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普罗的独白
编辑|巴普罗的独白
英格兰取得了百年战争以来第三次大的胜利,阿让库尔战争的失败几乎磨灭了法国人的继续斗争的意志,法国军队节节败退,此后英军不断取得胜利。全部诺曼底被征服后,英格兰最终在1420年与法国签订了特鲁瓦条约。根据特鲁瓦条约的规定,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与法王查理六世的女儿凯瑟琳结婚,并拥有继承法国王位的权利。
英王亨利五世宜布自己为法国摄政王,此后法国成为英法联合王国的其中一部分。法国领土被分为三部分,分别由英于、勃良第公瞬及查理六世的太子控制。英国统治着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北部,查理六世的太子控制着法国南方,导致了法国领土上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法国国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面对入侵,爱国人士不断出现,最著名的就是贞德,人们尊称她为“圣女贞德”,她被描绘成“横扫英军、重振法国人民士气的战士”。贞德在天主教的熏陶下,幼小的她就有虔诚的宗教信仰和高度的正义精神。1429年贞德只身前往法国的南部,希望法王能够答应她让她带领军队投入到对英格兰的战斗中。
当时法国在与英格兰的斗争中节节败退,首都巴黎也难逃厄运,被英格兰军队占领。法国的南部剩下唯一的重镇一一奥尔良城也被英格兰的军队包围,并且随时都面临着被攻陷的危险,法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贞德在见到查理之后,表示她要为国家效力、驱逐英格兰侵略者的决心。
她呼吁查理太子说“勇敢的国土,我根据神的意志解救奥尔良,神也愿意你前往兰斯接受加冕,以显示您是真正的国王,法兰两王国属于您,请您遂神所愿”。历史学家史蒂芬对于贞德为何能受到任用做出了这样的解释:“在战场一年接着一年的可耻失败,法国政府在军队和人民的领导地位上已经士气低落而名声败坏。
只有已经到达了存亡最后关头、才会绝望地相信一个白称受到大主指示的农村文百女孩,让她指挥国家的军队”~。在战斗中,贞德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从1428年10月到1429年5月,被困七个月之久的奥尔良城终于得到解放。奥尔良保卫战的胜利是自百年战争以来法国取得的第一次重大的胜利,保住了法国最后一块领土。
它化解了法国完全被侵占的厄运,阻止了英军的进步南下,鼓舞了法国军队和人民群众的士气,增强了人们收复全部领土的信心,奥尔良保卫战是百年战争的转折点,扭转了法国节节败退的局面,胜利的天平开始向法国这方倾斜,历史学家史蒂芬认为:“她持续领导着军队进行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胜利,扭转了整场战争的局面””。
但最终贞德被捕,英格兰人为了惩罚贞德,污蔑贞德是“女巫”,决定处以死刑。1431年5月30,在卢昂的广场上贞德遭受火刑,为法国的解放和统一事业就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温斯顿·丘吉尔也在《英语国家史略》中对贞德有过很高的评价:“贞德死于1431年5月29F1。从那时起,战争的形势对英国人极端不利。”
贞德带领民众解除了奥尔良的危机是百年战争的转折点,此后在贞德的鼓励及影响下,法国的人民更加团结并不断加入到对抗英军的斗争中。贞德的逝世更加激励了人们去完成她生前未完成的事业。英法的战争局面也发生了逆转,法国逐渐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开始转为战略进攻。在英格兰占领的法国地区人们的反抗越发激烈。
“实际上,英国人统治下的法国人已经形成这样一种看法······英格兰人很少为这个法国谈福利,很少关心他们被统治者的安宁.....·更不用说,出于对法国人根深蒂固甚至是本能的仇恨,他们企图推垮法国,使其在深重的灾难下走向灭亡。”
查理七世开始表示出仟悔的态度,在恳请宽恕的同时,他还须做出一系列的赎罪姿态:为无畏者让举行追思弥撒,在蒙特罗建立一所夏尔特修道院等。此后的法国,上自国王到贵族、下自贵族到平民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共同认识,即:全力驱逐英格兰人、收复失地、实现法国的统一。在这种上下一心的态势下,法国军队势如破竹,不断取得胜利。
最终法国军队在贞德精神的鼓舞下,于1436年收复了巴黎1453年法国军队在波尔多战胜英军,终于将英格兰人赶出了法国,取得了百年战争的最终胜利,法国收回了除了加菜港口以外的全部领土。直到1558年,法国收复加莱,英格兰失去了在欧洲大陆最后一个城市。
百年战争后的英、法与苏格兰
百年战争后英国和法围国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法国的王权进一步加强,走上了封建君主专制的道路;英国也在经历了战后的动乱之后走上了君主议会制的道路。战后的苏格兰保持了相当的独立性,与法国继续保持着联盟,在面对英格兰的进攻时,法国仍然以苏格兰盟友的身份支持苏格兰,这使得苏格兰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独立的特性。
百年战争之后,英格兰并没有放弃对苏格兰进攻,苏格兰面对其强大的攻势没有屈服,反而独立意识更加强烈。英格兰为了牵制法国不得不调整对苏格兰的政策,为争取苏格兰寻找合并其的新的道路。
百年战争后的苏格兰与法国
百年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苏格兰与法国结盟的结束,英格兰也并没有放乔对苏格兰的争夺,这也就意味着苏格兰的盟友一一法国随时会出现在英格兰与苏格兰中间。战争后的法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要注意到这些变化才能更好地了解法国继续支持苏格兰的原因。
战争给法围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农村赋税兵役负担沉重,人们无家可归,城市手工业者破产,工商业凋敝,战后的法国百废待兴。但是我们应该从辩证的角度全面的去看待百年战争,除了战争造成的破坏,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正是由于战争的破坏,打破了法国原有的政治制度及社会秩序。
新的统治制度及社会秩序正在酝酿中慢慢形成,抛开战争带来的灾难来说,法国的历史学家认为,“征服和占领对于确认法国共同的感知、思维和行为方式起过积极作用。”“这对于法国来说无疑是---笔巨大的财富。百年战争之前以及在此期间,法国的国王只是名义上的-一个称谓,国王在务各个封建领地的权力极为有限。
王家的领地甚至还不如安茹们爵所拥有的领地。对于各地的封建领主来说,法国国王只是名义上的一个最高统治者,地方仍然保持着相当大的自主权,这也是战争期间法国国内不断有封建丰背叛法围的主要原因。在很多情况下,因为各个公国在白己的领地上都享有主权国家的全部权利因此让法国境内所有的公爵都承认法王的最高统治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尤其是勃良第这个自从百年战争以来就与法国矛盾不断的领地。查理继位时,他所持有的领土有一半不属于法王,由于受法国的控制较小,因此莽夫查理企图将他控制的所有地区连接成一个整体,作为自己的统治范围。为了达到最终目的成为法国的国王,他与英格兰的亨利六世结盟,最终将势力范围延伸到了法国内部。
百年战争后期,法国的局势逐渐好转,国王的权力也随之增强,“法国只有个国王,这句格言重新被确立起来。”在这个时期,“法国只有一个君主,那就是国王,而不久也只有一个国家一一法兰西王国”。路易十一登基时,王国的大权完全集中到了国王手中,可以说封建的专制王权形成了。百年战争之后,法王领地的进一步扩大。
百年战争是由于英法两国争夺王位的继承权而引起的,由于亲缘关系英格兰的国王总是在法国占有一席之地。百年战争结束后,为了防止同样的情况再次出现,法国国王采取一系列方式,通过继承联姻获赠、没收、购买、继承等方式扩大王室的领地,同时削减贵族的领地。直到15世纪后半叶法兰西区域的自然疆界越来越清晰,王室的领地也不断扩大,王室的领地甚至超过了王国的古老边界。“
通过继承和联姻获赠的方式获得王室的领土具代表性的就是重新获得对勃艮第、布列塔尼和安茹的管辖。路易十二执政时,奥尔良的领地也被并入法国的王室领地,此时的王室领地达到了最大程度,与当时法国的国境相差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