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经济学】读曼昆《微观经济学》第一篇 导言第二篇

《微观经济学》

  • 第一篇 导言
    • 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 1.1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 1.1.1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 1.1.2 原理二:某些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 1.1.3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 1.1.
      • 1.2 人们如何互相影响
      • 1.3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 第二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 第三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 第二篇

书籍资源: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微观经济学分册 曼昆

百度网盘:https://pan.baidu.com/s/1GRMBlQyGMIBiaFyuXfEhyA?pwd=qn5r 提取码: qn5r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第一篇 导言

第一章 经济学十大原理

前言:

和一个家庭一样,一个社会也面临着许多决策。社会必须找到某种方法决定将要做哪些工作以及谁来做这些工作。社会需要一些人种粮食,一些人做衣服,一些人开发电脑软件。一旦社会分配了人们(以及土地、建筑物和机器)去做各种工作,它就必然需要将他们生产的物品与服务进行分配。社会必须决定谁将吃鱼子酱而谁将吃土豆。它必须决定谁将开法拉利而谁将做公交车。经济学的研究是多方面的,但可以用几个核心思想把这个领域统一起来,即经济学十大原理。

稀缺性(scarcity):

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由于资源是稀缺的,社会资源的管理就尤为重要。稀缺性是指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与服务。社会上每个人不能达到他希望的最高生活水平。

经济学(economics):

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在大多数社会中,资源并不是由一个全权的独裁者来配置,而是通过千百万家庭和企业的共同选择来配置的。经济学家,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研究人们如何相互影响;经济学家分析影响整个经济的力量和趋势。

1.1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1.1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和另一个目标之间做出权衡取舍。时间往往是最大的成本,你若干这个了,就没时间干那个了,所以你需要进行权衡取舍。

社会面临的一种权衡取舍是在效率和平等之间。

效率: 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的特性。换句话说,效率指的是经济蛋糕的大小。

平等: 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换句话说,平等指的是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1.1.2 原理二:某些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e.g. 上学的成本。

上学的成本有哪些,学费,房费,食费,社交费,生活费等等。但是其实上学最大的成本则是时间。如果选择上学,那不得不放弃不上学可以工作带来的收入。所放弃的东西,在这里指的是工作。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任何一项决策时,决策者都应该认识到每一种可能的行动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1.1.3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

经济学家经常假设,人是理性的。理性人是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

经济学家用边际变动这个术语来描述对现有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边际”是指“边缘”,因此边际变动是围绕你所做的事的边缘的调整。

理性人知道,生活中的许多决策很少是黑与白的选择,而往往是介于其间的灰色地带。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决策。当且仅当一种行为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一个理性决策者才会采取这种行为。

1.1.

1.2 人们如何互相影响

1.3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第二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第三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第二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