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政府欠他3万多亿,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最后还了多少?

作者:馆长微鉴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来源/馆长微鉴
  • 作者/馆长微鉴

今借到大井头村鸿文三姐白米共38石70斤,大洋五千元,金条八支,每支一两。待胜利后由当地县政府偿还……此据在偿还之日终结。

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三中队李兆培

民国卅三年十二月廿九日

这是2011年,广东江门一位名叫梁诗伟的贫困老人给当地民政局出示的借条,借条中还提及每年利息二分,如此累积。民国卅三年就是民国33年,也就是1944年,到2011年已经过去了67年。这些物资本就是一笔巨款,加上多年累计下来的利息,如此计算,政府到此时已经欠下了他3万多亿人民币!

政府欠他3万多亿,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最后还了多少?

那么,这个“鸿文三姐”究竟是什么人呢?她为什么能借出这么多物资呢?这个借条是真是假呢?最后又能偿还多少呢?

既然叫“鸿文三姐”,那就很可能跟“鸿文”有关系。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这个“鸿文”正是梁诗伟的父亲——梁鸿文。

政府欠他3万多亿,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最后还了多少?

梁鸿文出生于晚清时期,此时的清朝已经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国门洞开。欧美等国为了获得廉价劳动力,也大力在中国招工。尤其是广东、福建等地,有大量贫苦百姓为了改变命运,或者仅仅是被诱骗,被强迫,漂洋过海前往异国他乡劳动,这些人被称为“华工”。

而梁鸿文正是华工的其中一员,家境贫寒的他为了能吃上一口饱饭,毅然背井离乡前往美国“淘金”。梁鸿文很有头脑,也很幸运,他是华工中的少数幸运儿,在经过多年打拼后竟然真的成为了一名富商。

政府欠他3万多亿,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最后还了多少?

不过虽说梁鸿文是在美国发家致富的,但他还是一直挂念着家乡。到他晚年时,落叶归根的愿望越发强烈,便又回到了故乡,在大井头村定居了下来。

梁鸿文衣锦还乡,买了一栋大房子,又购置了大片土地,一跃成为大井头村的大财主。他还先后娶了六房老婆,开头提到的“鸿文三姐”正是其中之一。

这个“三姐”指的不是梁鸿文的姐姐,而是他的三姨太。由于梁鸿文前两个妻子都去世的早,因此他的三姨太实际上就成为了家中的主事人,家里大小事务基本都是她在操持,人们也就尊称她为“鸿文三姐”,渐渐地她的本名反而被人忘却了。

政府欠他3万多亿,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最后还了多少?

而梁诗伟则是梁鸿文的“老来之子”,是在梁鸿文80岁那年出生的。他三岁那年梁鸿文就去世了,因此鸿文三姐成了梁家真正的掌舵人,管理着这个庞大的家族。当时正值乱世,先是军阀混战,后有日寇入侵,鸿文三姐也不得不和方方面面的势力打交道,尽可能在这乱世中保全家族。

梁诗伟的母亲并非鸿文三姐,而是梁鸿文的六姨太,但她在生下梁诗伟之后不久就不幸去世了。因此梁诗伟实际上是鸿文三姐一手带大的,他也一直将鸿文三姐当做母亲看待。直到鸿文三姐去世前,她才告诉梁诗伟,自己并非他的亲生母亲。但梁诗伟并不介意,在情感上,他已经将鸿文三姐当成了自己真正的母亲。

梁诗伟小时候正值抗战时期,此时日寇已经侵占了广州,并占领了珠三角的大片地区。但当地人民也没有放弃抵抗,而是组织起了诸多抗日游击队。据梁诗伟回忆,他们家就经常跟游击队打交道,让他记忆最深刻的是这样一件事。

政府欠他3万多亿,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最后还了多少?

1944年10月13日夜,梁诗伟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一开门,发现是自己二哥的女儿梁月娇和几个男人。梁诗伟跟二哥年龄差距很大,因此他二哥的女儿比他年龄还大。梁月娇此前参与了抗日游击队,这支队伍正是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三中队。

梁诗伟跟梁月娇多日不见,十分激动,但梁月娇脸色却不太好。原来他们都是游击队的,但这段时间遇上日军“扫荡”,情况很不好,现在已经几天没吃饭了。鸿文三姐听说后赶紧让下人们准备饭菜,几人很快就将饭菜一扫而光,可见确实是饿极了。

但吃完后几人还是面露难色,鸿文三姐忙问是怎么回事。梁月娇犹豫了一下说:“我们是吃饱了,可队里的同志们都还饿着肚子呢,这可怎么办呢?”

政府欠他3万多亿,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最后还了多少?

鸿文三姐向来支持游击队的抗日斗争,当即对梁月娇说:“这样,我们家刚打了一些新米,你们拿走吧。”

几人中有个矮个子男人,似乎是他们的队长,听说后连忙摆手:“不行不行,我们怎么能白拿老百姓的东西呢?这样,你称一下多少斤,我们立个字据。”

就这样,在矮个子男人的强烈要求下,游击队成员给鸿文三姐写了个借据:

今借到大井头村鸿文三姐白米60斤,待胜利后由当地政府按每年一倍偿还,以此类推。

新鹤人民抗日游击队三中队李兆培

民国卅三年十月十三日

此时梁诗伟才知道,原来这个矮个子男人就是李兆培。据梁诗伟回忆,他们家曾多次借物资给游击队员,只不过大多数他都忘了,也不知道有没有打借条。只有这次他记忆犹新,能确定一定是打了借条的。因为他不但目睹了全程,连纸笔都是他拿来的。

政府欠他3万多亿,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最后还了多少?

后来梁诗伟家道中落,鸿文三姐也去世了。梁诗伟在家乡无法立足,只能外出谋生。他虽然知道借条的事情,但鸿文三姐没有告诉他借条都放在哪里,渐渐地也就将此事淡忘了。

直到2009年,梁诗伟和一个对历史感兴趣的老朋友谈起江门抗日这段历史,往事再次浮上他的心头。他说自己家也曾给抗日游击队借过粮食,都还有借条呢!

这位朋友马上来了兴趣,询问借条在哪。梁诗伟遗憾地表示自己也不知道,朋友表示可以到老宅找找,应该还放在那里。如果真能找到,也是对历史的一个纪念,说不定还能靠着借条真的要到点补偿呢!

于是,两人当即赶往大井头村。幸运的是梁家老宅还在,两人便在老宅里搜寻起来。可翻了半天也没找到借条的踪影,这时梁诗伟想到,阁楼好像还没被搜寻过。

政府欠他3万多亿,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最后还了多少?

这里是放祖宗牌位的地方,一般人也不会搜寻这里,是个藏东西的好地方。毕竟当时江门还是沦陷区,借给游击队粮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很可能遭到日军的报复,因此鸿文三姐很可能把借条等相关证据藏起来了。

果然,梁诗伟在阁楼的牌位缝隙间找到了那张借条,正是他回忆中的那张。不过在如何处理借条的问题上,梁诗伟犯了难。朋友劝他:既然借条中写着由政府偿还,那就找政府吧,不一定要全要回来,能有个补偿也是好的。

于是,梁诗伟便找到了江门市蓬江区民政局。民政局工作人员见到这样富有历史意义的借条,不敢怠慢,当即对借条的真实性进行验证,最终确认这张借条确实有效。

但按照借条中所说的那样进行偿还确实不可能,六十斤粮食一年翻一番,这个总量太惊人了。民政局最终提出给予鸿文三姐2万元的奖励,由于鸿文三姐已经去世,这笔钱可以由梁诗伟代领,条件是梁诗伟之后就不能再凭这张借条索要补偿了。

政府欠他3万多亿,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最后还了多少?

梁诗伟欣然同意,这一结果已经超出他的预期了。按理说此事已经告一段落,但在两万元奖励到账后,梁诗伟决定将梁家老宅整修一番。毕竟老宅多年没有修缮,四处漏水,让梁诗伟也很难过。他此前就想整修,但因为没钱而作罢。现在他终于有钱了,老宅整修工程也终于能开始了。

但就在2011年,梁诗伟整修老宅时,他发现仓库的房顶上另有玄机。他掀起一块砖,发现里面藏着一个已经腐蚀严重的盒子,但还能看出是民国时期的产物。打开盒子一看,里面竟然又藏着一张借条!

这张借条正是我们开头提到的那张,也就是涉及金条、大洋和白米等大量物资的借条。梁诗伟赶紧又将这张借条拿到了民政局,可这次,工作人员犯了难。

政府欠他3万多亿,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最后还了多少?

原因无他,正是因为这张借条涉及到的金额过于庞大了。一石究竟是多少斤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算法,就按一石120斤来算,38石70斤也就是4630斤。4630斤大米加上五千大洋和八根金条,这个总额无疑是极为惊人的,更何况当时大米和金条的价格还比现在要高。

再加上这么多年累积下来的利息,民政局工作人员算了一笔账,按这种利息算法,政府居然欠了他3万多亿人民币!

要知道,2011年江门市整个的GDP也只有约1837亿,这么算下来政府要还他的钱就相当于十几个江门的GDP了。上次的借条只不过是涉及60斤大米,当地民政局还能处理。这次借条的总金额如此巨大,民政局也只能请上级领导来处理。

政府欠他3万多亿,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最后还了多少?

上级领导决定再次对借条的真实性进行验证,并对借条涉及到的人物进行走访。工作人员先是走访了梁鸿文的女儿梁贤孝,她是鸿文三姐的亲女儿。在工作人员问起借条真实性的时候,她也表示当年确实经常有游击队来借物资,她母亲至少借出去了五千大洋和八根金条,这就和借条内容对上了。

当然只有梁家人作证也不行,工作人员又决定找借条中提到的三中队李兆培查证,但此时李兆培早已去世。工作人员又想到三中队的指导员廖健或许能证明,可惜廖健也去世了。幸好廖健的妻子简惠仙还在世,对往事的记忆也还清晰。她也曾参加过抗日游击战,并且在建国后长期在大井头村工作,对当地十分了解。

在工作人员问起借条的事情后,简惠仙也表示,当年大井头村确实有鸿文三姐这么个人,她家里还有个叫梁月娇的孩子一直在参加革命。游击队经常找鸿文三姐借物资,而鸿文三姐也对抗日十分热心,只要能拿出来的都会拿出来。

政府欠他3万多亿,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最后还了多少?

这样一来借条的真实性就基本确定了,但工作人员还是有疑问:“这么多物资,梁家能拿得出来吗?而且一下借这么多物资不会引起日军的怀疑吗?”

简惠仙表示,当然能拿出来。因为梁鸿文从美国带了大笔财富回来,是当地最有钱的,这就和梁诗伟的回忆对上了。至于会不会引起日军怀疑,梁诗伟后来也解释了,这些物资不是一次性带走的,而是一次带走一批,最终汇总在一起写了这个借条,而借条中的“共”字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验证到了这一步,基本可以确定借条就是真的了。但究竟如何偿还,民政局犯了难。梁诗伟表示,自己也是意外发现了这张借条,现在拿出来也不是为了真的要那么多钱,只要给出适当的补偿就可以。更关键的是他希望给鸿文三姐正名,这同样是梁贤孝的愿望。当年鸿文三姐曾因为出身和成分问题,遭到错误批判,现在他们希望能靠这张借条恢复母亲的名誉,让母亲当年的付出得到承认。

政府欠他3万多亿,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最后还了多少?

只是要最终解决这张借条的问题还是很困难,梁诗伟和梁贤孝都说适当补偿就可以,但适当补偿究竟是多少呢?支付这样一笔巨款是否会影响当地发展呢?民政局在这方面完全没有可参考的先例,也不知道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就这么悬而未决,也许只能靠后人讨论出一个合适的解决办法了。

而对此,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既然借条中规定了就应该去还。也不必还那么高的利息,可以按国债利率计算把这笔钱还给人家。

有人认为就算不能支付利息,至少也应该支付本金,把这批物资换算成人民币来补偿。也有人认为鸿文三姐当初把借条藏起来可能就是不想要回报,梁诗伟也不应该再要这笔钱,最多给一点奖励金就可以。

但无论如何,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不应该让曾为国家而毁家纾难的人们心寒。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