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有缘前海来相会 深港夫妻扎根前海十余年 爱情事业“双丰收”

作者:深圳新闻网
有缘前海来相会 深港夫妻扎根前海十余年 爱情事业“双丰收”

刘佳夫妇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合影。

有缘前海来相会 深港夫妻扎根前海十余年 爱情事业“双丰收”

刘佳1991年在深圳香江饭店的拍立得留影。 刘佳2023年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北区的拍立得留影。

深圳新闻网2023年8月23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方舟 实习生 陈心怡)采访间隙,刘佳翻出两张自己的拍立得照片——一张是刘佳孩童时期,双手插兜的他面带稚气;另一张中的刘佳身着正装,尽显成熟。两张照片中的人物摆着同样的姿势,中间却跨越了32年时光。

“这张摄于1991年的深圳香江饭店,那时我才4岁。另一张则是今年在刚落成的创博汇加速中心办公室拍的。”十多年前,香港青年刘佳跨过深圳河,奔向前海,追寻自己的事业和爱情。时至今日,他与妻子吴小夏温馨的小家以及最初的创业梦想,正在这片改革的沃土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因前海结缘 往返深港见证前海建设

“我们和前海有着很深的缘分。”采访中,吴小夏反复说。

201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同年,刘佳和吴小夏在一场展会上相识、相恋。彼时刘佳正在香港寻找新的创业机会,吴小夏平时则在前海办公。

恋爱之初,最先考验这对深港情侣的是距离问题。当时常住香港的刘佳,每两天就通关来到前海。“我常常在她公司等上四五个小时,直到她下班后将宵夜送到她手中再返回香港,回到家中往往已是凌晨。”刘佳说。

刘佳祖籍在上海,跟随父辈移居香港后,从小在香港长大。吴小夏则是土生土长的广东人,长期在深圳工作、生活。

2014年的圣诞之夜,“他一直在家里等我下班一起庆祝,但我那天却一直在加班。”带着一身疲惫到家中,吴小夏看到桌上堆放着的20多份圣诞礼物,稍显笨拙的包装手法告诉她,这是刘佳亲手准备的惊喜。“我觉得这样分居两地的状态不能再持续下去了。”吴小夏说。

相恋5年,不断往返于深港两地的刘佳对前海的印象愈加具象,见证了前海日新月异的变化。2015年,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正式挂牌。就在这一年,二人的爱情长跑终于修成正果。

婚后,二人在彼此的生活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到前海陪伴爱人、发展事业的计划逐渐被刘佳提上日程。

有缘前海来相会 深港夫妻扎根前海十余年 爱情事业“双丰收”

刘佳带儿女参加活动。

在前海从零开始 当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2010年,刚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的刘佳面临着抉择,当时他就职于一家香港贸易公司,薪水不薄,事业也刚有起色。对彼时的他而言,前往深圳创业是风险更大的选择。

一边是他熟悉的香港,另一边是发展日新月异的深圳。亲朋好友劝他回归香港的稳定生活,但他最终毅然选择在前海从零开始创业。“选择前海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这里的创业氛围、营商环境很好,对创业者十分友好;另一方面当时前海正处于建设起步阶段,提供了很多支持政策和发展机遇。更重要的是,我的妻子对前海很熟悉,她给了我很大的勇气。”

刘佳打趣,妻子吴小夏婚后一直扮演着“深圳代言人”的角色。“这些年来我们见证了前海从一片滩涂到高楼林立的全过程,时间已经给了我们答案。与其等到十年后再做决定,不如勇敢些,当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吴小夏的话推了一把刘佳,让他坚定了在前海从零开始的决心。

逐渐融入前海生活 爱情事业“双丰收”

将事业重心转移到深圳后,刘佳意识到语言是他融入这个城市的第一步。“一开始我的普通话讲得不好,口音比较重,于是我就请了播音主持专业的老师从零开始指导,经过一番苦练,后面我还拿到了国家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刘佳颇为自豪地说。

来前海发展后,刘佳多次参加面向港澳人士的试点项目,感受到前海对于港人的包容度持续增强。去年前海出台了新的金融政策后,他成为第一批办理内地银行账户和信用卡的港澳居民。

看到刘佳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融入内地,生活和事业都渐入佳境,吴小夏感到十分惊喜。据吴小夏介绍,二人共同在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创办的创博汇加速中心,已经孵育了17支团队,其中15家为港资企业,入驻团队今年已获得融资7400万元。

刘佳和吴小夏生育有一双可爱的儿女,女儿5岁,儿子3岁。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担妻子工作上的压力,刘佳似乎是那个更能顾及到家庭的人。

“白天在前海工作,在家中远眺绿草如茵的大沙河公园、深圳湾公园,附近的春茧体育馆总是热闹非凡,对我而言这就是‘家’的感觉!”追忆起在前海打拼的十余年,刘佳夫妇在熟悉的场景中幸福感愈发强烈。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来源: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