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15):供应链网络化协同模式

作者:数字化碎知识

数字化转型往往是始于学习,而学习成功典型案例无疑是最佳的学习模式。

更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欢迎关注我头条号,一起成为数字化精英。

案例简介

中小型医械零售行业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行业集中度较低等问题。宏途创联科技通过供应链网络化协同来实现全渠道有效交互衔接,根据订单信息和供应链产能评级情况进行智能产销匹配,现有产能得到有效挖掘,闲置产能平均下降10%,库存成本下降20%,供应链上下游沟通效率提升20%,交付周期缩短15%。

主要背景

近年来,大陆医疗器械市场呈现出高速增长态势,医疗器械供应链正呈现出规模化、智能化、专业化、合规化、扁平化、集中化的新发展趋势。然而,经营主体分散、资源利用不充分、标准化程度有待提升仍是中国医疗器械供应链面临的难题。受产品属性影响,医疗器械供应链从物流、销售到服务,行业集中度均较低。

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15):供应链网络化协同模式

供应链采销智能协同

链上中小企业对于市场数据、设备数据、运营数据的价值认知不足,信息孤岛的现状导致了企业内外部的沟通协同能力不足、生产灵活性差,随之而来的是库存成本高、接单途径少、融资授信难的尴尬境地。

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正在逐步认识到数字化升级、上云上平台的重要性,但不能坚定信心推进落地。对数字化升级后的前景预期不够清晰、实施路径不够明确、外延服务不够丰富是迟滞管理者最终决策的根本原因。

基于此,创联科技从产业链角度进行资源整合,用产业互联创新模式推动中小企业迈出数字化步伐,再通过丰富的数据增值服务将数据价值回馈给中小企业。

具体举措

针对上述问题,创联科技结合实际情况为某医疗器械B2B平台供应链上的生产企业制定了生产数据上云规划,同时将物流、库存、订单信息接入IU工业云平台,在用数据信息为中小企业赋能的同时,通过信息共享实现对市场变化的敏捷反应,通过订单智能拆解匹配实现供需高效协同,通过模型测算确定适当产能、应对不同扰动程度事件恢复时间及对应的应急方案,提升供应链应对风险的能力。

(一)中小企业数据上云

IU工业云平台是创联科技自主研发的为工业企业提供生产要素数据上云及设备管理、安全管理、供应链管理、能耗管理、云端数据分析等模块化服务的平台。

供应链中小企业的设备状态及产能数据上云可以通过IU数据采集设备(适合于设备分布零散、数量少的场景)将数据直接上传至IU云平台;或是部署本地工作站(适合设备集中、数量多的场景),将所有采集的数据汇集到工作站,再由工作站统一发送至IU云平台。平台支持与多种类型ERP系统对接,库存数据与订单数据可便捷接入IU云平台。

(二)供应链信息共享与恢复测算

创联科技运用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从产量数据、物流数据、库存数据到销售数据供应链全链可视化,自动生成数据看板,动态监测供应链生产、运输、交付全过程的运转情况。通过IU工业云信息共享与恢复测算系统实时传递至供应链各个共享单元(供应商、制造合作伙伴和物流中心),以最快的速度识别异常环节、最大程度避免风险随链条传递情况的发生。同时平台根据两侧数据通过模型推算出各个单元遇到突发风险的恢复时间,充分了解供应链的弱点和弹性,对薄弱单元进行标记并自动告警,不断增强供应链各节点风险应对能力,协助优化并完成恢复计划及能力建设,确保在实际扰乱事件发生时所有的恢复计划和能力建设都准备到位。

(三)产能优化及协同

在IU工业云产能优化及协同系统,平台根据过去订单履行状况、产品品质等信息对生产商进行产能评级,形成动态的产业链供应商库。需求侧订单信息根据产品种类、紧急程度拆解后,平台可自动匹配入驻的最优闲置产能厂商,彻底打通产能信息与订单信息,实现供需高效协同,从而有效提高供应链沟通、交付效率。同时,通过产业特性及扰动事件发生概率,确定应对突发风险的冗余产能水平,从而对供应链生产厂商数量及其产能提供优化意见。

通过对全链数据信息的实时共享和供需自动匹配机制,实现现有产能利用最大化,协同效率最优化;通过恢复测算和适当冗余产量测定,调整供应链产能、制定应急预案,有效提高供应链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

取得成效

创联科技通过供应链网络化协同来实现全渠道的需求订单、供应厂商之间的有效融合交互衔接,在中小企业生产商、B2B平台、供应链整体效率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助力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

创联科技已为一百余家平台工厂制定了生产数据上云计划并落地,工厂完成上云实施后即联入战略伙伴方的B2B平台商城。通过数据上云,现有产能得到有效挖掘利用,闲置产能平均下降10%,库存成本下降20%,资源利用率显著提升。通过生产及产能管理系统,实现关键设备状态及产能信息高效管理,结合ERP系统,形成产销匹配、生产管理、运营管理为一体的全系统管理平台

(二)有效提高供应链效率

上下游一站式打通,通过C2M模式,销售侧下单后,订单自动发向产能闲置厂商,实现订单全流程追踪,交付有保障。同时,通过产能及终端需求分析,打造柔性供应链基础,新品开发反馈时长降至15天。

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15):供应链网络化协同模式

大屏展示

(三)供应链柔性化提升

通过IU云平台可实现对产线状况的实时监控,迅速发现异常环节,结合订单自动拆解匹配机制,可快速获得可替代厂商信息并自动分配生产任务,实现了分散生产设备资源的统一调度,有效提高市场应对能力。通过中小企业授权数据的同步,采购-生产、供应链各环节间协同性大幅提高,供应链闲置产能下降10%,供应链上下游沟通效率平均提升20%,交付周期缩短15%。通过数据协同业务实现全方位的信息覆盖、生产要素的高效匹配,实现库存成本20%的降低,最大化供应链价值。

随着更多厂商的入驻,产业经营主体分散程度将得到有效降低,供应链单个厂商的不可替代性减弱,保证产能在适当冗余范围,供应链应对突发风险的调控能力将显著提升。

(四)成效实例:基于IU云系统的弹性化供应链有效应对新冠疫情下的订单激增

新冠疫情初期,战略伙伴方的B2B平台接到大额国内订单,此前平台主要从事跨境贸易,IU云系统觉察异常并发出提示。鉴于此,该平台开始马上准备紧急反应预案,若订单量一旦增加到预判数值,即开启预案。随着疫情蔓延,公司陆续接到来自欧洲、北美、拉丁美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订单,需求迫切且数量巨大,公司调动所有工厂开启7*24小时紧急预案,供应商材料准备、生产线人员及设备仅需一天即可达到要求,订单自动拆解分派,所有产线按计划满负荷运转,日产量激增15倍,最大程度保证订单如期交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