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美方延长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积电是否会在大陆建厂?

作者:趣观财经

文|远山

编辑|多鱼

  •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自从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加大了对半导体产业的投入力度。

不管是已经在这方面有所成就的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发展中的国家,都在卯足了劲儿的向前冲。

然而在我们努力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以美国为首的霸权国家,为了遏制大陆相关产业的发展,一直在用各种不道义手段制裁我们,企图以这样的方式阻止大陆相关产业的崛起。

美方延长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积电是否会在大陆建厂?

然而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很难得到企业的支持,也很难真正成功。

无奈之下,美国不得不延长对日韩等企业的豁免期,同意他们继续在华发展。那么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台积电是否会重回大陆投资建厂呢?

如果他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又会对华为造成怎样的影响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具体的讲解吧。

美方延长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积电是否会在大陆建厂?
美方延长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积电是否会在大陆建厂?

一、孟晚舟表明华为发展的决心

华为这家企业,现在已经被我们视作是民族科技企业之光。

早在2020年的时候,华为就因为发展的过于突出而受到美国的打压和制裁,但这家企业始终坚守在一线,从来没有因为外部的冲击而退缩。

这场长达几年的逆境,并没有给华为的发展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反而激励着华为在压力之下不断迸发出巨大潜力。

美方延长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积电是否会在大陆建厂?

虽然现在美国放松了对华的制裁,允许美日韩等相关企业重新恢复与中企的合作,但这些仍然没有打消华为继续走独立发展之路的想法。

华为现任领导者孟晚舟在媒体面前明确表示,接下来华为还将继续砥砺向前,力求实现全方面的突破。

华为一向把局势看得很清楚,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他们都始终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不断迈进。

美方延长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积电是否会在大陆建厂?

这一国产品牌的选择和做法,也在行业内树立起了极好的榜样,起到了相应的示范作用。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统计来看,华为每年都会将20%左右的营收投入到科技研发当中。

虽然在我们很多人看来,20%的占比并不算高,但对于华为这样的大型企业来说,能将这样大一笔钱投入到科研项目当中,已然是不容易的事情。

据悉,这些年华为在科研中投入的资金,累计已超过4400亿元人民币!

美方延长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积电是否会在大陆建厂?

在每一位华为人的共同努力下,华为不仅成功活了下来,还在市场上拥有了更高的知名度和更大的影响力。

现在华为已然成为一个让国人骄傲的品牌,在海外市场上,也同样倍受消费者青睐。

美方延长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积电是否会在大陆建厂?

二、豁免期延长是否会影响台积电的选择

台积电作为大陆台湾省的芯片制造巨头企业,在整个国际社会上都是非常有名的。也正是因此,美国才会多次向这家企业抛出橄榄枝,希望他们能够远渡重洋赴美发展。

美方延长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积电是否会在大陆建厂?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心实意的合作,那么台积电去往美国投资建厂,对于双方来说都将会是好处多多、互利共赢的合作。

但令人没想到的是,美国从一开始就没有给出足够的诚意,而是通过画大饼的方式让台积电有所向往。

等张老板真的带领台积电去往美国之后,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不切实际的承诺罢了!

美方延长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积电是否会在大陆建厂?

不仅仅是大陆的台积电,日韩等国的半导体企业,也同样因为选择与美国站在同一阵营而遭到冲击。

面对这些企业不满的情绪,美国不得不提出豁免,并在此基础上延长豁免期,允许这些企业在豁免期内与中企合作。

台积电也同样有豁免期,可以在期限范围内恢复与内地相关企业的合作。也正是因此才会有不少网友们猜测,觉得台积电接下来可能会有在内地投资建厂的想法。

美方延长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积电是否会在大陆建厂?

想法确实不错,但结合实际来看,张老板可能不会这样做。一方面是其志不在此,而在于更加广阔的全球市场。

当初之所以选择去美国投资建厂,一方面确实是看中了对方承诺的400亿美元补贴金,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能够借助美国的大平台,更好的登上世界舞台。

除此之外,之前台积电为了追随美国,从主动单方面切断与华为等中企的合作。这样做给中企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现在内地的不少企业和消费者,对台积电的态度都不算友好。

所以,选择在内地投资建厂,也同样是一件冒险的事情。

美方延长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积电是否会在大陆建厂?

总的来看,美国豁免期的延长,对于这些企业在华发展而言,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意义。

在过去的几年间,中国半导体产业相关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海外企业选择在这个时候回归中国市场,也不见得还能像以前那样吃香。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