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75年,澳大利亚结束殖民统治,允许巴布亚新几内亚完全独立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既能有很好的体验,还可以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关注!

前言

在巴新人民的长期斗争和国际社会正义力量的压力下,澳大利亚殖民政府于1973年12月不得不同意给予巴布亚新几内亚自治权,但仍继续把持巴新的军事和外交大权,并千方百计地阻挠和破坏巴新的最终独立。直至1975年,澳大利亚才最终结束其殖民统治,允许巴布亚新几内亚完全独立。

争取民族独立和自决运动

除了对一些太平洋岛屿地区进行直接统治外,澳大利亚还忠实地协助美国、英国和法国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强国维护其在太平洋岛屿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殖民统治。例如,为了帮助美国在二战后巩固在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澳大利亚主动帮助美国测绘南太平洋地区的陆地和海洋地图以供美军战时使用。

1975年,澳大利亚结束殖民统治,允许巴布亚新几内亚完全独立

再如,澳大利亚不仅自己从太平洋岛屿殖民地掠夺矿产和渔业资源,还协助英国、美国、新西兰、法国等殖民主义强国掠夺太平洋岛屿地区的自然资源。最令太平洋岛屿地区人民和国际社会诟病的是澳大利亚不仅将自己的国土提供给英国进行核武器试验和试爆,还千方百计地维护美国和法国在太平洋岛屿地区的核武器试验和试爆。

澳大利亚对美国、英国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强国的效忠和支持使其获得了美国和英国等帝国主义强国的支持,从而为其在南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建构提供了强有力地外部支持。及至太平洋岛国纷纷获得独立后,该地区的前殖民宗主国纷纷对澳大利亚在该地区的次霸权体系建构予以大力支持和配合。二战后,在东南亚各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的鼓舞下,太平洋岛屿地区人民也于20世纪60年代末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自决运动。

1975年,澳大利亚结束殖民统治,允许巴布亚新几内亚完全独立

至70年代初,库克群岛、斐济等数个岛国获得了民族独立。为了配合美国巩固在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加强对刚刚获得独立的太平洋岛国的控制,阻止苏联势力在该地区的渗透,继续掠夺该地区丰富的矿业和渔业资源,澳大利亚于1971年8月建立“南太平洋论坛”(TheSouth Pacific Forum),拉拢新西兰共同主导论坛的地区政策、把控地区事务。论坛成立后,澳大利亚政府竭力利用论坛维护以美国为首的前殖民宗主国在南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和既得利益。

“太平洋岛国论坛”

澳大利亚政府和军方还利用主导南太平洋论坛的有利时机不断对太平洋岛国的内部事务横加干涉,甚至不惜发动军事干涉。澳大利亚还利用把控论坛的机会,监视、阻挠太平洋岛国与苏联和其他“不友好”国家的交往,阻止岛国与“不友好”国家发展渔业、农业等经贸合作,并与美国一道千方百计地阻挠、破坏“不友好”国家对太平洋岛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1975年,澳大利亚结束殖民统治,允许巴布亚新几内亚完全独立

随着该地区获得独立的岛国数量不断增多,该论坛于2000年10月更名为“太平洋岛国论坛”(The Pacific Islands Forum)。地理范围也扩大至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在内的17个南、北太平洋岛屿国家和地区。澳大利亚是论坛成员中人口最多、面积最为辽阔、经济和军事力量最为强大的国家。澳大利亚人口是其他成员国总和的两倍多,经济总量是其他成员的五倍。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控制了论坛的政治、经济和地区安全事务,论坛的重要职位和工作人员基本都由两国人员担任,论坛的地区政策和对外声明等也基于两国把持和决定。澳大利亚通过论坛对各岛国内政施加强大的影响,甚至以地区维和为名,出动军队直接干涉岛国内政。在太平洋岛国政府和民众的长期抗争下,澳大利亚对论坛的垄断局面直至21世纪才有较大改变。

1975年,澳大利亚结束殖民统治,允许巴布亚新几内亚完全独立

在澳大利亚的“前院”东南亚地区,澳大利亚竭力帮助英国、法国等老牌殖民主义强国继续其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并派军驻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帮助英国镇压、阻挠东南亚人民的民族独立与解放斗争,加强澳大利亚在东南亚“前院”的势力和影响,维护澳大利亚的殖民利益。

东南亚人民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在东南亚人民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蓬勃兴起后,澳大利亚政府和军方十分担心东南亚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会损害澳大利亚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更担心该地区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会唤醒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民族意识,对澳大利亚的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统治构成威胁。

1975年,澳大利亚结束殖民统治,允许巴布亚新几内亚完全独立

澳大利亚在东南亚推行殖民主义,并将东南亚地区变成自己的势力范围的企图与东南亚地区蓬勃兴起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迎头相撞,澳大利亚政府便自然而然地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为“眼中钉、肉中刺”。澳大利亚政府和军方因而表现出镇压东南亚各国人民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的强烈愿望,并积极卷入帝国主义,特别是英、法、荷等欧洲老牌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殖民统治,镇压亚洲人民的独立与反抗斗争。

此外,澳大利亚政府还担心苏联势力会借输出革命之机,像二战前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一样大规模南下和东进,占领澳大利亚的“后院”南太平洋岛屿地区和“前院”东南亚地区,进而入侵澳大利亚本土。澳大利亚政府和军方因而竭力将东南亚地区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斗争描绘为苏联势力在亚洲的“扩张侵略”,以恐吓和怂恿美国武装入侵东南亚地区,为自己和其他欧洲殖民主义强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利益和地区霸权服务。

1975年,澳大利亚结束殖民统治,允许巴布亚新几内亚完全独立

澳大利亚政府和军方因此反复向全国民众宣传澳大利亚的国家安全和美国遏制共产主义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扩张具有高度的战略契合性。在这样的国内政治背景下,澳大利亚乡村党、自由党和工党都对二战后东南亚地区迅猛发展的民族独立与解放运动充满仇视。为了对东南亚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进行镇压,英国于1948年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签署《澳新马防务安排》。

据此协议,澳大利亚派遣陆、海、空军部队前往马来西亚,协助英军镇压马来西亚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自决而战的游击队,帮助英国巩固在马来西亚的殖民统治。此后,澳大利亚军队长期驻守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随时镇压当地民众的反抗和独立运动。但是,英国国力在二战后急剧下降,至20世纪60年代末,英国已无力维持其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驻军的庞大开支。而美国此时已经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国力消耗巨大。

1975年,澳大利亚结束殖民统治,允许巴布亚新几内亚完全独立

美国总统尼克松不得不于1969年提出“关岛主义”,对美国在东亚和东南亚的军事战略进行重大调整,不再对上述地区的盟国和保护国提供地面战争保护。在美国实施“关岛主义”策略后,澳大利亚要求英国牵头澳大利亚、新西兰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签署军事协议,维护英国和澳大利亚在东南亚地区的殖民利益。

1971年4月,上述五国签署联防协议(Five Power DefenceArrangements),确定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将在东南亚地区采取联合军事行动,确保英国和澳大利亚在该地区的殖民利益。英国由于国力大衰,根本无力在东南亚地区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因而英国牵头签署该协议仅具象征意义,根本无意也无力承担具体的军事承诺。英国随后即从新加坡撤军,不再参与该协定的落实和执行。

1975年,澳大利亚结束殖民统治,允许巴布亚新几内亚完全独立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新西兰人民反核和反战运动迅速高涨,在本国民众和国际社会爱好和平人士的压力下,新西兰政府也从新加坡撤军,不再参与该协定的落实和执行。但澳大利亚自五国联防协议签署后一直积极推动五国联防协议的开展和落实,不断向马来西亚增派军事力量,并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长期驻扎地面和空军作战部队。在澳大利亚的长期努力下,五国联防协议终于形成年会机制,定期磋商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合作。

澳大利亚还拉拢新西兰与其一道承担训练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军队的任务,澳大利亚甚至还主动承担起马来西亚空军基地的防空任务。澳大利亚政府和军方之所以高度重视和热心推动五国联防机制就在于它认为五国联防给予澳大利亚实际的领导权和掌控权,有利于澳大利亚利用英国的历史影响推进澳大利亚在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地区霸权的建构。

参考资料:

[1] G.P.Taylor,“New Zealand,the Anglo-apaneseAlliance and the 1908 Visit of the American Fleet”,Australian Journal of Politics & History,Vol.15,Issue1,1969,pp.55-76.

[2] Joanne Wallis,“Hollow Hehemon:Australia'sDeclining Influence in the Pacific”,Diplomat,21September 2016.

[3] Nagata Yuriko,“The Japanese in Torres Strait”,AnnaShnukal,Ramsay Guy and Nagata Yuriko(eds.),Navigating Boundaries:The Asian Diaspora in TorresStrait,Canberra,Pandanus Books,2004,pp.138-159.Kate Bagnall,A Legacy of White Australia:Recordsabout Chinese Australians in the National Archives,2018,http://naa.gov.au/collection/publications.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