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经典电影重温之《惊魂记》:魔鬼有时长着一张天使的脸

作者:影视左右

#头条创作挑战赛#

如果要选出最不适合剧透的一部电影,我一定会把票投给由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执导,安东尼·博金斯、珍妮特·利等主演的《惊魂记》。如果你还没看过这部影片,那下面的文字可以不用劳神再看了,因为涉及剧透。

经典电影重温之《惊魂记》:魔鬼有时长着一张天使的脸

看这部影片观众会一直处于导演的掌控之中。在希区柯克与特吕弗的访谈录中,希区柯克说,“我在执导观众”,“你甚至可以说我在拨弄他们,就像拨弄一件乐器。”

经典电影重温之《惊魂记》:魔鬼有时长着一张天使的脸

和《迷魂记》一样,《惊魂记》电影的前1/3的情节基本都是一些人物性格、命运的塑造与铺垫,看起来就像普通的影片。就观众而言,看开场会觉得是出轨恋情引发的悬疑惊悚故事,但下一个场景就变成携款潜逃的故事,再一转折又似乎预设着一段公路恋情……

经典电影重温之《惊魂记》:魔鬼有时长着一张天使的脸

可是,这些信号都是影片为观众营造的下意识错觉。导演的真正用意在于引出真正的惊悚情节与悬疑故事。而电影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影片进展到1/3处开始,然后让观众一步步紧随导演的镜头牵引,与影片中的人物深度共情,甚至在某些诡异的片刻在内心深处化身为主角,以主角视角揣测接下来的事件发展。

经典电影重温之《惊魂记》:魔鬼有时长着一张天使的脸

希区柯克在这部影片中运用了很多反向暗示的手法,让看起来惊悚紧张的画面并不意味着主角的危险处境,而看起来温暖暧昧的场景却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以“女主”携款潜逃的一系列紧张、惊恐的行为举止为例。看过影片就知道,她是因为偶尔一次的贪婪行动让自己承担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犯罪感。再比如,进入会客室之前,“女主”与男主在汽车旅馆的一系列言谈互动,“女主”是相对放松、信任的心态,男主也是温柔有礼的表现,而结果却是让人震惊的。

经典电影重温之《惊魂记》:魔鬼有时长着一张天使的脸

在很多希区柯克的电影中,真正的恐怖不是血淋淋的暴力场面,而是人性阴暗面的放大曝光:比如,像“女主”一样的普通人会因为偶尔为之的恶行让自己背负极大的负担,但真正的恶魔长久行凶却并不会感到良心不安;明明看起来温和有礼,谦逊惹人怜爱的旅馆主人却掩藏着另一重人格;有人在犯罪现场不慌不忙、井然有序地清理作案现场。

经典电影重温之《惊魂记》:魔鬼有时长着一张天使的脸

此外,这部影片除了大师级导演希区柯克的情节设置、镜头拍摄、美学风格、场面调度等电影艺术的表达,饰演男主角诺曼·贝茨的安东尼·博金斯也非常吸引人。

经典电影重温之《惊魂记》:魔鬼有时长着一张天使的脸

在影片中,诺曼的所有语言、动作、神态、表情的演绎与转变简直出神入化,在天使与恶魔之间,他演绎出了不同程度的过度性格,而每一个细节演绎都让人信服,甚至产生不可抑制地怜爱与同情。

经典电影重温之《惊魂记》:魔鬼有时长着一张天使的脸

当然这部影片并不完美,主要在于结尾部分一个心理医生喋喋不休又满满油腻的病理分析,不仅冲淡了整部影片的悬疑氛围和剧情张力,也破坏了影片的紧凑结构和美学风格,看起来有些画蛇添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