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緣前海來相會 深港夫妻紮根前海十餘年 愛情事業“雙豐收”

作者:深圳新聞網
有緣前海來相會 深港夫妻紮根前海十餘年 愛情事業“雙豐收”

劉佳夫婦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合影。

有緣前海來相會 深港夫妻紮根前海十餘年 愛情事業“雙豐收”

劉佳1991年在深圳香江飯店的拍立得留影。 劉佳2023年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北區的拍立得留影。

深圳新聞網2023年8月23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方舟 實習生 陳心怡)采訪間隙,劉佳翻出兩張自己的拍立得照片——一張是劉佳孩童時期,雙手插兜的他面帶稚氣;另一張中的劉佳身着正裝,盡顯成熟。兩張照片中的人物擺着同樣的姿勢,中間卻跨越了32年時光。

“這張攝于1991年的深圳香江飯店,那時我才4歲。另一張則是今年在剛落成的創博彙加速中心辦公室拍的。”十多年前,香港青年劉佳跨過深圳河,奔向前海,追尋自己的事業和愛情。時至今日,他與妻子吳小夏溫馨的小家以及最初的創業夢想,正在這片改革的沃土上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因前海結緣 往返深港見證前海建設

“我們和前海有着很深的緣分。”采訪中,吳小夏反複說。

2010年,國務院正式批複《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同年,劉佳和吳小夏在一場展會上相識、相戀。彼時劉佳正在香港尋找新的創業機會,吳小夏平時則在前海辦公。

戀愛之初,最先考驗這對深港情侶的是距離問題。當時常住香港的劉佳,每兩天就通關來到前海。“我常常在她公司等上四五個小時,直到她下班後将宵夜送到她手中再傳回香港,回到家中往往已是淩晨。”劉佳說。

劉佳祖籍在上海,跟随父輩移居香港後,從小在香港長大。吳小夏則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長期在深圳工作、生活。

2014年的聖誕之夜,“他一直在家裡等我下班一起慶祝,但我那天卻一直在加班。”帶着一身疲憊到家中,吳小夏看到桌上堆放着的20多份聖誕禮物,稍顯笨拙的包裝手法告訴她,這是劉佳親手準備的驚喜。“我覺得這樣分居兩地的狀态不能再持續下去了。”吳小夏說。

相戀5年,不斷往返于深港兩地的劉佳對前海的印象愈加具象,見證了前海日新月異的變化。2015年,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正式挂牌。就在這一年,二人的愛情長跑終于修成正果。

婚後,二人在彼此的生活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到前海陪伴夫妻、發展事業的計劃逐漸被劉佳提上日程。

有緣前海來相會 深港夫妻紮根前海十餘年 愛情事業“雙豐收”

劉佳帶兒女參加活動。

在前海從零開始 當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2010年,剛從澳洲留學歸來的劉佳面臨着抉擇,當時他就職于一家香港貿易公司,薪水不薄,事業也剛有起色。對彼時的他而言,前往深圳創業是風險更大的選擇。

一邊是他熟悉的香港,另一邊是發展日新月異的深圳。親朋好友勸他回歸香港的穩定生活,但他最終毅然選擇在前海從零開始創業。“選擇前海的原因一方面是因為這裡的創業氛圍、營商環境很好,對創業者十分友好;另一方面當時前海正處于建設起步階段,提供了很多支援政策和發展機遇。更重要的是,我的妻子對前海很熟悉,她給了我很大的勇氣。”

劉佳打趣,妻子吳小夏婚後一直扮演着“深圳代言人”的角色。“這些年來我們見證了前海從一片灘塗到高樓林立的全過程,時間已經給了我們答案。與其等到十年後再做決定,不如勇敢些,當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吳小夏的話推了一把劉佳,讓他堅定了在前海從零開始的決心。

逐漸融入前海生活 愛情事業“雙豐收”

将事業重心轉移到深圳後,劉佳意識到語言是他融入這個城市的第一步。“一開始我的國語講得不好,口音比較重,于是我就請了播音主持專業的老師從零開始指導,經過一番苦練,後面我還拿到了國家國語水準等級證書。”劉佳頗為自豪地說。

來前海發展後,劉佳多次參加面向港澳人士的試點項目,感受到前海對于港人的包容度持續增強。去年前海出台了新的金融政策後,他成為第一批辦理内地銀行賬戶和信用卡的港澳居民。

看到劉佳憑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融入内地,生活和事業都漸入佳境,吳小夏感到十分驚喜。據吳小夏介紹,二人共同在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創辦的創博彙加速中心,已經孵育了17支團隊,其中15家為港資企業,入駐團隊今年已獲得融資7400萬元。

劉佳和吳小夏生育有一雙可愛的兒女,女兒5歲,兒子3歲。在日常生活中,為了分擔妻子工作上的壓力,劉佳似乎是那個更能顧及到家庭的人。

“白天在前海工作,在家中遠眺綠草如茵的大沙河公園、深圳灣公園,附近的春繭體育館總是熱鬧非凡,對我而言這就是‘家’的感覺!”追憶起在前海打拼的十餘年,劉佳夫婦在熟悉的場景中幸福感愈發強烈。

(本文圖檔均由受訪者提供)來源:深圳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