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軍上将起義後,卻嫌新職務太低:叛逃不成進了監獄,結局如何?

民國時期,由于各種各樣的曆史因素,造成四川一帶出現了很多大小軍閥;解放戰争末期,他們的選擇也是各有不同,有的選擇丢盔棄甲、逃離大陸,還有的則作出了正确的決定。

按理說,當年王瓒緒在解放戰争也做出了正确的決定本該流芳, 可是他後來卻又走向了對立面,并為自己的行為買了單。

國軍上将起義後,卻嫌新職務太低:叛逃不成進了監獄,結局如何?

昔日的抗日猛将

當年,王瓒緒也算是大陸近代史中的第一批人才,他于1908年就考入了四川陸軍速成學堂,同校的好友中,不乏楊森、劉湘這樣重要的人物。

劉湘是後來衆所周知的“四川王”,而在劉湘統一四川的過程中,王瓒緒就發揮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國民黨統治在全國确立後,四川軍閥内部的明争暗鬥就顯得尤為激烈了,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劉文輝與劉湘之間的争奪;劉湘當時提出的口号是“擁蔣統川”,而劉文輝則支援滇軍胡若男打回到雲南去支援王家烈獨霸貴州,并擁護馮玉祥等人。

在1931年,劉文輝這邊花了200萬從英國、日本等國家購買了一批武器,沒想到卻在萬縣港被劉湘給扣留了,劉文輝非常着急,也親自去了重慶交涉,沒想到劉湘就是不願意歸還。

國軍上将起義後,卻嫌新職務太低:叛逃不成進了監獄,結局如何?

為了能把武器給重新弄回來,劉文輝甚至還偷偷花錢賄賂了劉湘的屬下,更沒想到的是,人家拿了錢還是不願意辦事,這成為了“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劉文輝一怒之下就指令部隊切斷了劉湘的糧源,這使得二人的沖突不可調和,從1932年10月1日夜晚開始,這場轟轟烈烈的“二劉之争”徹底被打響。

那時的王瓒緒在劉湘手下擔任第四師師長的職務,同樣還有着四川鹽運使的職務,通過操縱鹽價牟取暴利,也就是說,劉湘與劉文輝的戰争很大程度上決定着王瓒緒的财路。

再加上王瓒緒本就與劉文輝稱兄道弟,是以兩人的目标也是極為一緻的,在戰争中,王瓒緒率領師部一路攻占了樂山一線,在劉湘稱霸的過程中立下了大功。

國軍上将起義後,卻嫌新職務太低:叛逃不成進了監獄,結局如何?

抗戰爆發後,劉湘是力主抗戰的,王瓒緒的4個師則留在了四川。

誰都沒想到,1938年1月劉湘病逝,誰能接替“四川省主席”這個重要的職務,就成為了一個重要問題,各大派系都瞄準了這個寶座,相關的鬥争也是複雜且激烈的。

看來,能決定這件事的隻有蔣介石了。

由于王瓒緒與劉湘的政見相同,自然得到了蔣介石的信任,于是當時行政院便公布了由王瓒緒代理四川省主席的人事消息。

王瓒緒也很聰明,他還“謙虛”了一下,緻電蔣介石說自己沒辦法勝任這個職務,還是請老頭子另謀人來高就吧;這樣一來,反倒加強了蔣介石對他的信任,認為他是最适合的人選。

國軍上将起義後,卻嫌新職務太低:叛逃不成進了監獄,結局如何?

那段時間,在王瓒緒的指揮上司下,川軍也确實打了很多漂亮仗,這讓當時十八集團軍的總司令朱德都寫信誇贊道:吾川對國家民族,殊多貢獻,各省中健兒在南北各戰場與全國友軍攜頭并進,以頭顱捍衛國土,為川人增添了許多光輝。

1938年可以說是抗戰局勢最為緊張的一年,也是王瓒緒最為忙碌的一年。

那會的四川省在全國大後方的地位已經得到确定,王瓒緒不僅要為部隊征兵供糧,還要源源不斷接納來自淪陷區的難民,各種沖突都極為激化,全都需要王瓒緒出面親自協調。

沒辦法,其他人說話不頂用,還得他來。

這段時期,王瓒緒的地位是很高的,在軍民中的名聲也很好。

國軍上将起義後,卻嫌新職務太低:叛逃不成進了監獄,結局如何?

比如當年爆發了個“中江事件”,有兩千多鄉民直接把縣城給圍住了,這不得不引起王瓒緒的高度重視,經過詳細缜密的調查後,他發現縣裡面的征兵征糧工作存在舞弊的情況,激起了群眾共憤。

于是,他通令告示,要求各級公務人員“力除浮華,為民表率”,很快就平息了民怒。

此外,他還推行了一系列新政,諸如徹查過去賬目、嚴懲A錢、減征稅賦等,從某種程度看,這都完成了劉湘時期沒有完成的事情。

因為在王瓒緒上台之前,整個四川都處于一種無序的狀态;在王瓒緒推行的各種政策下,全川都走上了正軌,當年媒體的報道也對王瓒緒的各種行為大肆誇贊,一組組具體的資料更是展現了他的政績。

國軍上将起義後,卻嫌新職務太低:叛逃不成進了監獄,結局如何?

不少川内老勢力原本還覺得在王瓒緒上台後能跟着吃香的喝辣的,沒想到王瓒緒的執着卻徹底動了他們的“蛋糕”,面對不出力而“邀功請賞”的“老臣”,王瓒緒的回複相當堅決:你們不上前線還想要得到利益,我要呈報蔣介石來撤掉你們的職。

當全國抗戰轉入“戰略攻勢”的重要時期,王瓒緒認為後方的局勢已經得以掌控,于是并請求“辭去省主席,出川抗戰”。

國民政府也對他這樣的行為感到很滿意,是以同意他馳援前線,四川省主席的職務由在後方的蔣介石親自擔任。

後來,王瓒緒的表現也确實證明了他不是說說而已。

1940年1月日軍13師團猛攻長壽店、王家店等地,王瓒緒迅速集結兵力對抗,雙方都有了極大的傷亡出現。

日軍重兵則轉手去攻打襄陽、雙溝、棗陽一帶,使得王瓒緒的總部出現險境;考慮到現實情況,王瓒緒率領第二十九集團軍朝着進犯大洪山的日寇出擊,守住了大洪山的西北處。

國軍上将起義後,卻嫌新職務太低:叛逃不成進了監獄,結局如何?

在具體的戰鬥中,他更是親自奔赴前線、身先士卒,在打開了一條通路的過程中還殲滅了五千多日軍力量。

那會,他的部隊也面臨着極為艱難的境地:迫擊炮營隻有四門大炮、每炮隻有十發炮彈,糧食補給同樣十分困難。

軍隊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頂住了日寇的多次“圍剿”,也接二連三奪回了陣地。

一直到1941年秋天,日軍又派出了飛機大炮左右掩護,直接進入大洪山的核山寺,王瓒緒堅持了一年四個月,終于拖住了日寇西進的道路,粉碎了日寇的作戰計劃。

這一系列的抗戰過程,被當地人稱為“大洪山的老王推磨”,也轟動了全國。

國軍上将起義後,卻嫌新職務太低:叛逃不成進了監獄,結局如何?

對錯隻在一瞬間

要說抗戰,王瓒緒也是實打實在抗戰,而且,早年從軍校出來的他,也意識到了教育對中國未來的重要性。

早年間,他就在重慶開辦了一所私立學校,這所學校的教育設施放在整個西南都是首屈一指,書籍也還都是從上海等地購置的,所有裝置也都非常先進。

他那會的想法是:改變西南落後的教育面貌,實行新的教育理想。

“七七事變”後,學校禮堂的正中間也挂上了“國破山河在”的智語,目的是讓全校師生警醒。

1939年,由于日寇飛機三番五次轟炸重慶,學校也接連三次遭到破壞,可這并沒有磨滅全校師生的抗日熱情,大家跑操的時候都會高唱《大刀進行曲》等歌曲,所有班級都以淪陷省區命名。

國軍上将起義後,卻嫌新職務太低:叛逃不成進了監獄,結局如何?

隻要條件允許,學校就會第一時間複課,很多軍政商界的知名人士也都來過學校演講。

到了全國解放前夕,這所學校已經發展成為集幼、小、中、高的完整教育體系,在整個四川省都居于領先地位。

抗戰獲得全面勝利後,國民政府回到了南京,重慶衛戍司令部改組,王瓒緒被任命為武漢行轅副主任。

其實,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在蔣介石心中的地位也就慢慢下降了,或許,這與四川不再是大後方有着重要的關系。

那段日子,王瓒緒主要居住在成都,每天都和文人墨客、古玩專家玩在一起,以吟詩作賦為樂。

蔣介石在解放戰争期間也沒想到他,反倒是逃到台灣島後,給他安排了個“西南第一路遊擊司令”的職務,官至上将。

國軍上将起義後,卻嫌新職務太低:叛逃不成進了監獄,結局如何?

而從解放軍這邊來看,從1949年春天,軍事上已經取得了全面勝利,包括南京、上海等國民政府時期的重要城市相繼得以解放,全國形勢也發生了決定性的變化。

黨中央考慮到了全國勝利已在眼前,是以決定繼續進軍、解放西南。

我軍貫徹進軍大西南的決定,并組建起了“西南服務團”,消息傳出,東部的廣大城市迅速掀起了一陣南下熱,數以萬計的進步青年報名參加了西南服務團,跟随部隊進軍。

進軍大西南,也是解放軍的“收官之戰”,更是我軍克服重重艱難險阻、搶關奪隘的經典之戰。

解放軍的勢頭也是勢不可擋的,四野有些部隊每天都要行軍六七十公裡,憑借着不勝不休的精神追殲敵人。

國軍上将起義後,卻嫌新職務太低:叛逃不成進了監獄,結局如何?

南線的部隊也接連跨過了“白雲山”、“南天門”等險惡地形,一路高歌猛進,可很多部隊經過的地方人迹罕至,戰士們一天隻能吃一頓飯,即便如此仍然信心高漲。

原本,蔣介石一直在試圖整合盤踞在西南的九十多萬兵力,想要重新依仗這個“大後方”負隅頑抗。

可他們發現,此時的解放軍早已不是當年的紅軍了,國民黨的部隊瞬間在強大的攻勢面前成為驚弓之鳥。

解放軍在軍事打擊的同時,還一直在做着政治工作,這些都取得了極大的成效。

特别是有很多進步人士、中共黨員等以各種方式秘密深入敵軍的内部,多角度向有關将領開展政治争取工作,不僅做盧漢、劉文輝等人的工作,還同樣做蔣介石嫡系的工作,号召他們停止抵抗、棄暗投明。

國軍上将起義後,卻嫌新職務太低:叛逃不成進了監獄,結局如何?

由于進軍大西南是一場場遠離後方的戰鬥,得到當地人民群衆支援也是至關重要的,大西南當地的黨組織部門紛紛行動起來加強活動,最終形成了解放軍沿途“有茶水、有糧食、有慰問”的局面,盡最大可能保障了過境部隊的需要,使得指戰員都保持着充沛的體力與旺盛的鬥志。

就連那些在山中村寨的居民都懂得了民族團結、平等的道理,還了解了國民黨反動派帶來的災難,解放軍的美譽不胫而走。

再這樣的背景下,王瓒緒抵抗已經沒有了任何意義。

當年12月24日,王瓒緒以“治總”總司令的名義緻函解放軍四川軍區委員會,提到為了人民的和平願望,現在正盡力維系治安,等待着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調遣。

這也就說明,此時的王瓒緒希望以和平起義的方式面對解放軍。

國軍上将起義後,卻嫌新職務太低:叛逃不成進了監獄,結局如何?

其實,從他個人的角度,他也不是沒有選擇,隻是不希望離開這片土地。

蔣介石在逃跑前,還專門派出了兒子蔣經國來到了王瓒緒的家中做工作,可王瓒緒卻沒有答應,他知道國民黨不可能取勝了,今後能打回來的機率幾乎為零。

原本作出了正确決定的王瓒緒,也将自己畢生所收藏的珍貴文物捐贈給了川西人民博物館。

成都解放後,王瓒緒當選為川西博物館館長、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等職務,可他還是覺得政府給他安排的職務太低了,心中很不高興。

1956年,他以“治牙”為理由化名張正言想要偷渡到香港去,沒料到走到深圳就被邊防軍給抓住了,押送到了成都的監獄中。

國軍上将起義後,卻嫌新職務太低:叛逃不成進了監獄,結局如何?

當年的《四川日報》也發表過他被捕的消息,後來就沒有什麼官方的報道了。

到了1960年,王瓒緒病死在了看守所内,是以,目前能搜尋到的資料隻有“潛逃深圳,企圖越境”以及“在獄中病逝”這些,再無其他多的内容。

四川省西川中學2004年的教材中也記載了王瓒緒當年英勇抗日的事迹,最起碼,他在抗日階段是取得了極大成就的。

因為一個選擇的錯誤,他也失去了很多機會,最終付出了代價,他内心的想法,似乎誰也無法說得清楚。

國軍上将起義後,卻嫌新職務太低:叛逃不成進了監獄,結局如何?

參考

川軍名将王缵緒 鄭紀 文史精華

王缵緒辭官抗日 王宇知 炎黃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