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部落格要不要堅持更新,更新些什麼内容

部落格要不要堅持更新 ,更新些什麼内容

昨天剛推了一篇部落格,雖然隻是轉載,但是還是有一點點象征性的意義的。不過感覺就好像寫了一篇說說,沒有一點成就。

本來按照計劃,我還想寫寫一些技術筆記。畢竟之前看過一些部落格的部落客給的建議:如果想畢業之後好找工作,就可以寫寫部落格,寫寫GitHub項目,到時候面試的時候把這些給面試官看,行的話,一切好說。

但是,昨天逛知乎看到一個問答《呢?》,有兩個回答特别有意思。一個是大钊先生寫的,一個是一個匿名先生寫的。本來想轉載來着,但是太麻煩了。是以下面我就簡述一下要點,再寫寫我的觀點。

這個問答是一年前的,網址如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215929​​

大钊先生是一個vr遊戲開發,遊戲引擎研究愛好者。最近開始寫技術文章分享(寫這個回答的時候),寫了有兩個月,有十來篇。他的觀點是寫文章也需要社群互動。是以選擇一個好的平台很重要。

寫了三個内容,一個是分析平台,一個寫編輯工具,最後一個寫觀點。

平台他寫了七個平台。

1.知乎專欄,不是一個純技術社群,技術專欄看的人少,但是情感專欄随随便便上萬關注,美女爆照就贊無數。是以自己寫的幹貨隻能自娛自樂;

2.微信公衆号,沒推廣,沒人看,還不如寫筆記;

3.部落格園,一百來個閱讀量,但沒有評論;

過,但廣告太多,感覺低端(手動滑稽,不知道待會能不能發出去);

5.簡書,以前搜資料的時候閱讀過裡面的技術文章,寫的挺好的;

6.掘金,内容都是web前後端的;

7.GitHub,雖然很高端,但是體驗不好,面對國外讀者。

個人觀點:大部分認同,還是挺好用的,我經常有

工具。

markdown挺好用的,但是知乎不支援(手動滑稽)。

建站的話,推廣不易。

個人觀點:認同

觀點。

寫技術部落格太耗時間了。雖然看的話,十來分鐘,但是私下需要琢磨,醞釀,搜資料,驗證,整理,畫圖,組織文字。白天上班,晚上壓榨休息時間碼字。寫完之後得了些贊就沒了,少于評論。

以前絕對鼓勵技術人員寫技術部落格是“政治正确”的事,但是功利性來說,成本效益太低了,還不如自己好好學習,畢竟你學好了,面試的時候一聊就知根知底,不聊技術也會聊項目經驗光環。那些大牛之是以是大牛,不是因為寫技術部落格,而是花時間研究技術去了。是以建議随便寫寫就好。

個人觀點:挺認同的

匿名先生,也,codeproject,github,簡書,不過最後放棄公共的部落格。個人經驗:不要為了寫部落格而寫部落格。

也是寫了三個内容,

一個解釋為什麼不要為寫部落格而寫部落格;

一個表達對于部落格提高知名度這個觀點的觀點;

最後學如果非要堅持寫部落格的話,該怎麼辦。

三個解釋

1.很多人把部落格寫出了一篇教程,希望很多人都來看,浪費很多時間寫什麼前言,引用,排版什麼的流于形式的東西;

2.部落格總是想寫的大而全,浪費很多時間在邊邊角角的知識點,不如深挖一個點,因為這些邊邊角角的東西基本一看就懂;

3.真正熱門的部落格都是**教程之類的東西,确實對其他初學者而言,這些文章很有用,但是對于你自己來說,實作一遍例子知道基本用法隻花你一個小時,而寫部落格卻花了三個小時,有意義嗎?

個人觀點:簡直無從辯駁,他的這段文字我都沒法縮短凝練。同時也是深有同感,因為我16年就開始寫微信公衆,17年暑假還特意推送了一些關于新生入學的推送,當時好像就三十來個人關注(我這個公衆号沒有推廣過,但是在17年五月份給同學寫過一個拉贊的活動推送,結果引來了四千多閱讀量,但是後來都取消關注,隻有三十來個人在)

然後我就如同第一點和第二點那樣寫了各種攻略,流于新式的東西,寫了10篇左右得了一個原創的權限,然後又接着寫了10篇原創。結果大部分文章淪為炮灰就十來個閱讀,然後還取關了一波人(尴尬)。

但是我有一篇關于公衆号介紹的推送,得了一百多閱讀,(我TM也想不明白,我都沒發盆友圈什麼的,就慢慢來了一撥人閱讀)最近去看,發現有了八百多閱讀,其他的文章也有三十多閱讀量。而且我的公衆号都大半年沒更新了,現在居然有一百多個人關注,然後我沒出息的得意起來了(手動滑稽)。

一個觀點

知乎上很多人說寫部落格能提高知名度雲雲,但是真正知名的部落格都是有團隊營運的,你如果想靠這個”出名“,比較難。而且知名的部落格閱聽人廣也導緻内容偏簡單。可能含金量不高。

是以作者在ever note裡已經有近100篇自己的學習心得與總結,找工作的時候,直接把iPad給面試官看ever note,也受到他的肯定和賞識。

方法

如果你仍然堅持寫部落格的話,可以看陳碩的部落格,寫技術架構他跟你談設計理念與架構,寫優劣比較他跟你談用法。跟大部分部落格不一樣,該說啥說啥,不該說就不說。

他的經曆也給我們啟發:先在技術上有好的沉澱,在行業有成績,而且不要太關注部落格這種表面的東西,寫了幾篇很有技術含量的文章後,再去推廣你自己。這樣才是一個平衡的技術人才職業發展方式。

個人觀點:很認同,但是個人情況比較特殊。首先我技術上不夠紮實(特别是代碼寫不明白,最可悲的是還不知道哪些不知道),是以不好沉澱;然後我技術差,也參加不了什麼項目來鍛煉,是以在行業也取不了什麼成績。是以最後我打算寫寫部落格,參加問答,多與其他人交流,然後互相共勉學習。等我水準好了,自然就有項目可以參加了。

而且我覺得,慢慢寫部落格,其實挺有意思的,可以不斷精煉自己的想法,在寫的過程中,了解程式思維,展現内心的自己。并且寫部落格的話,如果有人點贊的話,也是對自己的鼓勵。慢慢來,不好高骛遠。畢竟人生不隻是眼前這個二十年,還有兩三個二十年等我去展示。

至于我的水準有多菜,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手動滑稽)

我大一學土木,除了英語其他成績偏好,計算機基礎績點98(就是word,excel,ppt,vc考試,我上機分100,平時分95)。

大一下申請轉計算機後,

一方面C語言,C++語言與Java語言都學得一知半解(就是隻知其然不知其是以然,那時候也沒人建議我看計算機導論,問同學,同學也說不出個是以然。不像數學,萬變不離其宗,學習起來友善探究緣由。),

另一方面參與學生會工作,學習的時間安排不那麼自由(不像大一那樣,想幹就幹,不想幹就不幹,學習跟不上就花時間好好寫筆記。結果我資料結構課交作業交了一個程式框圖,别人都是寫代碼)

最後我大二上,其他專業課還好,資料結構卻才六十多,雖然我也知道很重要,但是一開始跟不上,後來看mooc,也是隻知其然不知其是以然,感覺有力使不出的感覺。

說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我學C語言的時候沒明白什麼是面向過程,但是我在process語言中學到了。(因為我們大二上有一門《數字媒體創新創意》的課,它的第二部分實驗課内容涉及到process語言)

那個時候我經常去圖書館借書了解這麼語言,還花錢買了一本process的書(翻譯外國的一本黑皮書),最後我寫了一個程式祝舍友生日快樂。

大二下學期,

因為我連面向對象都沒了解,老師還将Java跳着講(因為大一的計算機學生已經講過面向對象的課。但是我沒有啊,而且我還不知道如何學起),又因為平時學生會有事,是以我就開始逃避學習,上課也不認真了。但是越是不學,越是不會,是以沒過一段時間,又重新拿起書本學,結果更加不懂,同時英語又要考四級,于是我就反反複複放棄又拿起。

但是第八周開始,我們教進階程式設計(就是使用Android),我開始慢慢了解面向對象,重新激發興趣,晚上甚至刷夜寫代碼。

漸漸同學開始問我相關問題,而我還能幫他們解決,就這樣,我越學越起勁。

也越學越明朗,之後我越來越明白計算機導論的重要,于是買了一本《計算機導論》的書(和我那本process一樣),早起沒事的話就在書上寫筆記。那些面向過程,面向對象的語言也能在計算機導論中找到根源。感覺好像學數學找到了方法,能明白緣由了。

  • 對于大一的課程:

    高數,線代,概數沒問題。

    C語言沒系統學習,大三上好好重修,查漏補缺;

    面向對象程式設計沒系統學過,大三下好好重修,查漏補缺;

  • 對于大二上的課程:

    離散數學沒問題

    三維軟體設計(3ds max),數字圖像創意與設計(ps),數字影視技術基礎(pr),數字媒體創意策劃沒問題

    資料結構學過,但是還需查漏補缺,打算大三重修;

  • 對于大二下的課程

    進階程式設計(Android)學會老師講的東西,不過還需提高,現在在補充。

    腳本程式設計專題(3ds max)沒問題。

    資料庫技術學得不好,不過自己課餘時間去鑽研。

    計算機圖形學沒學習,但是不影響我寫代碼,平時看看。

    Java程式設計沒學好,挺影響開發的,我最後去學也沒學好,打算大三下重修或者旁聽,查漏補缺。

  • 對于大三上

    重點學習作業系統,平時看看計算機組成原理的視訊。

    軟體工程,遊戲引擎,三維遊戲,動畫原理就跟着老師的進度

  • 對于大三下

    重點學計算機網絡。

    其他沒事泡泡知乎,寫寫項目。還有考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