍认为,在与拥有航母战斗群的美国海军作战时,解放军只能在中国周边海域发挥优势。一旦将战场扩大到远洋海域或第一岛链之外,美军将掌握主导权,解放军的胜算将大大减少。
这种结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现代海战的交战距离越来越远,反舰武器的射程与精度也越来越高,达到数百公里的水平。同时,现代军舰采用的“软防御”防御体系意味着一旦被命中,即使舰船不会沉没,也会失去作战能力。
因此,现代海战正在回归到以谁能率先发现和打击对方为主的“狙击手对决”模式。航空母舰由于携带各种舰载战斗机和预警机,可以将探测和打击距离延伸到600公里甚至更远的范围。在这种新型海战中,航空母舰的作战效率远超传统驱护舰。因此,航母的数量和作战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战斗的结果。
然而,近年来解放军不断提高自身的军事实力和技术水平,并公开展示各种新型武器装备。这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关注,他们发现解放军的舰载/空射高超音速导弹具有巨大的威慑力,对航空母舰的霸主地位构成了挑战。
航空母舰之所以强大,主要是因为它携带了各种舰载战斗机和预警机,这些舰载机具有超强的水面态势感知和打击能力。但是,当没有航母的一方通过其他手段获得相同的战术优势时,航母带来的战场优势也将被削弱。解放军目前正在围绕舰载/空射高超音速导弹构建作战体系,正是基于这一点。
通过卫星侦察技术和无人机技术的发展,解放军可以使用低轨卫星和高空无人机对美军航母战斗群进行情报收集和持续跟踪。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解放军航母的态势感知能力不足。此外,解放军的卫星和无人机体系比航母的预警机侦察体系更强。
考虑到航母需要让预警机进一步前出才能扩大搜索范围,而预警机被击落的风险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解放军的无人机无侦-8的飞行性能达到了绝大多数舰载防空导弹的性能线,即使在距离美军航母战斗群100多公里的情况下,其生存能力也相对较高。
此外,无人机损失一架并不会带来严重后果,而预警机被击落则会损失机组人员。
此外,解放军装备的055驱逐舰和轰-6N轰炸机携载的舰载/空射高超音速导弹的射程被广泛猜测超过了1000公里。而与之相比,美军航母上搭载的F/A-18E/F战斗机的最大作战半径约为800公里,并需要加上200公里射程的空射鱼叉导弹才能勉强打击1000公里外的目标。
通过这些现实数据可以看出,解放军的舰载/空射高超音速导弹使得航母的打击距离优势不再具备。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军事专家将解放军的舰载/空射高超音速导弹称为原因。我们要改变的是,在西太及中国周边制定的规则。\n\n此外,尽管解放军的舰载/空射高超音速导弹体系是纯粹的海战体系,并且没有航母具有的多用途作战能力,但对于需要围绕航母构建海上优势来说,这是致命的。另外,中国除了发展舰载/空射高超音速导弹体系外,也在积极建设本国的航母作战体系。当这两者同时发展成熟时,将失去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