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军上将起义后,却嫌新职务太低:叛逃不成进了监狱,结局如何?

民国时期,由于各种各样的历史因素,造成四川一带出现了很多大小军阀;解放战争末期,他们的选择也是各有不同,有的选择丢盔弃甲、逃离大陆,还有的则作出了正确的决定。

按理说,当年王瓒绪在解放战争也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本该流芳, 可是他后来却又走向了对立面,并为自己的行为买了单。

国军上将起义后,却嫌新职务太低:叛逃不成进了监狱,结局如何?

昔日的抗日猛将

当年,王瓒绪也算是大陆近代史中的第一批人才,他于1908年就考入了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同校的好友中,不乏杨森、刘湘这样重要的人物。

刘湘是后来众所周知的“四川王”,而在刘湘统一四川的过程中,王瓒绪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国民党统治在全国确立后,四川军阀内部的明争暗斗就显得尤为激烈了,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刘文辉与刘湘之间的争夺;刘湘当时提出的口号是“拥蒋统川”,而刘文辉则支持滇军胡若男打回到云南去支持王家烈独霸贵州,并拥护冯玉祥等人。

在1931年,刘文辉这边花了200万从英国、日本等国家购买了一批武器,没想到却在万县港被刘湘给扣留了,刘文辉非常着急,也亲自去了重庆交涉,没想到刘湘就是不愿意归还。

国军上将起义后,却嫌新职务太低:叛逃不成进了监狱,结局如何?

为了能把武器给重新弄回来,刘文辉甚至还偷偷花钱贿赂了刘湘的属下,更没想到的是,人家拿了钱还是不愿意办事,这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刘文辉一怒之下就命令部队切断了刘湘的粮源,这使得二人的矛盾不可调和,从1932年10月1日夜晚开始,这场轰轰烈烈的“二刘之争”彻底被打响。

那时的王瓒绪在刘湘手下担任第四师师长的职务,同样还有着四川盐运使的职务,通过操纵盐价牟取暴利,也就是说,刘湘与刘文辉的战争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王瓒绪的财路。

再加上王瓒绪本就与刘文辉称兄道弟,因此两人的目标也是极为一致的,在战争中,王瓒绪率领师部一路攻占了乐山一线,在刘湘称霸的过程中立下了大功。

国军上将起义后,却嫌新职务太低:叛逃不成进了监狱,结局如何?

抗战爆发后,刘湘是力主抗战的,王瓒绪的4个师则留在了四川。

谁都没想到,1938年1月刘湘病逝,谁能接替“四川省主席”这个重要的职务,就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各大派系都瞄准了这个宝座,相关的斗争也是复杂且激烈的。

看来,能决定这件事的只有蒋介石了。

由于王瓒绪与刘湘的政见相同,自然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于是当时行政院便公布了由王瓒绪代理四川省主席的人事消息。

王瓒绪也很聪明,他还“谦虚”了一下,致电蒋介石说自己没办法胜任这个职务,还是请老头子另谋人来高就吧;这样一来,反倒加强了蒋介石对他的信任,认为他是最适合的人选。

国军上将起义后,却嫌新职务太低:叛逃不成进了监狱,结局如何?

那段时间,在王瓒绪的指挥领导下,川军也确实打了很多漂亮仗,这让当时十八集团军的总司令朱德都写信夸赞道:吾川对国家民族,殊多贡献,各省中健儿在南北各战场与全国友军携头并进,以头颅捍卫国土,为川人增添了许多光辉。

1938年可以说是抗战局势最为紧张的一年,也是王瓒绪最为忙碌的一年。

那会的四川省在全国大后方的地位已经得到确定,王瓒绪不仅要为部队征兵供粮,还要源源不断接纳来自沦陷区的难民,各种矛盾都极为激化,全都需要王瓒绪出面亲自协调。

没办法,其他人说话不顶用,还得他来。

这段时期,王瓒绪的地位是很高的,在军民中的名声也很好。

国军上将起义后,却嫌新职务太低:叛逃不成进了监狱,结局如何?

比如当年爆发了个“中江事件”,有两千多乡民直接把县城给围住了,这不得不引起王瓒绪的高度重视,经过详细缜密的调查后,他发现县里面的征兵征粮工作存在舞弊的情况,激起了民众共愤。

于是,他通令告示,要求各级公务人员“力除浮华,为民表率”,很快就平息了民怒。

此外,他还推行了一系列新政,诸如彻查过去账目、严惩贪污、减征税赋等,从某种程度看,这都完成了刘湘时期没有完成的事情。

因为在王瓒绪上台之前,整个四川都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在王瓒绪推行的各种政策下,全川都走上了正轨,当年媒体的报道也对王瓒绪的各种行为大肆夸赞,一组组具体的数据更是体现了他的政绩。

国军上将起义后,却嫌新职务太低:叛逃不成进了监狱,结局如何?

不少川内老势力原本还觉得在王瓒绪上台后能跟着吃香的喝辣的,没想到王瓒绪的执着却彻底动了他们的“蛋糕”,面对不出力而“邀功请赏”的“老臣”,王瓒绪的回复相当坚决:你们不上前线还想要得到利益,我要呈报蒋介石来撤掉你们的职。

当全国抗战转入“战略攻势”的重要时期,王瓒绪认为后方的局势已经得以掌控,于是并请求“辞去省主席,出川抗战”。

国民政府也对他这样的行为感到很满意,因此同意他驰援前线,四川省主席的职务由在后方的蒋介石亲自担任。

后来,王瓒绪的表现也确实证明了他不是说说而已。

1940年1月日军13师团猛攻长寿店、王家店等地,王瓒绪迅速集结兵力对抗,双方都有了极大的伤亡出现。

日军重兵则转手去攻打襄阳、双沟、枣阳一带,使得王瓒绪的总部出现险境;考虑到现实情况,王瓒绪率领第二十九集团军朝着进犯大洪山的日寇出击,守住了大洪山的西北处。

国军上将起义后,却嫌新职务太低:叛逃不成进了监狱,结局如何?

在具体的战斗中,他更是亲自奔赴前线、身先士卒,在打开了一条通路的过程中还歼灭了五千多日军力量。

那会,他的部队也面临着极为艰难的境地:迫击炮营只有四门大炮、每炮只有十发炮弹,粮食补给同样十分困难。

军队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顶住了日寇的多次“围剿”,也接二连三夺回了阵地。

一直到1941年秋天,日军又派出了飞机大炮左右掩护,直接进入大洪山的核山寺,王瓒绪坚持了一年四个月,终于拖住了日寇西进的道路,粉碎了日寇的作战计划。

这一系列的抗战过程,被当地人称为“大洪山的老王推磨”,也轰动了全国。

国军上将起义后,却嫌新职务太低:叛逃不成进了监狱,结局如何?

对错只在一瞬间

要说抗战,王瓒绪也是实打实在抗战,而且,早年从军校出来的他,也意识到了教育对中国未来的重要性。

早年间,他就在重庆开办了一所私立学校,这所学校的教育设施放在整个西南都是首屈一指,书籍也还都是从上海等地购置的,所有设备也都非常先进。

他那会的想法是:改变西南落后的教育面貌,实行新的教育理想。

“七七事变”后,学校礼堂的正中间也挂上了“国破山河在”的标语,目的是让全校师生警醒。

1939年,由于日寇飞机三番五次轰炸重庆,学校也接连三次遭到破坏,可这并没有磨灭全校师生的抗日热情,大家跑操的时候都会高唱《大刀进行曲》等歌曲,所有班级都以沦陷省区命名。

国军上将起义后,却嫌新职务太低:叛逃不成进了监狱,结局如何?

只要条件允许,学校就会第一时间复课,很多军政商界的知名人士也都来过学校演讲。

到了全国解放前夕,这所学校已经发展成为集幼、小、中、高的完整教育体系,在整个四川省都居于领先地位。

抗战获得全面胜利后,国民政府回到了南京,重庆卫戍司令部改组,王瓒绪被任命为武汉行辕副主任。

其实,从这个时候开始,他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也就慢慢下降了,或许,这与四川不再是大后方有着重要的关系。

那段日子,王瓒绪主要居住在成都,每天都和文人墨客、古玩专家玩在一起,以吟诗作赋为乐。

蒋介石在解放战争期间也没想到他,反倒是逃到台湾岛后,给他安排了个“西南第一路游击司令”的职务,官至上将。

国军上将起义后,却嫌新职务太低:叛逃不成进了监狱,结局如何?

而从解放军这边来看,从1949年春天,军事上已经取得了全面胜利,包括南京、上海等国民政府时期的重要城市相继得以解放,全国形势也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

党中央考虑到了全国胜利已在眼前,因此决定继续进军、解放西南。

我军贯彻进军大西南的决定,并组建起了“西南服务团”,消息传出,东部的广大城市迅速掀起了一阵南下热,数以万计的进步青年报名参加了西南服务团,跟随部队进军。

进军大西南,也是解放军的“收官之战”,更是我军克服重重艰难险阻、抢关夺隘的经典之战。

解放军的势头也是势不可挡的,四野有些部队每天都要行军六七十公里,凭借着不胜不休的精神追歼敌人。

国军上将起义后,却嫌新职务太低:叛逃不成进了监狱,结局如何?

南线的部队也接连跨过了“白云山”、“南天门”等险恶地形,一路高歌猛进,可很多部队经过的地方人迹罕至,战士们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即便如此仍然信心高涨。

原本,蒋介石一直在试图整合盘踞在西南的九十多万兵力,想要重新依仗这个“大后方”负隅顽抗。

可他们发现,此时的解放军早已不是当年的红军了,国民党的部队瞬间在强大的攻势面前成为惊弓之鸟。

解放军在军事打击的同时,还一直在做着政治工作,这些都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特别是有很多进步人士、中共党员等以各种方式秘密深入敌军的内部,多角度向有关将领开展政治争取工作,不仅做卢汉、刘文辉等人的工作,还同样做蒋介石嫡系的工作,号召他们停止抵抗、弃暗投明。

国军上将起义后,却嫌新职务太低:叛逃不成进了监狱,结局如何?

由于进军大西南是一场场远离后方的战斗,得到当地人民群众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大西南当地的党组织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加强活动,最终形成了解放军沿途“有茶水、有粮食、有慰问”的局面,尽最大可能保障了过境部队的需要,使得指战员都保持着充沛的体力与旺盛的斗志。

就连那些在山中村寨的居民都懂得了民族团结、平等的道理,还理解了国民党反动派带来的灾难,解放军的美誉不胫而走。

再这样的背景下,王瓒绪抵抗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

当年12月24日,王瓒绪以“治总”总司令的名义致函解放军四川军区委员会,提到为了人民的和平愿望,现在正尽力维系治安,等待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调遣。

这也就说明,此时的王瓒绪希望以和平起义的方式面对解放军。

国军上将起义后,却嫌新职务太低:叛逃不成进了监狱,结局如何?

其实,从他个人的角度,他也不是没有选择,只是不希望离开这片土地。

蒋介石在逃跑前,还专门派出了儿子蒋经国来到了王瓒绪的家中做工作,可王瓒绪却没有答应,他知道国民党不可能取胜了,今后能打回来的概率几乎为零。

原本作出了正确决定的王瓒绪,也将自己毕生所收藏的珍贵文物捐赠给了川西人民博物馆。

成都解放后,王瓒绪当选为川西博物馆馆长、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可他还是觉得政府给他安排的职务太低了,心中很不高兴。

1956年,他以“治牙”为理由化名张正言想要偷渡到香港去,没料到走到深圳就被边防军给抓住了,押送到了成都的监狱中。

国军上将起义后,却嫌新职务太低:叛逃不成进了监狱,结局如何?

当年的《四川日报》也发表过他被捕的消息,后来就没有什么官方的报道了。

到了1960年,王瓒绪病死在了看守所内,因此,目前能搜寻到的资料只有“潜逃深圳,企图越境”以及“在狱中病逝”这些,再无其他多的内容。

四川省西川中学2004年的教材中也记载了王瓒绪当年英勇抗日的事迹,最起码,他在抗日阶段是取得了极大成就的。

因为一个选择的错误,他也失去了很多机会,最终付出了代价,他内心的想法,似乎谁也无法说得清楚。

国军上将起义后,却嫌新职务太低:叛逃不成进了监狱,结局如何?

参考

川军名将王缵绪 郑纪 文史精华

王缵绪辞官抗日 王宇知 炎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