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作者:欲拂尘时

题记:

这是一篇用古诗串起来的真实的故事,讲述白居易和元稹之间的友情。这样的世间不再会有这样的友情了,但是可以略微仿效。

我不搞创作,我只是倾听人间的声音,然后记录下来。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记录

一点概要

白居易生于772年,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李白、杜甫、白居易)。

元稹生于779年,是唐朝文学家、诗人。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白居易

白居易和元稹共同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共创了一种诗体,即元白体。(元:元稹。白:白居易。)这种诗体的主要特点是:语言直白浅显,通俗易懂;往往采用长篇排律。

白居易的部分作品:《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暮江吟》、《赋得古原草送别》。

元稹的部分作品:《莺莺传》(张生和崔莺莺)、《行宫》、《菊花》。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元稹

他们出身相似。

他们性情相合。

他们志向相投。

他们在长安相遇之后,一见如故,成为好友,终生不渝。

好了,下面开始讲故事。

第一次相遇

802年,白居易来到长安,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吏部举行的“书判拔萃科”)。此时白居易30岁,做五品官(徐州别驾)的父亲在他22岁时已经去世。

虽然自负奇才,但是白居易觉得还是应该去拜访一下朝廷名流。(这叫“干谒”,就是拿着自己写的诗给权贵看,求得赏识。)

在父亲朋友的引领下,白居易去拜访“著作佐郎”顾况。顾况看着白居易递来的名片,摇摇头说:“长安米价很贵的,长安居住很不容易啊,你这个“居易”有点夸张了吧。”

白居易尴尬地笑了笑,没做声。顾况打开白居易“干谒”的诗集,跳入眼帘的,赫然就是《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顾况脸上的玩笑逐渐褪去,先是严肃,再是惊奇,然后是兴奋。对白居易说:“刚才我只是开开玩笑,凭着你这样的诗才,以后肯定名动文坛。长安居住,很容易,很容易。咳咳...”

这位顾况兄,后来成为“元白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元:元稹。白:白居易。)

考试时间还没有到,对于像白居易这样的学霸,备考是没有的事,那就到处逛逛吧。

白居易受邀参加一个诗友的聚会,他去了。听着大家对李老师(李白)的赞歌,白居易觉得有点提不起兴致。在他的心目中,更喜欢杜老师(杜甫)。

他觉得李老师过于浪漫,还是杜老师实在一点。李老师的浪漫主义固然好,但是杜老师的现实主义更能帮助他克服“长安米贵”的困境。他隐约感觉到用诗歌来写写故事、小说之类的,也许更受欢迎。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白居易无聊地四下张望,忽然注意到角落处的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比较安静,衣着朴素,显得有些与众不同。

白居易走了过去,寒暄道:“兄弟怎么称呼?”

年轻人回答道:“白先生,很高兴认识您。我叫元稹。”当时白居易已经身负盛名,元稹却还是籍籍无名。

白居易说:“什么白先生,叫我白兄就好,我年龄应该比你大。”

他们序好年龄,白居易比元稹大7岁。

让白居易难过的是,元稹八岁时当小官的父亲就去世了,家里贫穷得读不起书,是母亲亲自启蒙教育。白居易心想:和我差不多,一样没落、穷,但是比我惨。

白居易叹息道:“不容易啊。”又问道:“他们好像很喜欢李老师,元弟,你觉得呢?”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杜甫

元稹说:“我更喜欢杜老师,李老师的诗让我心里有点发虚。”

白居易心里暗道:“知音啊,知音啊。”

在这次聚会上,白元(白居易、元稹简称)相谈甚欢,聊了很多,很久。

在考试前,他们相约四处游玩(元稹也是学霸,不用备考),吟诗作赋。感情日渐深厚。

后来,白居易和元稹都通过了公务员考试,都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成为令人羡慕的公务员,而且还都是帝都长安的公务员。

顾名思义,所谓“校书郎”就是校订典籍,藏书的人。这是一个九品官职。但是“秘书省”却不是一个省,而是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办公地点在长安。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秘书省

长安啊长安

A 游慈恩塔

白居易和元稹做着闲官,俸禄不高,但是因为有了互相的陪伴,长安基层公务员的生活还是很惬意的。

闲暇时他们相约一起游玩,探讨学问。曲江池、慈恩塔、杏园、皇子陂、直城路等各处大小名胜,均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记得他们刚考上公务员不久,一起去慈恩塔游览。看到留满姓名的题名碑(考中公务员的人喜欢在此处留下名字,比如某某公务员到此一游之类的),一时兴起,也都把名字留在这里了:白居易、元稹。

从慈恩塔出来,路过一户人家,房屋周围开满了白色、黄色的菊花,空气里弥漫着沁人的香气。元稹忍不住诗兴大发,出口成章,吟出一首《菊花》诗: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白居易听完,大声叫好,说道:“贤弟,我不是夸你,你的风骨和菊花是一样的,高洁而幽香,让人陶醉。我也附和半首诗吧,是写给你的。”说完,他思索良久,然后悠悠吟出半首诗《句》: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元稹听了,连忙说:“大哥谬赞了,谬赞了。”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B 元白体

好友相伴,游山玩水,吟诗作赋,学术交流的日子真是让人舒心。这种学术交流是国家级别的,因为这两位都是国家级的大佬。

这是一个秋天,曲江池边的游人不是很多。白元两人坐在池边的长凳上,又聊起了诗学的前途。这是一次改变诗歌命运的谈话会。这次谈话会的会议摘要如下。

元稹说:“大哥,前不久我写的那篇小说《莺莺传》阅读量真多啊,点赞、收藏、转发啥的也不少。”

白居易说:“我也看了,是以你的初恋为原型创作的小说,非常感人。必定会影响后世,成为传奇呢。”(后来《西厢记》中的好多人物就是源自《莺莺传》。)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元稹说:“大哥,后世我们就不要去管了,我们也收不到后人的版税。我说的是现在。”

一听说版税什么的,白居易兴趣大增。

元稹接着说:“你看杜老师的诗《三吏》、《三别》针砭时弊,赚了今人多少眼泪和赞颂啊,现在的人就喜欢这个。杜老师是生不逢时,如果他生在现在肯定是流量担当啊。对不?”

白居易回答道:“是啊,杜老师生于乱世,人们都挣扎求生,哪里有精力体味他老人家的深意呢?现在不同了,大家吃得饱饱的,有精力喷啊,喜欢瞎掺和。对对对,要针砭时弊,不要李老师的浪漫主义,要杜老师的现实主义。不但要现实主义,还要切中热点才好。”

元稹接着说:“大哥,你说得很对!但是还有更重要的呢,那就是杜老师的好多诗都是故事化的。我原来还不以为意,自从看到《莺莺传》的阅读量,才恍然大悟,故事化是诗的一种前途啊。”

白居易一拍大腿说:“对对对,贤弟说得太对了,是这样的。用诗来写故事煽情啊,我不相信那帮人不哭。等他们哭到稀里哗啦的时候,肯定就点赞收藏转发啊。”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元稹补充道:“用诗来写故事,不管好不好,关键是可以写很长,阅读时间不就上去了吗?”

白居易说:“还有一点,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这样看的人才多。贤弟,我建议我们把诗写完后,先读给老太太们听,看她们听不听得懂。她们都能听懂的话,别的人就不在话下了,这样就可以上传到舆论网了。”

元稹说:“满足以上条件的好像只有乐府诗,但是需要改变一下。”

白居易说:“是啊”

会议接近尾声,元稹说:“大哥,我回去把刚才的谈话整理一下,弄个诗歌改革纲要出来,给你看。”

白居易点了点头,说:“辛苦贤弟了。”

后来,这个诗歌改革纲要被称为“新乐府运动”的纲领。在这个纲领指导下写的诗被称为称为“元白体”。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C 《长恨歌》

806年的一个夏夜,元稹到访。白居易昨天刚把新诗《长恨歌》的手稿交给他,今天就屁颠屁颠地跑来拜访。

白居易说:“贤弟,对愚兄的新诗,有什么看法?”

元稹说:“长,长,真**长。”

白居易说:“这谁看不出呢?一共120句,每句7个字。”

元稹说:“故事性很强,描写了唐明皇和杨玉环之间凄婉的爱情故事,感人至深。”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看着白居易略显失望的表情,元稹接着说:“非常通俗易懂。昨天我让我家那个蠢仆人读给我听,他边读边抹眼泪鼻涕,他的确是看懂了。我觉得修改后可以上传舆论网了。”

白居易忍不住了,说:“就这?难道你就看不出诗中的讽喻吗?”

元稹说:“正要跟你说这事呢。诗中说“汉皇重色思倾国”,“从此君王不早朝”,“渔阳鼙鼓动地来”,“圣主朝朝暮暮情”等,是可以的。但是应该把这种爱情更加地的美化,极尽所能地美化,免得触怒了当今圣明天子。要让他感觉这是首来自粉丝的赞歌。”

白居易说:“贤弟说的极是,今天就修改。我也是吸取了杜老师的教训,杜老师揭露黑暗的诗太直白了,下场很凄凉,他的小儿子都被饿死了。完全不能抵挡“长安米贵”的现实。”

他思索良久,又说:“但是这样一来,那些舆论网上的网民会不会觉得只是一首艳诗呢?”

“长安米贵”的典故元稹是知道的,他笑着说:“放心吧,大哥。你忘了你说过的话了,他们吃得饱饱的啊。”

就这样,《长恨歌》出世了,在网上流传至今。这是“元白体”杰出的代表作。

同年,白居易还写了《卖炭翁》。依然是“元白体”,只是批判意味比《长恨歌》露骨多了。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同年,元稹也不甘示弱,心想讽喻我也会呀,于是写了《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首诗是说:唐玄宗之后,唐朝就不太行了。后来的皇帝连行宫都不去了,因为没有钱出去浪。

这哥俩在官场上这样混,胆子还是真大啊。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D 分别

不上进的公务员,不是好的公务员。

806年的秋天,白居易和元稹参加了一个档次更高的公务员选拔考试(即“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都被录取了,官阶由9品升为从8品。

这一年,元稹的母亲去世。他得辞去官职,回家为母亲守孝两年三个月,这叫丁忧。

元稹有点犯难了,岳父早已经去世,自己的官俸又低,现在是没了,该如何是好呢?

元稹准备动身离开长安,前往洛阳。

临行前的晚上,白居易前去看望元稹。深冬严寒,积雪未消。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白居易拉着元稹的手,紧紧相握,久久不放,两人泪眼婆娑。

白居易说:“贤弟前往洛阳,千万要节哀。我知道你家里贫穷,以后愚兄的俸禄,分你一半。贤弟母亲的墓志铭,也由我来写吧。”(找别人写要花很多钱的,自己又不能写。这叫慎终追远。)

元稹说不出话来,只是流泪。

白居易又说:“唉,只是贤弟这一走,长安城就空了啊,再无说知心话的人了。以后要多来书信啊,写的新诗也要寄给我。”

元稹只是点头,哽噎不语。

白居易又说:“明早你走时,我就不来送别了,只是怕你我的眼泪流都流不完啊。”

元稹走后,白居易在《别元九后咏所怀》写道: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元九:元稹,他在家族同辈中排行第九。)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长安空

监察官的短暂风光

809年,丁忧结束,元稹被提拔为监察御史。虽然官阶不高,只是正八品,但是却能监察各级官吏,权限很广。相当于现在的调查组组长吧。

在任上,元稹非常称职,弹劾了很多不法官吏。得罪了很多人,以至于被排挤到边远地区,继续监察。

白居易非常欣赏元稹的行为,给他写了一首诗《赠樊著作》,赞道:

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东川八十家,冤愤一言伸。

白元之间,心灵是相通的。

一天白居易和朋友(李十一)游完慈恩寺后,在附近的酒馆饮酒,忽然想起了前往梁州的元稹,于是在酒馆墙壁上题上一首诗《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同一天,身在梁州的元稹,也写了一首诗《梁州梦》: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诗中说:我梦见和你(白居易)在长安游玩,等醒来之后,却发现身在梁州。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810年,元稹因为职务得罪了权贵,被人殴打后,再遭遇诬陷,最后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从此开始了他十多年的贬谪生活。

白居易丁忧

811年,白居易的母亲去世,离职丁忧,回到关中的下邽县(长安附近)。

生活顿时拮据起来,还是官小俸微,银行没有多少存款,类似现代的月光族。

元稹此时贬官江陵,亲自为白母写好墓志铭,派侄子专程前往代表自己吊祭。元稹深知好友丁忧期间经济拮据,虽然自己工资不多,却三次寄钱资助白居易,共计有二十多万。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后来,白居易在写了一首诗《寄元九》:

怜君为谪吏,穷薄家贫褊。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贫褊:贫穷。)

二十万是多少呢?相当于元稹半年多的工资!

白元之间的友谊,真是深厚啊。

同为谪官

A 白居易贬谪江州

814年,白居易结束丁忧,返回朝廷。因为思念去世的母亲,他写了一首诗《村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害身亡,白居易主张严缉凶手,得罪了权贵。认为他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诬陷,说他母亲因为看花坠井而去世,他却写有“赏花”和“新井”之类的诗,有害名教。(其实这些诗是白居易在母亲去世前写的。)最后白居易被贬谪为江州司马。

此时元稹为通州司马,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正在大病之中。他挣扎着起来,写了一首诗《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乐天:白居易的字。)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B 白居易江州赴任

白居易离开长安,前往江州。来到蓝桥驿栈,浏览过往公务员在墙上的题诗。(这和火车站的留言板是一样的道理。)忽然发现元稹的诗,忍不住热泪盈眶。当晚写了一首诗《蓝桥驿见元九诗》:(元九:元稹。)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君:元稹。君归日:指元稹春天偶然回归长安,旋即再贬通州。)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其实,元稹在通州的时候,也有类似的经历。他在一处旅馆的柱子上,看到不知是谁题写的一首白居易的诗。见诗如见人,心情激动之余写了一首诗《见乐天诗》:

通州到日日平西,江馆无人虎印泥。忽向破檐残漏处,见君诗在柱心题。

看来到处留字“到此一游”的习惯古来就有。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在赴任的途中,孤旅寂寞,难以入睡。在船上,白居易点灯夜读元稹的诗集,木然枯坐直到天明。他写了一首诗《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后来,元稹读到白居易的这首诗,写了一首诗《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相和,全诗是:

知君暗泊西江岸,读我闲诗欲到明。今夜通州还不睡,满山风雨杜鹃声。

C 驿路传书

白元二人同时在外做着贬官。公事之余,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把新写的诗交给驿路邮局送给对方,这叫驿路传书。他们的诗也顺着驿路,向四周传颂开去。这真是一个奇观。

驿路传书有个特点,那就是慢啊,不是普通的慢,而是真**慢。这让元稹感到崩溃。如果你理解不了元稹的感受,可以试着想一下:当你急需网上的一个重要资讯,但是网速太慢,半天都打不开。你的感受是什么?想通了这一层,你就可以理解下面的故事了。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816年的一天,元稹回到家里,神情异常,泪流满面。把小女儿都吓哭了,以为发生了什么天大的祸事。妻子先是震惊,最后明白过来了,问道:“是不是收到乐天(白居易字乐天)的信了?”

是的,元稹终于收到了白居易的书信了。后来,他写了一首诗《得乐天书》:

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何如。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

817年的某天,白居易写了一首诗《梦微之十二年八月二十日夜》:(微之:元稹的字。)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回梦见君。

(君:元稹。)

这首诗通过驿路邮局传给元稹,元稹写了一首诗《酬乐天频梦微之》相和: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唯梦闲人不梦君。

看来元稹已经忘记了,因为晚收到白居易的书信,而痛哭的样子了。

D 《琵琶行》

816年,白居易44岁,作《琵琶行》。这是“元白体”的经典之作,隐藏着当时的流量密码。

名句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常引用的句子有: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艺术特点:故事性。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这首诗意味着白居易思想的转变:由前期的“达则兼济天下”,逐渐转变为“穷则独善其身”。

此诗一出,沿着驿路向外转发,很快风靡舆论网全网。

元稹时常骄傲地说:“这是我大哥写的。”

共同的官品

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白元之间之所以有如此深厚的友谊,原因之一就是,他们之间有共同的官品。他们都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人。

为了纪念白居易的政绩,杭州的“白堤”的命名,就是为了纪念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老市长。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白堤

为了纪念元稹的政绩,很多地方都有“元九登高节”的习俗。

写诗为了生民而呼,当官为了生民而当。

最后的分别

829年,白居易任官洛阳。元稹因公事路过洛阳,久久不愿离去,最后连公事都耽误了。

白居易说:“贤弟,这样不行啊,朝廷怪罪下来,担当不起。”

元稹才依依不舍地告别白居易,临行时赋诗两首《过东都别乐天二首·其一》:

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辞别难。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

《过东都别乐天二首·其二》:

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这是他们最后的一次分别。元稹于831年因病去世,诗中的“知得后回相见无”,没想到竟然一语成谶。

白元的友情,终身不渝。

元稹去世后。白居易亲自给他写墓志铭。白家后代奉上酬金,约70万钱。白居易推却不过,只好接受。然后把钱全部捐出,重新修葺香山寺。 修完后,白居易说:

我想借着这份功德,希望来世,还是在这片土地上与你(元稹)相识、与你结缘。

白居易晚年自号香山居士。

都说人情淡薄,世态炎凉,看了白元的友谊,我沉默了(历史故事)

最后一首诗

最后再贴一首诗,看完就该散场了。

840年,白居易68岁,元稹已经去世8年。大病初愈的白居易经常梦到元稹。写下了这首诗《梦微之》: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漳浦:白居易住的地方。咸阳:元稹埋骨之所。阿卫:元稹的小儿子。韩郎:元稹的爱婿。夜台:地府。)

六年后白居易去世。时年74岁。

对您有帮助的话,麻烦请您点一个免费的心心啦,谢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