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弑父的《封神》,刺出“拓荒”的野心一剑

弑父的《封神》,刺出“拓荒”的野心一剑

弑父的《封神》,刺出“拓荒”的野心一剑

“弑父”,意味着暴力的抹杀与重建,在权威之上铺陈新的子集概念;以“弑父”为叙事主题,《封神》的一面关于野心、欲望与争斗,一面则关于粉碎崇拜、摆脱控制、找回自我。鉴别真伪、抉择善恶、心灵成长,就是《封神》挖掘出的新价值。

在这一过程中,导演乌尔善毫不遮掩重建市场秩序的野心,欲用《封神》系列进行“类型拓荒”,但猫眼预测票房下降,片方探索会更加谨慎;但在这场近十年铺陈出的创作中,无论是宏大多线叙事、人物群像塑造抑或对时代文化审美的把控难度,都证明了这条新的“史诗大片”路,还并不好走。

作者:梁湘‍‍‍‍‍‍‍‍‍‍‍‍‍‍‍‍‍‍‍‍‍‍‍‍‍‍‍‍‍‍‍‍‍‍‍‍‍

编辑:蓝二‍‍‍‍‍‍‍‍‍‍‍‍‍‍‍‍‍‍‍‍‍‍‍‍‍‍‍‍‍‍‍‍‍

版式:王威

弑父的《封神》,刺出“拓荒”的野心一剑

十年一剑的《封神》系列终于来了。踏入IMAX巨幕影院的观众会发现,银幕上呈现出的画面颠覆了预期:开篇雪地攻城的恢弘场面直逼史诗天花板,电影在服化道、布景、运镜处理、后期制作等方面,达到国内电影工业的头部水准;剧情上,拥有全新人设的纣王殷寿深谙权谋,为了夺位,向父亲刺出了极具野心的一剑。

这一剑,也刺向了国内的类型赛道。

“弑父”,意味着暴力的抹杀与重建,在权威之上铺陈新的子集概念。导演乌尔善毫不遮掩自己的野心,打算用《封神》系列进行“类型拓荒”。他强调,《封神》系列并不是奇幻片,而是神话史诗片,“这是华语电影的全新类型,我愿意用十年八年的时间搞搞,就像搞出一颗原子弹”。

新类型意味着新文本、新视听、新概念,《封神》系列主创,瞄向中国传统神话土壤,在挖掘这份新的时候,注入了当代价值观,并用大成本的技术支持,给予这份本文偏向西式的镜头表达。

十年踪迹十年心,这段时光长跑有投入、有沉淀,也有难以规避的割裂。敢于向权威弑父的《封神》,确实拿出了真诚且亮眼的操作,但在新类型拓荒这个大命题中,或许还需要在观众与市场的叩问中如纣王殷寿那般,提前修建一道自焚的祭坛。

类型拓荒:大片思维的中式史诗‍‍‍‍‍‍‍‍‍‍‍‍

一定程度上,国产魔幻大片,是与乌尔善这个名字绑在一起的。

早在2002年看《指环王》时,乌尔善就被其中的魔幻场面深深震动。学艺术出身的他,专注中西方历史、宗教、神话。《指环王》的宏大,盘古开天地般在他心中撑起了封神的念头。乌尔善认为,中国有着丰沛的文化资源,也能拍出如《指环王》这般的神话史诗题材电影。

2007年,乌尔善开始在大众电影中试水奇幻题材,《画皮》系列大获成功,2015年末《鬼吹灯之寻龙诀》让他名声大震。而这,还不足以达成他心中的神话史诗级别。在他看来,能撑起中国古典文化与当代审美的,是《封神演义》——“它拥有神、妖、人的世界观设定,千百年流传,国民性强大,同时也蕴含着英雄成长、时代变格等母题内核”。

弑父的《封神》,刺出“拓荒”的野心一剑

这种对项目的内外考量,成了神话史诗片这个拓荒类型的标准之一。乌尔善野心之底气,在于对中国影视市场的信心,“中国有最棒的市场,中国观众简直是全世界最多的、最宽容的、最好的观众。只要你满足观众的基本需求,只要提供情绪价值,观众都会赞美”。

基于这个逻辑,乌尔善认为,电影行业面临的最大危机,其实就是观众的流失。让观众重新坐回电影院,解决流失的方法之一,就是从外显上加强电影的感官体验、视觉冲击、声音体验,“为了类型拓荒,就得考虑类型达到标准、类型及格的问题”。

在这种“大片思维”之下,2017年5月,投资30亿元的《封神三部曲》正式启动。粗估,三部曲的合计票房得90亿才能收回成本。

作为东方奇幻电影的探索先锋,乌尔善在中国故事中寻求融汇前沿科技的可能性。既然要封神,那就先自创一个神明栖息的宇宙,力图拿出国产片顶级的想象力去还原神话题材的核心聚点。想象与现实、新与旧,本就是一场矛盾对立,这中间的方方面面,都涉及到策划端的选择问题。

在筹备时,乌尔善与美术团队考虑过,到底是遵循商周时期真实历史风貌,还是按照《封神演义》中对商周时期的想象进行布景搭建。如果完全基于历史,《封神演义》作为原著,本身就经不起推敲——作为故事背景的道教当时并未诞生,故事基点并不存在。还原历史并不是文娱作品的使命,况且电影的受众是现代人。

于是,《封神》主创,以元明水陆画作为依据,融合了商周青铜器与宋代山水,新创了一个半架空的封神世界。朝歌和西岐在视觉上,色调、设计各自统一。有相应专业度的观众,可以分辨出唐代《八十七神仙卷》等古画作品在角色服饰上的呈现、《千里江山图》在昆仑仙境中的意象具化等等,既有绮丽的想象,也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厚重。

构建完世界观后,《封神》主创在人设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拨乱反正。

弑父的《封神》,刺出“拓荒”的野心一剑

在深耕《封神》的近十年中,封神IP已经成了影视市场的热门,随着《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等等的上映,追光动画与彩条屋共同撑起了封神热度。这其中,有对原著的忠实,有对情节的新编,更重要的是,试水了观众对于封神神话的认知感受。事实证明,能否打破观众固有印象、带来全新震撼,是一个新系列能否立足的关键。

因此,当一个文武双全、英气逼人的纣王出场时,能够让观众感到惊讶,留下记忆点,《封神》系列便成功了一半。事实上,在史书中,纣王本就是“长巨姣美、筋力超劲、闻见甚敏”的正面形象,并不如《封神演义》那般沉迷酒肉美色、不思进取。在乌尔善看来,费翔完美符合了纣王的气质。成片中,费翔游刃有余,不负众望地将天下共主的野心、癫狂、魅力展示得淋漓尽致。

与纣王搭戏的妲己,则由新人演员娜然出演。娜然是一名动态演员,平面宣传图看不出的魅惑,在电影中妖媚横生。虽然妲己的很多分镜,既有《画皮》系列小唯的既视感,灵狐出窍时也有欧美系《魔兽世界》的借鉴痕迹,但娜然对动物性的诠释演绎,着实令人印象深刻。

《封神》系列严格筛选演员,演员们进组后也会进行封闭训练。饰演姬发的于适、饰演殷郊的陈牧驰等年轻演员,以“君子六艺”为基础,学习表演、马术、武术、弓箭等课程,塑造了古代战士身材的肌肉线条。礼仪与野性共存一身,男色与美色平分秋色。肌肉男团也成了《封神》宣发期的主力。

乌尔善在面对采访时表示,当下的影视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不断用作品提升工业制作水准。而《封神三部曲》的愿景,是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展示了解中国当代的创作思想,这也是神话史诗片这个类型的使命之一。

弑父的《封神》,刺出“拓荒”的野心一剑

弑父内核:旧神话的当代解读‍‍‍‍‍‍‍‍

看完这部《封神》后,很多观众认为,这是一部原著被大幅度魔改的故事。到底是误读还是新读,权衡其中的尺度,是主创团队最需面临的挑战。创造一个国内的新电影类型,打磨表皮只是第一步,重要的,仍然是对内里的把握。

一个冷知识是,《封神演义》本身就是一部同人作品。这部成书于明代的作品,经过明清文人的反复修改增删,版本众多,内容杂乱,深究下来其实逻辑混乱,跟列于四大名著的《西游记》看似类型一致,从文学水平来看不可同日而语。

以纣王这个人物为例,《封神演义》中的他前后矛盾,时而机敏睿智、通情达理,时而不分忠奸、不通人情,连外貌特征都在不断变动——客观原因是多人共创作导致文本不一致,但对影视改编而言,这是个需要谨慎探讨的议题。在传统观念里,亡国之君确实与正面形象不太匹配,但史书里的纣王又的确高大英俊、出类拔萃。

乌尔善的编剧团队邀请历史学、民俗学等专业人士参与剧本策划,打磨出十多稿剧本,最终确立了一个缺少父爱、天资卓越、城府极深的野心家形象。既然反派的种子来自角色内因,妲己的魅惑就显得累赘多余,因此,妲己被设定为一个为报恩、妖术惑心只为实现纣王心愿的外显角色——纣王从一开始就知道妲己为妖,但他,就是要借用妲己的妖力。

弑父的《封神》,刺出“拓荒”的野心一剑

这样的设定,与其说是魔改,不如说是更为忠实历史与逻辑的新式解读,无疑也塑造出了有史以来影视层面最成功的一个纣王。乌尔善自己也对这个设定极为满意,称赞殷寿“具备一个反派应有的复杂性,拥有更具说服力的王者形象,让戏剧变得可信”。

以纣王的夺权之路作为底层逻辑,也让《封神演义》原本混乱的多线故事拥有了一个明晰的叙述主干。为了夺权,弑父成了必经之路,剧情也围绕弑父进行了深度展开:缺失父爱的殷寿不仅自己要弑父,甚至也要控制身边所有人,一同走向弑父的命运。

因此,“质子”这个设定,成了剧作文本的关键点:殷寿令东西南北四大伯侯献出亲儿子,留在身边当做人质,借以控权。同时,殷寿也让质子们相信,他们的父亲之所以把自己送往朝歌,是因为他们不受父亲重视;更被看重的兄弟留在父亲身边做了储君,他们只能被迫上战场,客死他乡。

电影开场的冀州之战,殷寿利用质子苏全孝之死,成功上演了一幕兔死狐悲。所有质子们感同身受,无不更加痛恨自己亲父,更为崇拜魅力无限、能力超群、能够理解他们处境的殷寿。顺着这条逻辑线走下去,四名质子与四名伯侯自相残杀的场面,成了必然,也成为电影最为震撼的场面之一。

弑父的《封神》,刺出“拓荒”的野心一剑

乌尔善认为,打动观众的一定不是妖魔鬼怪,而是情感力量,《封神》虽然是有丰富的宗教神话元素,但最终还是要回归故事本身。原著中“文王食子”的桥段令人印象深刻,而这其实也是父子关系的一份延伸。

《封神》主创,让上升价值观的任务,落在了姬昌身上——全片中,他几乎是唯一一个正常的父亲。在所有的质子中,唯有姬发没能彻底被殷寿洗脑,因为姬发清楚且坚信,自己的父亲姬昌对自己有毫无保留且公正的爱。即便是拥有阴谋论的质子选拔,姬发也是自己做了手脚,心甘情愿地来到了殷寿身边,因为他认定殷寿是个大英雄,他也想成为大英雄,这中间,从没断裂过父子之爱。

而雷震子的出场,不仅完成了角色群像的丰富,也承载了表现西伯侯姬昌仁爱之心的作用。殷寿在战场上扬言“马看到什么,是由人决定的”,他确实也一直在逢场作戏操控人心;而姬昌在认雷震子为子时的那句“你是谁的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则与之高下立判,对立明显。

在父权结构体系中,对“父”的认同往往超越了自我认同,质子们在殷寿的操控下,这种认同还带上了些许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味道。但在这场凝视父权制的解构与自反中,姬发完成了另一场“弑父”:对父权崇拜的滤镜粉碎,摆脱精神控制,找回自我。

乌尔善认为,弑父情节的内核,是关于善恶的选择。通过年轻的周武王姬发视角,展现英雄的成长,是神话史诗片的经典叙事,“人物经历不同事件,做出不同选择,走向不同人生。这样的故事是跨越时代的,对当下观众来说也很有意义”。

鉴别真伪、抉择善恶、最终获得心灵成长,就是挖掘封神故事中的当代价值。

弑父的《封神》,刺出“拓荒”的野心一剑

概念守成:西方审美的时代断层‍‍‍‍‍‍‍

“9年前,也就是2014年6月,我的大儿子刚刚出生,《封神三部曲》开了第一次剧本研讨会。等到影片公映,我的大儿子已经9岁了。”

乌尔善的这段话,透露出了身为创作者的艰辛历程。根据他的分享,《封神演义》原著里偏向宿命论的观点,而这与现代价值观有冲突,所以需要重新提炼主题和核心人物,重新整理故事线,并装进三部曲的故事结构里。三部曲要讲述一个完整故事,每部电影还需独立成篇,以英雄成长、时代变革、善恶斗争作为各自的主题。创作有难度,制作很复杂,9年时间工作量确实太大。

诚然,十年磨一剑,确实以时光为厚度,给予作品更高的质量与厚重,但十年磨一剑的前提是具有预见性。这份预见,不仅仅是视觉上,由于特效和后期是早在几年前完成,能否跟上当下观众的视听审美迭新,更重要的是,它是否在流行趋势与文化内核上,迎上当下观众的审视。

弑父的《封神》,刺出“拓荒”的野心一剑

深究下来,《封神》第一部虽然在人设上完成了出新,抓住了弑父夺权的主题,营造价值观对立;但基于故事本身,它却丢失了应有的明晰。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在这部电影中很难讲明,谁才是故事的主角。

是纣王?一个反派人物,有自身的魅力与孤光,而角色职能上显然不能成为正面叙事的主角。

是姬发?但姬发的戏份甚至还不如反派殷寿多,前期匆匆出现,中期淹没在支线中时现时无,后期来了场归乡之旅,有些突兀,也让结尾的情绪显得无力支撑。

是姜子牙?这名自愿接纳封神榜,从而丧失神力化为凡人的搞笑仙人,拥有“将封神榜交给天下共主”的责任。而这其实是一条非常好写的主线,借姜子牙这一朴素视角,揭发纣王真面目,见证姬发觉醒,找到真正的天下共主——但显然,成片中,姜子牙是一个写着写着就丢掉的角色。

全片人物众多,故事线庞杂,主创似乎只为系列作品布局,视角站得更高,反而没有看到身为一部作品本身的完整性。

弑父的《封神》,刺出“拓荒”的野心一剑

也正因为缺失对多线叙事的把控,情节的起承转合也出现了断层。人物内层的善恶变得直给,角色之间的互动也变成了既定:纣王到底是如何与妲己达成了灵肉的交融合作,姬发到底是如何在父辈权利中做出抉择,一切转折都缺失了细节与铺垫,用表面式的机械表达给予呈现。

姜王后之死、姬昌食子、比干挖心……这些经典桥段,完全被工具化,失去了自身应有的特色。甚至四大伯侯的儿子之间的矛盾摩擦,也浅显到成了一种“西式霸凌”:单纯为了制作戏剧矛盾,根本不需要铺设内因。

中式艺术的特点在于留白,赶场一般的《封神》中,留白几近殆尽,转向了西方电影的快节奏叙事,更容易被接受,也更难被推敲。

这份基于多年前面对《指环王》的欣喜,在《封神》上成了一种粗暴的转移。雷震子的妖魔化形态,不仅与《山海经》毫无关联,反而类似西方的蝙蝠魔,更易被西方市场所接受。甚至申公豹的求师所得的必杀技“移魂术”,也只是利用符咒,让两座巨型雕像活过来加入战场:除了视觉加持外,没有对剧情有任何增益。

而全片最大的问题在于,力图给予旧神话新说的《封神》,仍然停留在“帝王乱伦理导致天罚,找天下共主用封神榜拯救苍生”的层面。主角们要做的,仍然是把重要的信物,交给最正确的人,个人主义情结严重,仍然隶属于神器与新王的陈旧叙事,那份封神榜不过只是魔戒的中式翻版。这样简单的价值观,并没有达成心怀天下的宏大视角,而史诗片最大底子,本应当是厚重而普世的历史观。

纣王的设定,成了另一种希腊神话的宙斯,但中国神话最需要的,仍然是来自本土的精神延续——不是单纯的认父与弑父,而是以当下的视角重新审视文化的源头,在神话的土壤上探讨“天道人伦”,让一种价值观战胜另一种价值观,而这个过程,就是最好的封神。在这一点上,《封神》主创,似乎仍然没有找到神话史诗片这个新类型的新概念。

当然,目前我们看到的《封神》第一部并非全部,而是系列的序曲。乌尔善表示,“封神三部曲”后两部已经拍完、剪完,目前还未做视效;后续会有更多角色加入,视效难度会进一步升级,计划依次于2024年、2025年暑期档上映。也许我们所有的问题,会在后两部中得到更好的解答,就让封神之路,再延伸得更远一些。

弑父的《封神》,刺出“拓荒”的野心一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