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方延長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積電是否會在大陸建廠?

作者:趣觀财經

文|遠山

編輯|多魚

  •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進行讨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自從進入21世紀之後,世界各主要國家都加大了對半導體産業的投入力度。

不管是已經在這方面有所成就的西方發達國家,還是尚處于起步階段的發展中的國家,都在卯足了勁兒的向前沖。

然而在我們努力向前發展的過程中,以美國為首的霸權國家,為了遏制大陸相關産業的發展,一直在用各種不道義手段制裁我們,企圖以這樣的方式阻止大陸相關産業的崛起。

美方延長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積電是否會在大陸建廠?

然而事實證明,這樣的做法很難得到企業的支援,也很難真正成功。

無奈之下,美國不得不延長對日韓等企業的豁免期,同意他們繼續在華發展。那麼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台積電是否會重回大陸投資建廠呢?

如果他們做出了這樣的選擇,又會對華為造成怎樣的影響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具體的講解吧。

美方延長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積電是否會在大陸建廠?
美方延長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積電是否會在大陸建廠?

一、孟晚舟表明華為發展的決心

華為這家企業,現在已經被我們視作是民族科技企業之光。

早在2020年的時候,華為就因為發展的過于突出而受到美國的打壓和制裁,但這家企業始終堅守在一線,從來沒有因為外部的沖擊而退縮。

這場長達幾年的逆境,并沒有給華為的發展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反而激勵着華為在壓力之下不斷迸發出巨大潛力。

美方延長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積電是否會在大陸建廠?

雖然現在美國放松了對華的制裁,允許美日韓等相關企業重新恢複與中企的合作,但這些仍然沒有打消華為繼續走獨立發展之路的想法。

華為現任上司者孟晚舟在媒體面前明确表示,接下來華為還将繼續砥砺向前,力求實作全方面的突破。

華為一向把局勢看得很清楚,不管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他們都始終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不斷邁進。

美方延長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積電是否會在大陸建廠?

這一國産品牌的選擇和做法,也在行業内樹立起了極好的榜樣,起到了相應的示範作用。根據官方給出的資料統計來看,華為每年都會将20%左右的營收投入到科技研發當中。

雖然在我們很多人看來,20%的占比并不算高,但對于華為這樣的大型企業來說,能将這樣大一筆錢投入到科研項目當中,已然是不容易的事情。

據悉,這些年華為在科研中投入的資金,累計已超過4400億元人民币!

美方延長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積電是否會在大陸建廠?

在每一位華為人的共同努力下,華為不僅成功活了下來,還在市場上擁有了更高的知名度和更大的影響力。

現在華為已然成為一個讓國人驕傲的品牌,在海外市場上,也同樣倍受消費者青睐。

美方延長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積電是否會在大陸建廠?

二、豁免期延長是否會影響台積電的選擇

台積電作為大陸台灣省的晶片制造巨頭企業,在整個國際社會上都是非常有名的。也正是是以,美國才會多次向這家企業抛出橄榄枝,希望他們能夠遠渡重洋赴美發展。

美方延長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積電是否會在大陸建廠?

如果這一切都是真心實意的合作,那麼台積電去往美國投資建廠,對于雙方來說都将會是好處多多、互利共赢的合作。

但令人沒想到的是,美國從一開始就沒有給出足夠的誠意,而是通過畫大餅的方式讓台積電有所向往。

等張老闆真的帶領台積電去往美國之後,才發現這一切不過隻是不切實際的承諾罷了!

美方延長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積電是否會在大陸建廠?

不僅僅是大陸的台積電,日韓等國的半導體企業,也同樣因為選擇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營而遭到沖擊。

面對這些企業不滿的情緒,美國不得不提出豁免,并在此基礎上延長豁免期,允許這些企業在豁免期内與中企合作。

台積電也同樣有豁免期,可以在期限範圍内恢複與内地相關企業的合作。也正是是以才會有不少網友們猜測,覺得台積電接下來可能會有在内地投資建廠的想法。

美方延長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積電是否會在大陸建廠?

想法确實不錯,但結合實際來看,張老闆可能不會這樣做。一方面是其志不在此,而在于更加廣闊的全球市場。

當初之是以選擇去美國投資建廠,一方面确實是看中了對方承諾的400億美元補貼金,另一方面則是希望能夠借助美國的大平台,更好的登上世界舞台。

除此之外,之前台積電為了追随美國,從主動單方面切斷與華為等中企的合作。這樣做給中企帶來了較大的負面影響,現在内地的不少企業和消費者,對台積電的态度都不算友好。

是以,選擇在内地投資建廠,也同樣是一件冒險的事情。

美方延長豁免期,孟晚舟:全面突破,台積電是否會在大陸建廠?

總的來看,美國豁免期的延長,對于這些企業在華發展而言,實際上并沒有什麼決定性的意義。

在過去的幾年間,中國半導體産業相關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在各自的細分市場中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海外企業選擇在這個時候回歸中國市場,也不見得還能像以前那樣吃香。

對此,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