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以话剧《雷雨》为例,分析戏剧动作的独特性

作者:尼尔笔记
以话剧《雷雨》为例,分析戏剧动作的独特性

文/尼尔

编辑/尼尔

戏剧动作概述

戏剧是一门动作艺术。黑格尔曾说:“动作能够使一个人的性格,思想,目的得到最明显的体现,而一个人的最深层的一面,也只能在动作中显现。”它的一切活动都是以“戏剧动作”为中心进行的,而且在戏曲演出过程中,它一直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

以话剧《雷雨》为例,分析戏剧动作的独特性

戏曲动作是戏曲最根本的语言标志,对戏曲动作的合理使用,有助于人们对戏曲全面认识,从而提高戏曲演出的质量。作者运用语言叙述,对人物行为描写,对人物形象刻画;在话剧中,演员利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演绎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从这一角度看,所有的剧场活动都是以剧场活动为中心的,剧场活动在剧场演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地位。

当前,从话剧的角度来看,话剧的行为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外在行为、言语行为、静态行为和音响行为。

以话剧《雷雨》为例,分析戏剧动作的独特性

外部形体动作,主要是指能够让观众在舞台上看到的外在动作,也就是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所进行的形体动作、肢体动作等。口头行为是指表演者之间的对话,独白,旁白等;所谓无表情,就是在台上,没有明确的话语,也没有明确的身体语言;音响效果是指在舞台演出中为了衬托环境气氛,衬托人物性格而使用的音乐,音响,等等。

以话剧《雷雨》为例,分析戏剧动作的独特性

另外,谭霈生还在《论戏剧性》中对戏剧的外在动作与内在动作的独特之处以及它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详尽阐述,并指出内在动作包含着静态动作与语言动作两个层面。

话剧《雷雨》戏剧动作的独特性

外在动作是指“人物拿东西、走路、舞蹈以及拳击、斗剑等等一切能让观众“看得见”的动作,即演员的“身体动作”。首先,从话剧的角度来看,话剧中的动作是话剧基本元素,是话剧剧情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以话剧《雷雨》为例,分析戏剧动作的独特性

外在的身体动作,若能适当地应用于演出,将会在某种意义上激发出观众对剧情的兴趣,并有助于他们了解剧情。

《雷雨》的第2场,鲁沧海直接指责周朴园贪得无厌,他放任河岸崩塌,淹死小工们,从每个死难的小工身上赚钱。周萍听到这话,二话不说就扇了鲁大海一个耳光,然后鲁侍萍亲眼看到自己的长子殴打自己的幼子。

以话剧《雷雨》为例,分析戏剧动作的独特性

上述场景的设置起到了一个关键性作用,将她心中的复杂情绪展现出来,同时也将周鲁两家的恩怨重新挑起,使得原本就存在的冲突变得更为激烈。而在此过程中,周萍与四凤的私情,周鲁两家的恩怨情仇,也在此过程中逐步暴露出来,而这一外在的变化,也是剧中矛盾的中心,也是剧情走向的一个重要环节。

其次,动作源于精神,外在动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反映出角色的内在动力与情绪波动。

以话剧《雷雨》为例,分析戏剧动作的独特性

一个丰富多彩的戏剧动作可以展现出一个角色的精神状态,它可以将一个戏剧人物内在的复杂的精神状态,用一个演员外在的形体动作和肢体动作来呈现在观众面前;进而让观众对这个动作中所包含的含义进行深思,这样才能让观众的注意力一直停留在这个动作上,并提高他们的兴趣。

在一部小说中,作者用语言叙述或者人物动作描述来讲述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性格,让观众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力来直观地体会到主角的心理活动。

以话剧《雷雨》为例,分析戏剧动作的独特性

在戏剧艺术中,由于其与小说的表达方法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在很多情况下,戏剧艺术并没有对人物心理进行直接表达;而是采用了一种间接方法,经常是利用人物之间的对话,身体动作表演,来展现人物性格,交代故事背景,揭示人物心理。

《雷雨》的前一场,鲁贵刚跟四凤讲了太太繁漪和周萍的事情,太太就从楼梯上走了下来,不停的问着四凤关于周萍的事情。四凤想到刚才鲁贵对她说过的话,有些心神不宁地回答了太太的问题,她紧张地向后退去,生怕太太发现她和周萍的关系。

以话剧《雷雨》为例,分析戏剧动作的独特性

四凤一连串匆匆忙忙的细微举动,显露出她紧张心情:她为这一场恋爱而惊慌,为太太而惊惶,为自己心中的忧虑和惊恐,为自己怕被爸爸用来要挟,为妈妈不同意,诸如此类。她对感情的向往,对每天见到周萍都充满了向往,又紧张不安,担心自己被太太发现后会被赶出周府,一连串动作将其内心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场末尾,周萍与繁漪吵架,繁漪对周萍说:“她只是个下等的女人”“你永远不要逼一个绝望的女人。”周萍说:“我爱四凤”“我们已经结束了。”他一把将她推到一边,然后跟在四凤身后,这个外在的计划,暴露了她内心的绝望与无助;暴露了她失去爱人的痛苦,对周家的仇恨,对周朴园的背叛,也暴露了她对周萍的谎言。这种行为还体现出周萍对繁漪的冷酷无情和对她侮辱四凤的恼怒和不甘,显示出她的冷酷无情和自私的个性特点。

以话剧《雷雨》为例,分析戏剧动作的独特性

在第三场,四凤从周家出来,周冲对四凤念念不忘,征得了她的允许,便前往四凤的家中。一开始,周冲和四凤说话的时候,四凤很排斥周冲,总是一副畏畏缩缩的样子,但当周冲说要把她送到一个“真正干净快乐”“没有压迫”“没有虚伪”“没有不平等”的世界时,四凤的脸上就露出了渴望的表情,不再是一开始的排斥。

这种外在行为的转变反映出四凤内心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求,对脱离现实的欲望,对更好的人生和对甜美的爱情的渴求。到了后面,终于解开了周萍的秘密,周朴园对周萍说:“你娘没死,鲁侍萍才是你娘”,周萍摇摇晃晃,失魂落魄,四凤瘫软在地,不可置信。

以话剧《雷雨》为例,分析戏剧动作的独特性

这一系列外在的安排,预示着他们的生活已经完全崩溃,四凤所有的希望都在顷刻间烟消云散;同时也将剧情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四凤在高压电线上被电击身亡,周萍捡起一把枪自杀,预示着剧情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静止动作主要指的是停顿、沉默等静止动作,谭霈生也曾经说过:“停顿也是动作。”在小说中,作者可以用语言来描绘主角的精神状态,读者可以从这些语言中去体会主角的精神状态;但是在戏剧中,编剧却不能像作者那样用语言去展现角色的精神状态,此时,就需要利用静态的动作来表达。很多人把停下来就是什么都没有做,这个看法很偏激。

以话剧《雷雨》为例,分析戏剧动作的独特性

其实,尽管这种静态表演并没有什么外在的、身体的动作,但它仍然是一个不断的思想,有着许多的思想。静态设置既能有助于演员控制演出的节奏,又能直接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人物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好的刻画人物的形象。

就拿《雷雨》来说,它采用了许多静态的动作,这就使它的角色更加丰满,个性更加突出。例如,对周朴园这个角色的描写,在周朴园和鲁侍萍相见的第2场中,设置了许多沉思的情节,沉思的情节可以看作是停顿的情节。

鲁侍萍回想起三十多年来和周朴园在一起的经历,讲到周朴园对她们母子的抛弃、周朴园母亲对二人的拆散,周朴园陷入了沉思。

以话剧《雷雨》为例,分析戏剧动作的独特性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步步追问鲁侍萍,直至将二人过往的经历完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周朴园的这一系列的沉思行为中,可以看出他的专横、自私、冷酷和刚毅的性格特点,以及他纵然做出了重大错误也从不反思自我的性格特点。

与此类似,周朴园的太太繁漪在塑造中也使用了许多静止的手法,她有时独自坐在楼下,有时看着窗外,有时发呆,都是静止的表现。通过一组静态镜头使用,读者可以感受到她心中的落寞和无奈,以及对“周公馆”以外的天地的渴望,以及长久以来被“周朴园”所压制,在周公馆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

以话剧《雷雨》为例,分析戏剧动作的独特性

话剧中的话语行为是一个重要的推动力,能够突破原本沉寂,继续推进剧情。按照语言活动类别,语言活动可以分为对话、独白和旁白三种。演员间的对话对于角色刻画和角色个性表达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一部完整的话剧中,独白与旁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话剧的整体表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周朴园逼迫繁漪吃药的时候,有很多重复的情节,比如“我没病”、“我不喝”之类的,而周朴园却在“以身作则”、“你病了”、“上去休息”之类的;这些情节都很简单,没有任何疑问,就是为了让周公馆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他才是家里最大的权威。

越是拒绝吃药,周朴园就越是要逼着她吃药,最后让自己的大儿子和小儿子跪在繁漪面前求她喝药。这样的一幕,暴露出了周朴园霸道、自私、蛮横、霸道的一面,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行为是对繁漪“好”,而是对自己的家人“好”,而是对繁漪的无理要求,让他无法体会到自己的用意。

以话剧《雷雨》为例,分析戏剧动作的独特性

三场中,繁漪敢与周朴园硬碰硬,周朴园不断强调“繁漪你病了”“到楼上歇着去吧”“我要在楼下休息”;而繁漪却反复强调“我没有病”“我要在楼下休息”等,周朴园见势不妙,便派周萍暗中盯着她,企图将她制服。

以话剧《雷雨》为例,分析戏剧动作的独特性

语言行为的使用,更加深了周朴园冷酷霸道的性格,这也反映出了她的变化,由从前的对周朴园唯命是从,到现在的大胆与周朴园对抗。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她在周家长年累月的煎熬,看到她对父亲的憎恶,看到她心中的失望。在一次又一次的激昂的情感和反复的对白中,剧本中的矛盾逐渐被推向了最高潮。

结语

以话剧《雷雨》为例,分析戏剧动作的独特性

戏剧是一门动作艺术,所有的戏剧活动都是以“戏剧动作”为中心进行的,没有了它,就不可能成功地进行一场演出;不可能成功地展现出角色个性,不可能成功地刻画出角色,不可能形成一个整体剧情。一种独特的戏剧性动作,使一部话剧呈现出不同于小说和电影的独特魅力。

《雷雨》是曹禺的一部经典之作,它通过对舞台上各个角色表演,使其充满了艺术感染力;使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表现出了独特个性,从而引起了激烈冲突,将剧情推向高潮;营造出一种逼真的环境,使旧社会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阶级矛盾得以生动地重现。正是这些富有深意的情节安排,才使《雷雨》一出脍炙人口的剧作。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1卷》

【2】谭霈生《论戏剧性》

【3】韩潇潇《戏剧动作的魅力:浅析话剧《雷雨》的戏剧动作性》

【4】郭光韵《浅谈戏剧动作的基本特征》