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讲述了圭多一家在二战中幸福而悲凉的故事。文章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视角对影片内容进行了哲学反思,从历史荒

作者:道尔顿笔记

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讲述了圭多一家在二战中幸福而悲凉的故事。文章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视角对影片内容进行了哲学反思,从历史荒诞性事件、理性与世界的对峙关系、人我之间的误会、人与自我的隔阂四个角度阐释了影片中的荒诞形态;

从反抗、自由、热情等三个维度挖掘影片主人公对荒诞人生的救赎途径。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是由罗伯托·贝尼尼执导,由罗伯托·贝尼尼、尼可莱塔·布拉斯基、乔治·坎塔里尼等人主演的剧情片。1997年12月20日,该片在意大利上映。

1999年,该片获得第7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最佳男主角、最佳配乐等三项奖项。影片讲述的是犹太青年圭多和好友费鲁齐驾车来到阿雷佐小镇,因车子出故障在途中邂逅美丽的女教师多拉,历经曲折转合,两人终成眷属,开启美丽的幸福人生。

当时的意大利正值墨索里尼推行种族改良政策,圭多、圭多的叔叔、圭多的儿子祖舒华都因犹太血统被强行送往集中营,非犹太血统的圭多的妻子多拉选择与丈夫、儿子同行,被送往同一集中营分开关押。

圭多不愿给儿子幼小的心灵留下恐怖的阴影,在集中营中,他以游戏假说保护了儿子,使儿子在集中营度过了健康、快乐的童年,因父亲伟大的爱,祖舒华幼小的心灵没有受到历史事件的伤害。整部影片以二战为背景,以圭多一家的遭遇为线索,在内容上展开了一个关于存在哲学中荒诞与救赎的哲学命题探索。

影片情节中的荒诞形态及其特征首先,荒诞是不合理的,不能用理性去解说的事件。纳粹种族主义的集权统治主张“不是使权利从属于一个人的利益,而是随时准备牺牲每一个人的重大直接利益,来执行它认定的历史法则和自然法则。”纳粹从根本上剥夺犹太人的公民权,犹太人“被剥夺了在这个世界的位置,一个能使言论产生意义、行动产生效果的位置。”“而不落实到个人行为的正确与错误标准。”使恐怖在意大利犹太人中蔓延。

“恐怖就是极权主义统治的实质。”“极权主义国家的居民完全被扔进和受制于自然过程或历史过程……他们只能做杀人者或者被害者。”影片主人公圭多是犹太人,他和叔叔、年幼的儿子祖舒华都被送进了集中营,丧失了公民权。壮年的圭多沦为囚徒,成为劳动工具。年老的叔叔被谎言欺骗送进毒气室再没出来。

年幼的儿子祖舒华因不爱洗澡逃过了被送进火炉活活烧死再制成肥皂、纽扣的悲剧。圭多的白人妻子多拉选择了和丈夫、儿子一起承担命运而沦为囚徒,成为纳粹的青壮年劳动工具。他们一家非人的遭遇源于人类历史上的荒诞事件。其次,荒诞是一种遭遇,来自于理性与世界的对峙。

这种对峙构成一种当下的荒诞性“关系”。影片中的荒诞场景具有“三合一”的性质,理性与世界分开而言,各自并不荒诞,但二者相遇即出现荒诞。这种荒诞形态贯穿影片始终。影片开头圭多和他的朋友费鲁齐开着失控的车子冲进迎接王子的人群中,被当作王子受到热烈欢迎,等真王子来了迎接的群众却毫无反应。

在这里,迎接王子的群众队伍和圭多与朋友驾车途径此地,以及王子的车子经过此地,这些事件单个来看并不荒诞,但一旦圭多和朋友的车子因刹车失灵冲进了王子的车队中,圭多不停用手挥舞着想要告诉群众闪开,却因手势与前面车队的氛围不一样而被当作王子,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等真的王子乘坐的车子到来时,本来是迎接他的群众却反应冷漠。这种遭遇对于圭多、王子来说都是荒诞的,只因群众并不知道准确的对象,一切仅凭外在形式。到达阿雷佐小镇后,圭多要去市政局申请开书店的手续。

在政务官的办公室,因离下班时间只有10分钟了,圭多被工作人员搪塞过去,没有拿到政务官的签字,在圭多说签个字只需要极短的时间,而工作人员不置可否时,他把手支在了窗台上,结果碰倒了窗台上的花盆,花盆正好砸在楼下政务官卢道福的头上,圭多冲下楼去帮忙,因修车时向多拉讨要的鸡蛋还揣在衣服口袋里,圭多便将鸡蛋从口袋里拿出顺手放在了政务官脱下的帽子里,政务官因再次看见犹太人圭多而生气不已,愤怒地拿起帽子戴在头上,造成鸡蛋淋头。

因巧合造成相连的几件事之间延伸出不可预知的后果,造成角色在影片中的荒诞遭遇。圭多与多拉约会时的三次荒诞巧合是圭多利用多拉不知道事情的原委而演绎出来的三段荒诞遭遇。

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讲述了圭多一家在二战中幸福而悲凉的故事。文章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视角对影片内容进行了哲学反思,从历史荒
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讲述了圭多一家在二战中幸福而悲凉的故事。文章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视角对影片内容进行了哲学反思,从历史荒
意大利影片《美丽人生》讲述了圭多一家在二战中幸福而悲凉的故事。文章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视角对影片内容进行了哲学反思,从历史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