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博客要不要坚持更新,更新些什么内容

博客要不要坚持更新 ,更新些什么内容

昨天刚推了一篇博客,虽然只是转载,但是还是有一点点象征性的意义的。不过感觉就好像写了一篇说说,没有一点成就。

本来按照计划,我还想写写一些技术笔记。毕竟之前看过一些博客的博主给的建议:如果想毕业之后好找工作,就可以写写博客,写写GitHub项目,到时候面试的时候把这些给面试官看,行的话,一切好说。

但是,昨天逛知乎看到一个问答《呢?》,有两个回答特别有意思。一个是大钊先生写的,一个是一个匿名先生写的。本来想转载来着,但是太麻烦了。所以下面我就简述一下要点,再写写我的观点。

这个问答是一年前的,网址如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215929​​

大钊先生是一个vr游戏开发,游戏引擎研究爱好者。最近开始写技术文章分享(写这个回答的时候),写了有两个月,有十来篇。他的观点是写文章也需要社区互动。所以选择一个好的平台很重要。

写了三个内容,一个是分析平台,一个写编辑工具,最后一个写观点。

平台他写了七个平台。

1.知乎专栏,不是一个纯技术社区,技术专栏看的人少,但是情感专栏随随便便上万关注,美女爆照就赞无数。所以自己写的干货只能自娱自乐;

2.微信公众号,没推广,没人看,还不如写笔记;

3.博客园,一百来个阅读量,但没有评论;

过,但广告太多,感觉低端(手动滑稽,不知道待会能不能发出去);

5.简书,以前搜资料的时候阅读过里面的技术文章,写的挺好的;

6.掘金,内容都是web前后端的;

7.GitHub,虽然很高端,但是体验不好,面对国外读者。

个人观点:大部分认同,还是挺好用的,我经常有

工具。

markdown挺好用的,但是知乎不支持(手动滑稽)。

建站的话,推广不易。

个人观点:认同

观点。

写技术博客太耗时间了。虽然看的话,十来分钟,但是私下需要琢磨,酝酿,搜资料,验证,整理,画图,组织文字。白天上班,晚上压榨休息时间码字。写完之后得了些赞就没了,少于评论。

以前绝对鼓励技术人员写技术博客是“政治正确”的事,但是功利性来说,性价比太低了,还不如自己好好学习,毕竟你学好了,面试的时候一聊就知根知底,不聊技术也会聊项目经验光环。那些大牛之所以是大牛,不是因为写技术博客,而是花时间研究技术去了。所以建议随便写写就好。

个人观点:挺认同的

匿名先生,也,codeproject,github,简书,不过最后放弃公共的博客。个人经验:不要为了写博客而写博客。

也是写了三个内容,

一个解释为什么不要为写博客而写博客;

一个表达对于博客提高知名度这个观点的观点;

最后学如果非要坚持写博客的话,该怎么办。

三个解释

1.很多人把博客写出了一篇教程,希望很多人都来看,浪费很多时间写什么前言,引用,排版什么的流于形式的东西;

2.博客总是想写的大而全,浪费很多时间在边边角角的知识点,不如深挖一个点,因为这些边边角角的东西基本一看就懂;

3.真正热门的博客都是**教程之类的东西,确实对其他初学者而言,这些文章很有用,但是对于你自己来说,实现一遍例子知道基本用法只花你一个小时,而写博客却花了三个小时,有意义吗?

个人观点:简直无从辩驳,他的这段文字我都没法缩短凝练。同时也是深有同感,因为我16年就开始写微信公众,17年暑假还特意推送了一些关于新生入学的推送,当时好像就三十来个人关注(我这个公众号没有推广过,但是在17年五月份给同学写过一个拉赞的活动推送,结果引来了四千多阅读量,但是后来都取消关注,只有三十来个人在)

然后我就如同第一点和第二点那样写了各种攻略,流于新式的东西,写了10篇左右得了一个原创的权限,然后又接着写了10篇原创。结果大部分文章沦为炮灰就十来个阅读,然后还取关了一波人(尴尬)。

但是我有一篇关于公众号介绍的推送,得了一百多阅读,(我TM也想不明白,我都没发盆友圈什么的,就慢慢来了一拨人阅读)最近去看,发现有了八百多阅读,其他的文章也有三十多阅读量。而且我的公众号都大半年没更新了,现在居然有一百多个人关注,然后我没出息的得意起来了(手动滑稽)。

一个观点

知乎上很多人说写博客能提高知名度云云,但是真正知名的博客都是有团队运营的,你如果想靠这个”出名“,比较难。而且知名的博客受众广也导致内容偏简单。可能含金量不高。

所以作者在ever note里已经有近100篇自己的学习心得与总结,找工作的时候,直接把iPad给面试官看ever note,也受到他的肯定和赏识。

方法

如果你仍然坚持写博客的话,可以看陈硕的博客,写技术架构他跟你谈设计理念与架构,写优劣比较他跟你谈用法。跟大部分博客不一样,该说啥说啥,不该说就不说。

他的经历也给我们启发:先在技术上有好的沉淀,在行业有成绩,而且不要太关注博客这种表面的东西,写了几篇很有技术含量的文章后,再去推广你自己。这样才是一个平衡的技术人才职业发展方式。

个人观点:很认同,但是个人情况比较特殊。首先我技术上不够扎实(特别是代码写不明白,最可悲的是还不知道哪些不知道),所以不好沉淀;然后我技术差,也参加不了什么项目来锻炼,所以在行业也取不了什么成绩。所以最后我打算写写博客,参加问答,多与其他人交流,然后互相共勉学习。等我水平好了,自然就有项目可以参加了。

而且我觉得,慢慢写博客,其实挺有意思的,可以不断精炼自己的想法,在写的过程中,了解程序思维,展现内心的自己。并且写博客的话,如果有人点赞的话,也是对自己的鼓励。慢慢来,不好高骛远。毕竟人生不只是眼前这个二十年,还有两三个二十年等我去展示。

至于我的水平有多菜,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手动滑稽)

我大一学土木,除了英语其他成绩偏好,计算机基础绩点98(就是word,excel,ppt,vc考试,我上机分100,平时分95)。

大一下申请转计算机后,

一方面C语言,C++语言与Java语言都学得一知半解(就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时候也没人建议我看计算机导论,问同学,同学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不像数学,万变不离其宗,学习起来方便探究缘由。),

另一方面参与学生会工作,学习的时间安排不那么自由(不像大一那样,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不干,学习跟不上就花时间好好写笔记。结果我数据结构课交作业交了一个程序框图,别人都是写代码)

最后我大二上,其他专业课还好,数据结构却才六十多,虽然我也知道很重要,但是一开始跟不上,后来看mooc,也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感觉有力使不出的感觉。

说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我学C语言的时候没明白什么是面向过程,但是我在process语言中学到了。(因为我们大二上有一门《数字媒体创新创意》的课,它的第二部分实验课内容涉及到process语言)

那个时候我经常去图书馆借书了解这么语言,还花钱买了一本process的书(翻译外国的一本黑皮书),最后我写了一个程序祝舍友生日快乐。

大二下学期,

因为我连面向对象都没理解,老师还将Java跳着讲(因为大一的计算机学生已经讲过面向对象的课。但是我没有啊,而且我还不知道如何学起),又因为平时学生会有事,所以我就开始逃避学习,上课也不认真了。但是越是不学,越是不会,所以没过一段时间,又重新拿起书本学,结果更加不懂,同时英语又要考四级,于是我就反反复复放弃又拿起。

但是第八周开始,我们教高级程序设计(就是使用Android),我开始慢慢了解面向对象,重新激发兴趣,晚上甚至刷夜写代码。

渐渐同学开始问我相关问题,而我还能帮他们解决,就这样,我越学越起劲。

也越学越明朗,之后我越来越明白计算机导论的重要,于是买了一本《计算机导论》的书(和我那本process一样),早起没事的话就在书上写笔记。那些面向过程,面向对象的语言也能在计算机导论中找到根源。感觉好像学数学找到了方法,能明白缘由了。

  • 对于大一的课程:

    高数,线代,概数没问题。

    C语言没系统学习,大三上好好重修,查漏补缺;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没系统学过,大三下好好重修,查漏补缺;

  • 对于大二上的课程:

    离散数学没问题

    三维软件设计(3ds max),数字图像创意与设计(ps),数字影视技术基础(pr),数字媒体创意策划没问题

    数据结构学过,但是还需查漏补缺,打算大三重修;

  • 对于大二下的课程

    高级程序设计(Android)学会老师讲的东西,不过还需提高,现在在补充。

    脚本程序设计专题(3ds max)没问题。

    数据库技术学得不好,不过自己课余时间去钻研。

    计算机图形学没学习,但是不影响我写代码,平时看看。

    Java程序设计没学好,挺影响开发的,我最后去学也没学好,打算大三下重修或者旁听,查漏补缺。

  • 对于大三上

    重点学习操作系统,平时看看计算机组成原理的视频。

    软件工程,游戏引擎,三维游戏,动画原理就跟着老师的进度

  • 对于大三下

    重点学计算机网络。

    其他没事泡泡知乎,写写项目。还有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