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都说选择大于努力,但是都不说怎么才能正确选择

N多人说“选择大于努力”,而且能给你举出一大堆的案例来证明,也有一大堆人坚信这是真理。很多同学会问我“到底是选择大于努力,还是努力大于选择?”

叫我说这个问题根本没意义,因为症结所在不在这里。假如人生是一场只需要选择根本不需要努力的游戏,譬如说给你面前2道门,一个是生门,进去后锦衣玉食,花不完的钱,享不完的乐,一辈子荣华富贵,不用努力就可以得到一切。而另一个是死门,进去后立刻死亡,你这辈子直接game over。好了,只需要选择,不需要努力,那你怎么选?

所以重要的不是选择和努力哪个大,而是“我究竟该怎么选择,才是正确的选择?”,这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很多人都告诉你选择大于努力,但是没人告诉你应该怎样去做正确的选择。

这个问题很复杂,没法简单来说。今天我们就从一个小案例来管中窥豹、盲人摸象,多少也会有所得吧。

事情起源于今天早上我们C++课程VIP群里的一段聊天,内容如下图。

都说选择大于努力,但是都不说怎么才能正确选择

这里面实际上涉及2个话题。

第一个就是怎么做选择的问题,我的建议就是:先不下重注,而是找各种机会和资源去尽量尝试入门,在这个过程中去发现发掘自己的真正兴趣和天赋,然后再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

不下重注的意思就是,不要轻易all in自己。很多人大学毕业就很偶然的很随意的进了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一个城市,一呆就是十几年,到了35岁才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这时候你出来还能干嘛?这就是过早而草率的all in了自己的人生。

年轻时多尝试不同的城市、行业、公司、甚至是男女朋友,在浅尝辄止中去拷问自己的内心:我到底喜欢做什么?我更喜欢大城市的喧嚣还是小城市的静谧?我究竟喜欢独处钻研还是迎来送往?我有无读书的天赋、有无运动的天赋?我内心坚强如铁还是脆弱如玻璃?

人没有对错,选择也没有对错,只有适合合适。有句话说“垃圾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其实人也是一样。找不对位置就显得你吃得多产出少,找对了位置就显得你英明神武天下第一。

明白了这个道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譬如小孩子为什么要辛苦报那么多兴趣班?譬如大学为什么安排那么多和我的专业都没什么密切关系的课程课本?譬如公司面试为什么总是“面试修火箭,工作拧螺丝”?其实这是类似的原理。

这个世界上如果存在一种机器,一个人生下来直接一照就知道这个人什么性格,什么体质,将来最适合做什么工作,前途如何,然后直接帮你规划设定好人生,你一辈子就按照这个走就行了。那虽然无趣但是其实也挺好的,谁都不用走弯路了。但是可惜,不可能有这种机器,所以我们需要付出试错成本来寻找自己,发掘自己,开发自己。所以哲学上都说认识自己是最难的。

以上就是今天要讲的。

再顺便扩展下第2个话题,就是上面图中同学提到的“当兴趣爱好变成工作之后,一切都开始索然无味起来”。这确实一定程度上是事实,我相信大家都会有这种感觉。这其实说明了一个大家都不愿承认的真理:人的天性就是喜新厌旧而不能坚持的。

古人有一个观点之争:究竟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争论不休,怎么说的都有,这个问题也没有标准答案。我不讨论这个问题,只是借助性本恶理论里的一个说法。主张性本恶的人说“人性本恶,然后通过不断学习和修行来引导自己向善”,我很同意这个思路。

所以我认为人性就是喜新厌旧而不能坚持的,然后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引导、约束来对抗。所以人人都不是天生就能“十年磨一剑”的,之所以有人能坚持挖坑终成功,就是因为他找到了方法让自己能坚持下去。他的主观能动性战胜了他的天性。

这个方法,一是兴趣,或者叫天赋。二是后天约束,譬如道德、荣辱观念、事业心、成就感、自我心理调整、付出与收获补偿等。

最后再啰嗦总结一句我所认为正确的人生路:跟随自己的本心,坚定不移去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