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穷人的医疗信息化

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 千禧年发展目标 ”当中,与医疗卫生直接相关的有这么几项: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产妇保健;对抗艾滋病、疟疾及其他主要疾病。当初的计划是在2015年在全球范围实现这一系列发展目标,现在2015年已经近在眼前,而千禧年发展目标的达成(尤其在最低收入国家)还有明显距离,任重而道远。

穷人的医疗信息化

这几项与医疗卫生相关的发展目标,其实并不需要太高的医学技术。只要普及一些基本的卫生常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在有状况发生的时候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国民整体健康状况就会有显著改善。比如说吧,疟疾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发病率很高,尤其对五岁以下儿童的生命威胁极大,而防控疟疾和降低儿童死亡率的一个重要措施,说起来简单得令人惊讶: 正确使用蚊帐 。再比如说,很多得疟疾的病人在自我感觉身体恢复之后就会停止服药,结果没有尽数消灭体内的疟原虫,使得疟疾通过蚊虫继续传播。解决这些问题,不需要高精尖的医学技术,却需要将广大贫穷——通常同时也缺乏教育——的人们与原本就匮乏的医疗资源与医疗信息联系起来,使有限的医疗资源(主要是指专业医疗工作者)与医疗信息覆盖尽可能多的人群。

怎么样,听起来是不是很像信息技术能发挥价值的地方?确实如此。千禧年发展目标中专门有一条提到了“使更广大的人群受益于新技术,尤其是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指提高电话、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覆盖率。有了硬件,软件也得跟上,这就是“穷人的医疗信息化”要解决的问题。

在贫穷国家和地区,医疗信息化不可能遵循发达国家的即成轨迹、按部就班地发展,必须得抓住问题关键,积极地开展技术和业务创新,跨越式地发展医疗信息化。举个例子,发达国家的电子病历都是从医院建起,医院与医院之间再慢慢展开集成和数据交换;而像乌干达这样的国家,医疗设施本来就极度匮乏,再从医院开始建立电子病历,就不知猴年马月能全民覆盖了。因此乌干达政府选择了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线:跳过医院级电子病历的普及,直接建设全国统一的共享健康信息记录云——讽刺的是,发达国家因为从医院层面开始建立电子病历,各家医院之间差异颇大,现在想搞全国统一反倒困难重重,奥巴马医改强力推动建立全美健康信息交换(HIE)系统尚且推不动,倒是有望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贫穷国家先实现了。

穷人的医疗信息化

技术创新之外,业务模式创新也是贫穷国家医疗信息化的主旋律之一。居民离基层医疗点距离远,来往不方便,怎么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怎么有效跟踪每个人的健康状况?须知这些贫穷的乡村不光是偏远,而且条件恶劣,很多村庄不通公路,甚至连电也没有。在UNICEF(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WHO(世界卫生组织)的一系列项目中,大量使用了短消息(SMS)——尽管电脑和互联网的覆盖率很低,手机尤其是价格便宜又耐摔的feature phone在非洲却有很高的覆盖率。乌干达的 mTrac 就是这样一个创新的项目:通过短消息将广大居民与医疗工作者、医疗信息联接起来,使他们能通过简单的短信交互告知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得到医生的帮助。缅甸也在UNICEF的帮助下启动一个类似的项目,用手机短信来改善母婴保健水平——怀孕几周应该注意什么,新生儿是否健康,父母都可以通过短信得到帮助。

而且这类“穷人的医疗信息化”几乎都是开源的——贫穷国家出不起那么多钱来购买那些天价软件。于是这个领域形成了一个活跃的开源技术社群:OpenMRS/OpenERP/OpenELIS等几种开源软件结合起来,就成了一套完整的医院信息化系统,已经有亚洲国家计划在全国主要医院中推广这套系统;RapidSMS、Motech等技术使开发者们可以快速搭建起面向feature phone的应用;你还在一个输入框一个输入框地往页面上画表单吗?那弱爆了好么……Open Data Kit、Enketo/FormHub这样的技术直接就能生成整个表单逻辑,校验啦嵌套啦什么的都不在话下,你只要设计表单内容就好了;就连全国医疗信息整合这种高端话题,也有OpenHIE这样的组织在积极讨论。

技术创新、业务模式创新、而且完全开源。对于软件技术专业人士来说,“穷人的医疗信息化”简直就是一个宝藏。现在大家都讲“ Frugal Innovation ”,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最大程度激发想象力来解决问题,那种感觉真是挺爽的。

更何况,在这里解决一个“问题”,很可能就挽救若干人的生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